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假花生油暴利產業鏈調查:一噸3000元非法利潤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02:05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雋霏 發自廣州

  年產量240萬噸、產值近250萬元的花生油市場,由于近日廣西市場的一次質量監督抽查,驚現摻假內幕。

  在摻假最高達70%的假花生油中,有的是小作坊,有的曾經是省內的優質產品企業。每
噸逾3000元的非法利潤令這些企業鋌而走險。

  另外一方面過度的價格競爭也令銷售終端的質量把關形同虛設。

  純正花生油摻雜七成豆油

  2月中旬,廣西工商部門對在銷售渠道內花生油做了全區范圍的檢查,抽樣檢驗結果表明,11批次的抽檢產品,有4個品種、8種規格的花生油為不合格產品,全部為脂肪酸組成不合格。

  其中汕頭市潮陽區南盛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汕頭南盛”)的花生油亞麻酸比例超標18倍,由此可估計摻雜的大豆油高達70%。而另一款名為花生調和油產品,汕頭南盛在產品包裝上標稱花生油含量20%~25%,但公司負責人黃某承認,實際比例僅5%~8%,其余的成分也是大豆油。

  而廣州番禺友利食油制品有限公司(下稱“番禺友利”),受抽檢產品棕櫚酸超標1倍多,顯示番禺友利的“純正花生油”成品中,至少摻入了50%的棕櫚油。

  按國家有關花生油的標準規定,花生油必須是純正油品,不能含其他油品成分,否則論以假冒偽劣。然而,上述番禺友利和汕頭南盛的共同贏利模式,則是“外購散裝花生油+大豆油/棕櫚油”。

  純正花生油的摻假問題一直潛伏已久,但由于專門針對該類產品的全國性監督抽查少見,廣西工商部門日前一次專項檢查才扯出這個行業整體的問題。

  假油暴利與產業鏈

  記者調查發現,廣州市鬧市區內某中型超市里面,大大小小標稱“純正花生油”的品種有近十種。以5升桶裝為例,價格高至76元的魯花花生油、近70元的金龍魚,中間的有50元上下的“××一級花生油”,最低的有36元的“××特制花生油”。

  而廣州市郊某從國營轉為集體所有制的糧油店,批發兼營零售的散裝花生油品種也分兩大類,兩只一模一樣的液壓出油罐上,左邊的標稱7元一斤,右邊的則3元多一斤。

  油品價格差別為什么這么大,超市負責人何先生稱:“這說明我們的產品豐儉由人。”

  而糧油店的陸小姐則稱,部隊、廠礦做大食堂的,取貨量比較大,一般都會選3元多一斤的品種。“視乎買家的需要,從標價7元的100%純花生油,到標價只有3元的20%花生油,之間的價格范圍內,都可以配出好幾種不同的油。”

  華南某大食用油生產企業負責人稱,最容易令消費者迷惑的往往是這個價位的“純正花生油”。因為那些標35元左右的假花生油,與大品牌相差一倍多,漏洞比較明顯。然而接近60元的定價,往往商家打著“壓縮生產成本,讓利于民”的幌子。

  花生油與棕櫚油、大豆油之間的大幅價差,是不法商家最大的利益來源。據食用油脂行內人士分析,1噸花生油價格約10000元,而大豆油價格6000元,棕櫚油更低至5000元。

  “按照汕頭南盛的摻油比例,每噸油可為其牟利3000余元。而番禺友利每噸油更可牟利近5000元。”以此計算,這兩家企業每5升桶裝花生油可賺取20~25元。

  “以目前原料價格的情況來看,5升原料油(毛油)的成本是46元,再經過精煉、桶裝過程、加上品牌建設的費用。一桶5升純正花生油60元的成本是合理的。”

    摻假花生油含強致癌物

  雖然金龍魚和魯花兩大花生油巨頭,分別以浸出和壓榨為主要煉制技術,不斷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花生出油率,但“目前平均每5升桶裝花生油的毛利只有10元左右。”

  但是,假如有企業在油中摻假,暴利相當驚人。

  摻假的花生油不夠香,顏色不夠紅亮,這對于唯利是圖的不法商家,并不是難事。被行內人士稱為“花生精”的東西,可以一并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據廣州市郊某小型糧油生產廠負責人稱,無論是壓榨還是浸出生產的花生油,原料一般會選個大飽滿的,因此個頭特別小的花生往往成為沒人要的邊腳料。

  但這些大廠舍棄的貨尾,卻被不法小廠廢物利用,用以制成“花生精”。由于制作過程經過嚴重炒焦,“花生精”散發的花生香味濃郁,而且炸出的油料往往呈紅黑色。這個顏色正恰恰可以彌補假油因大量摻雜其他油種,成色太淡的問題。

  由于珠三角一大批以假油為生的制油廠已經形成產業鏈,因此為其配套的“花生精”也漸漸細分成專門的產品類別。“在增城,這種專門做花生油精生意的小作坊在制油廠集中的地區,成行成市。”

  “由于不少貨尾的花生籽已經發生霉變,產生了強致癌物質黃曲霉素,所以由此壓榨出來的花生精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大。”但由于“花生精”對假油的貢獻作用特別大,所以售價比一般花生油還貴50%,每噸價格達到15000元,但不法廠商仍然趨之若鶩。

  假油這樣流入終端

  造假的行為顯然是非常明顯的,但這些假油又是怎樣潛入商場的?銷售終端的產品質量把關為什么失靈?

