原料性中藥出口量增價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2日 11:16 南方日報 | |||||||||
原料性中藥出口量增價跌 分析人士指出,這將導致珍貴中藥材瀕危 “回歸自然”和“重新重視天然藥物”熱潮的興起,為中藥產品出口注入了強心劑。據拱北海關最新統計,2005年,廣東口岸出口中藥11.5萬噸,價值1.4億美元,分別比前年同
在數量不斷增加的形勢下,中藥出口的價格卻徘徊不前,甚至出現下跌。分析人士指出,文化差異、國際上中藥檢測標準缺失等因素制約了中藥材的國際化步伐。尤為令人擔憂的是,在價格處于低水平徘徊的背景下,大量原料性中藥材的出口,將直接導致部分珍貴中藥材資源瀕臨枯竭。 原料性藥材出口均價難止跌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廣東口岸出口原料性中藥11.2萬噸,同比增長26%,占出口總量的97.3%,出口平均價格為1.05美元/千克,同比下降19%;相比起來,加工程度和技術含量較高、出口附加值也較高的中藥提取物和中成藥出口數量明顯偏少。 歐盟提高各種壁壘導致中藥材進入門檻提高。據了解,2004年4月30日,歐盟《傳統藥品法》生效,2005年10月,該法開始實施,規定在歐盟成員國使用30年以上或者在歐盟使用15年以上,并在歐盟以外應用了30年以上的傳統草藥制品,才可以在歐洲銷售。歐盟非常重視藥品的安全性,因此出口到歐盟的中藥面臨著嚴格的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歐盟《傳統藥品法》的實施,就是在原來的歐盟藥典標準,GMP審查的基礎上對中藥進入歐盟市場增設的一個新壁壘,這些壁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中藥的出口成本,甚至阻礙我國中藥進入歐盟市場。 更讓人頭疼的是,國際上一直沒有一個中藥檢測標準。而是沿用西藥的檢驗標準檢測中藥,這嚴重阻礙了中藥國際化。 附加值偏低埋下長期隱患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則直接表達了擔憂。廣東口岸出口的中藥多為原料性中藥材,而非終端產品,價格低廉,附加值不高,“原料性中藥材的大量出口極易導致過度開發,從而使我國部分珍貴的中藥材資源瀕臨枯竭”。 此外,文化差異則需要更長時間來消除。據分析,亞洲國家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對中藥的接受程度也較高。今年以來,廣東口岸中藥出口九成以上出口到亞洲國家。同時由于存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很多西方國家不承認中藥的藥品地位,僅允許其作為食品和保健品進入市場,并附以嚴格的食品衛生標準檢測,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藥作為藥品進入國外市場。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藥品市場,專家呼吁,我國有關部門和中藥出口企業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將重心逐步轉移到高附加值的中成藥上,并不斷開發多元化出口市場,化解風險,同時著力推動制定國際中藥檢測標準,進一步加快我國中藥國際化進程。 本報記者 沈昀 程滿清 通訊員 徐尚菲 汪沛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