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洪其華 發自上海
國內首個地方性港口法規——《上海港口條例》3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法律制度、市場活力、開放程度、政府效率等軟環境建設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記者昨日從上海市港口管理局獲悉,該《條例》分為總則、港口規劃建設和岸線使用
、港口運營管理、港口安全和維護、法律責任、附則等六章共四十二條,其規范的內容覆蓋了當前上海港口管理中的重要問題。
目前,隨著國際航運業向全球網絡化和船舶大型化方向發展,港口也逐步趨于樞紐港和喂給港的國際分工;世界航運格局調整、國際貿易的蓬勃發展為上海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與世界先進港口相比,上海港的綜合競爭能力還存在差距,其中如法律制度等軟環境的完善不容忽視。
專家表示,上海港應建立何種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港口及其腹地資源應如何整合,與港口相關的產業配套、產業鏈和產業群效應怎樣形成,政府應制定哪些政策來支持港口經濟的發展等,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上海港是個國際性大港,伴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推進,在港區管理、港口服務環境優化、多元投資、多家經營的市場機制和市場監管、港口安全管理、資源優化配置、履行國際公約等方面都亟須配套相應的法規規范。
而《上海港口條例》的制定實施,就是結合上海港的實際,明確《港口法》等國家法律法規的實施規范,同時也借鑒國際港口之間公認的運行規則和服務標準,建立公開化、國際化、規范化的港口法制環境,加快上海港的軟環境建設,提升上海港口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