  一位全國知名食用油生產企業華南區銷售負責人透露其中細節,非常明了。

  “進正規商場,質量報告是程序上一定要走的,但是要混個報告并不難。”因為生產商采用送檢的形式,存心造假的不法商人完全懂得,給質量監督部門送的肯定是一套最優質、最純正的產品。

  當然,這套質量最過關的產品不會出現在他們真實的生產線上。

  一個普通的制油廠不同油種,不同規格產品加起來至少有二三十個。按照現時每個規格產品檢驗1000~2000元的收費計算,一次送檢支出就要三五萬元。

  即便如此,生產廠都不會吝嗇這筆花費。區別只在于,不正規的企業一年才送檢一次,更有一份報告用兩三年的。

  對于大部分商場超市如同虛設的產品質量審核制度,上述負責人稱,零售企業一般都在與供貨商的經營合同上名文列出:“如有質量問題,由生產商獨立承擔。”借此,商場超市可以把假劣產品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隨著銷售終端價格戰的開打,“便宜”是各家努力推廣的企業形象。上述負責人稱,一些規模大的品牌商場,雖然為了企業形象的問題,對質量把關較嚴格,但他們依然要依靠一些較低的產品實現其低價的目標。

  “由于糧油是老百姓每天接觸的消費品,對這類產品的價格比較敏感,于是糧油企業成了終端壓力最大的企業。”

  上述負責人稱,像大型的花生油生產企業,降價的空間頂多只有2~3元,但這遠遠不能滿足終端對“風暴價”、“超低價”的要求。正是這樣,一批因為摻假,有較大利潤空間的油脂品牌成了一些終端所青睞的、能挑起降價大旗的產品。

  省優竟是摻假產品

  嘉里糧油集團新聞發言人朱志國稱:“產品在滿足消費者的同時,賺取合理利潤,這是對的。但摻假以獲取暴利,作為大品牌,肯定輸不起。”

  中國花生油最大的生產企業魯花集團,年產花生油40余萬噸,從采購規模上看,成本的優勢應該是最大的。然而,魯花集團廣州區銷售負責人倪循陽稱,目前花生油行業并沒有見到真正的市場洗牌。“大的公司越來越大,但不少地方小企業生存空間依然很大。而且其中不乏以‘摻假’為生存之道的投機企業。”

  國家在食品行業建立QS質量認證標志,本意是規范管理,但華南某大型油脂生產企業負責人指出食用油脂行業執法環節一直欠缺力度,令QS的效果大打折扣。“原來的食用油小作坊,幾個聯合起來,注冊個牌子,再花點錢,搞個QS認證,接下來做的產品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就是良心生意了。”

  被曝光的假花生油廠家之一番禺友利不但是QS認證企業,其“友利”牌花生油還曾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

  據熟悉珠三角食用油脂市場的行內資深人士稱,番禺友利的“摻假生意”其實已經做了好幾年。該品牌在番禺地區的生意也做得如火如荼,“全國性大品牌‘金龍魚’、‘魯花’都滲透不了的地方,‘友利’都能打進去。”

  除此外,番禺友利對執法檢查的嗅覺顯然也非常靈敏。上周,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與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突然襲擊,但鏡頭依然捕捉不到番禺友利生產車間里任何一瓶剛下線的“摻假花生油”。因此番禺友利老板李某不承認其產品中存在摻假的情況。

  然而廠房外,貨車上悄然封存的一車番禺友利產品,在當時20攝氏度左右的氣溫下,露了馬腳,凝結點較高的棕櫚油在罐底已經厚厚地結了一層。

  即便如此,番禺友利的法律顧問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雖然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其作出停產處理。但去年12月初時,產品在接受廣東有關方面的質量檢查時,并未出現質量問題。

  送檢一套產品,生產銷售另一套產品,番禺友利在掩蓋其制假產業上,又虛晃了一招。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法規處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由于監督機關只對送檢的產品批次負責,因此對于生產和流通環節上的監督,還要投入更大的人力與物力,才能更大程度上防假打假。

  據該人士稱,廣東省日前已經實施了一次全省范圍內的花生油專項監督檢查,具體情況近日將向外公布。

  相關鏈接

  廣西工商部門檢查出部分不合格產品

  廣州番禺友利食油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豐穗”牌純正花生油的3種規格,廣州市番禺友利食油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友利”牌5升壓榨純正花生油;

  滄州裕豐食油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廚留香”花生油的2種規格產品;

  汕頭市潮陽區南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金福龍”純正花生油等。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8,2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