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鞋類反傾銷不按規矩出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14:37 法制日報 | |||||||||
警惕“史無前例”做法波及其他行業 新華社記者 車曉蕙 王攀 “鞋”無疑是今年歐盟與中國雙邊貿易中最熱門的一個詞匯。23日,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表示,已有充分的
理由相信來自中國的鞋以低價傾銷到歐盟,因而歐盟委員會建議從4月起對中國產的鞋類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而關稅額度則從4月份的4%在6個月內上升到19.4%。 “一年里分階段征收反傾銷稅的情況以前從未有過,這不符合相關的反傾銷法律規定,”廣東省公平貿易局局長陳立鵬2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8個多月以來,歐盟鞋類反傾銷活動充滿了這種‘不按規矩出牌’的行為,舉一反三,我國外貿各行業都要警惕。” 作為“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的發起人、廣東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26日對記者說,最新的消息顯示,3月9日歐盟貿易委員會將召開會議,征求25個成員國的意見,懲罰性關稅現在還只是臨時性措施,預計歐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把懲罰性關稅正式確定下來,到那時關稅就將持續5年的時間。 “但企業的運作和成本都是不一樣的,因而在以往的反傾銷案件中,應訴的企業也會獲得相對較低的稅率,有單獨稅率和平均稅率之分,”吳振昌說,“這種給予一個國家的所有企業同樣稅率的情況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覺得很不公平。” 陳立鵬說,以前歐盟發起反傾銷特別是提出懲罰性稅率的時候,都會提出相應的企業成本計算公式和計算結果,即使是尋找“替代國”也要明確標明“替代國”的成本構成,但是這次“4%到19%”的稅率卻缺少相應的依據。 行業內人士說,給出奇怪的稅率標準,在鞋類反傾銷案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據高明天達律師事務所律師余盛興介紹,自1998年歐盟修改相關法律,允許反傾銷調查中給予企業以單獨市場經濟地位以來,我國遭調查的企業中已有20%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并因而爭取到較好的稅率,甚至是零稅率;而在鞋案中所有被調查企業(包括相當多的外資企業)都被以各種理由否認給予市場經濟地位,這是前所未有的。 陳立鵬說,歐盟之所以采取這種“史無前例”的做法,根本目的是為了平衡歐盟內部市場矛盾。而曼德爾森也在此前明確表示,對于渴望獲得亞洲廉價商品的零售商、以及聲稱85萬個本地就業機會受到威脅的歐洲制鞋商,他已經最大限度地兼顧了二者的利益。 涉案金額高達7.3億美元的鞋類反傾銷案件波及中國1200余家制鞋企業和400多萬工人,也是歐盟制造商和零售商“角力”的一個戰場。意大利是對制裁中國鞋的主要推動者,而一些北歐國家因來自中國的中低端產品對其制造業部門威脅甚微,強烈主張維護對中國鞋產品的自由貿易。 貿易專家分析認為,去年中國和歐盟、美國的關于紡織品的貿易爭端,是依據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的特保條款,因而有許多的協商與妥協;而在歐盟“鞋案”中表現出的“平衡”術,則顯示了國際貿易摩擦更為復雜的新動向。 陳立鵬說,對比去年的紡織品貿易爭端,可以看出歐盟此次鞋類反傾銷采取了種種“不按規矩出牌”的做法,根本原因在于內部不同國家經濟機構的差異,這使歐盟在出臺反傾銷政策時必須更注重“平衡”不同國家、不同利益集團的關系;其次,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產業轉移又使得不少歐洲廠商與中國制造商的利益緊密相連,經過去年紡織品貿易爭端后,雙方不斷發展的“聯合維權”也讓歐盟更加謹慎;中國企業的成熟和參與國際經濟秩序的能力也成為歐盟采取反傾銷措施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專家分析認為,在鞋類貿易爭端之后,“平衡”的手法會越來越多地用于中歐之間的貿易爭端。因而中國企業應當更大聲地表明自己的立場,以維護自身權益。 吳振昌說,他們代表的100多家中國鞋制造商希望在與歐盟貿易救濟司司長維尼格的當面會晤中為自己辯護。而在維尼格3月10日起對中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中,走訪溫州地區的鞋業制造商將是一項重要內容。 據新華社廣州2月27日專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