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新年第一天開始上演,并延續至今的煤電新一輪拉鋸戰,或許最終還是要通過一道“金牌令”做個了結。從近日召開的“2006年經濟形勢與企業改革分析預測會”上獲悉,第二次煤電聯動方案正待國務院批準。據悉,在國家發改委日前已上報國務院的《關于進一步做好2006年全國重點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請示》中,明確提出要“繼續實行煤電價格聯動政策”。
去年4月底,為解決自前年6月以來煤價上漲對發電企業的影響,我國實行了首次煤電聯動方案:自2005年5月1日起,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度上漲了2.52分。
盡管第二次煤電聯動目前尚未獲得國務院批復,電力方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測算。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燃料分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煤電聯動的調整周期,現在已經是第三個周期。我們目前的測算結果是,電價可能漲一分,也可能漲二分。外界所說的漲一分只是我們的預測方案之一”。
在等待新政策的微妙時刻,電力企業并不樂意像往常一樣被人們視為“電老虎”,“全線虧損”的說法不期而至。中電聯秘書長王永干解釋說,去年實行的第一次煤電聯動后并沒有完全消化電煤漲價,以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的數字與2004年6月至11月相比較,電煤漲價的“遺留問題”仍然沒有徹底卸下發電企業的包袱;再加上鐵路運費每噸調高2.9元,煤質下降影響價格每噸上漲8.3元,僅上述三項因素就使煤電聯動綜合缺口達到26.23元2噸。
也就是說,在電力企業看來,第一次煤電聯動的效果并未達到為發電企業完全減負的目標,而發電企業每購一噸煤就有積存26.23元的“負擔”沒有被消化。
不過,煤電聯動也給電力企業帶來“禮物”。自去年5月1日國家啟動并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方案以來,發電企業經營效益下滑、虧損的情況明顯好轉,利潤自7月份開始連續實現同比正增長,全年規模以上電力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038億元,同比增幅是兩成以上。
如果第二次煤電聯動獲批,它是否再次給電力行業頒一張漲價“通行證”?業內人士說,依據規定,漲與不漲將視今年的電煤合同簽訂情況而定。如果單從今年連開十幾天的“2006年全國重點煤炭產運需銜接會”來判斷,人們根本看不到這張二次“通行證”發放的時間表。1月1日開始,幾萬人浩浩蕩蕩開進濟南開了十多天的煤炭訂貨會,最終不歡而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