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啤酒奇貨可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5日 11:4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肖可/文 福建雪津啤酒集團成為迄今為止最昂貴的啤酒廠。 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團——比利時英博啤酒集團支付58.86億元人民幣收購了這家年產能90萬千升的啤酒集團。合約每千升年產能6540元。
一年之前,著名哈啤收購戰中,由于南非米勒(SAB)、美國安海斯布希(AB)兩大國際啤酒巨頭的加入,對哈啤收購的千升年產能為5100元。當時,這個價格被認為是“難以復制”的“天價”。 雪津的價格已經讓中國啤酒凸現了其投資價值。但投資人可能并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的重要性:國內啤酒類上市公司的股價,最近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 華潤雪花啤酒是中國啤酒界黑馬,以十年時間躋身中國前三。其創始人寧高寧曾經在兩年前說,華潤啤酒如果放在美國,價值將不僅僅是現在的評價,因為它所處的行業和它本身的發展前途。 顯然這句話已經得到印證。最早開始揮舞并購大旗的華潤雪花“最初收購的時候,按照產能計算,每噸幾百元錢”。 中國啤酒一直被當成技術含量不高、經營水平不高的行業,目前,中國有500多家啤酒企業,其中年產量少于5萬噸的小型企業占了80%。 但是,中國每年啤酒銷量已達到300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而且這一市場的規模目前正以每年6%至7%的速度在擴大。估計今后10年內,世界啤酒市場增量的50%將來自中國。 中國的啤酒市場以低端的主流酒即可退瓶啤酒為主,占了整個啤酒消費的85%。而這類啤酒的運輸范圍必須控制在150-200公里內,成本才可控制,所以,任何一家想要在中國市場有所建樹的啤酒企業,都將并購作為擴張的首選。 2002年,英博獲得珠江啤酒24%的股權,僅用19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不到2億元。2006年初,英博再次注入資金12493萬元人民幣,僅僅使自己在珠江啤酒的股權增加1.31%。 代價是否過大?英博的回答是“市場和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顯然,隨著啤酒企業們全國圈地的展開,有收購價值的啤酒企業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 4年前,英博借珠江啤酒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因地方保護、價格戰等因素導致的第一輪外資撤退潮剛剛結束。而此時華潤、青島、燕京通過圈地已經初步完成了全國布局。 SAB、AB與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的合作拉開了外資啤酒卷土重來的序幕。2002年,英博購買珠江啤酒24%的股權;嘉士伯和西藏發展組建合資企業“西藏拉薩啤酒有限公司”。并購了蘭州黃河50%的股份。此后嘉士伯的布局一直囿于西部。喜力與金威合資,停留在華南區域;蘇格蘭·紐卡斯爾啤酒入資重慶啤酒,限于中西部;日本三得利主攻上海、江蘇一帶。 但是要想進一步分享中國啤酒增長的利潤,就不得不繼續展開全國布局,而在外資第二輪投資熱后,格局初現。青啤、華潤、燕啤三大啤酒集團的第一梯隊的地位已經奠定,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第二梯隊追趕之勢也已成型。 盡管中國仍然保有500多家啤酒企業,但是80%年產量少于5萬噸的小型企業是不具備收購價值的,一般看來,只有“20萬噸以上,具備一定區域市場份額,能夠有助于實現布局或者完成某項戰略的啤酒企業”才具備收購價值。而中國前十大啤酒企業中,僅有燕京和金星未有外資介入。 2001年,SAB從選擇與華潤啤酒合作以來,就推動著華潤的一路收購完成了全國布局,并牢牢把握了中國主流酒市場,這讓它的愿望不那么迫切;AB寄望哈啤幫助其實現進入主流酒的目標,在那之前,旗下百威啤酒雖然進入中國十多年,但是作為高檔酒很難進入中國啤酒的主流市場,也因此導致了并購哈啤價格的攀升;英博為了完成區域戰略,也不得不接受雪津的昂貴,但這有助于其完成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的布局。 不過,在青島、華潤、燕京等企業的一路收購之下,有收購價值的地方啤酒企業大多也已名花有主,合適的收購對象是“有錢都買不到”。 英博就是一個典型,供不應求,付出的代價自然水漲船高。而那些具備價值的啤酒企業,當然也變得奇貨可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