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貿易形態變革:外資企業分銷權之爭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6日 15:5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陳 歡

  上海報道

  “從進入中國市場開始,我們就在期盼這天的到來,我們非常看重能夠以自己公司的名義進行進出口貿易和國內分銷。”日本著名綜合性商社之一的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中國總
代表桑山信雄對本報記者說。讓他期盼多年的,是伊藤忠商事依據《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俗稱“8號令”),通過了外商投資企業的分銷權審批。

  其實8號令早在2004年4月頒布,但由于分銷權的開放影響重大,不僅可能顛覆此前代理制的外貿方式,甚至關系到我國商業流通領域的經濟安全,所以審批十分嚴謹。伊藤忠商事去年9月份才通過分銷權審批,而其他很多外商投資企業,至今還在申請分銷權。

  從3月1日起,

商務部將部分外商投資企業分銷權的審核下放到地方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所謂部分,指的是有比較大的保稅區存在的地方,比如上海、江蘇、遼寧等。

  此舉是否意味著,分銷權的審批可能有變化,而外資進入商業領域的大門就此洞開?

  審批權部分下放之后

  分銷權作用重大,沒有分銷權的外資公司不得在中國國內分銷產品,也不得擁有或經營分銷、批發和倉儲網絡。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外國進口商品是由中國國內外貿公司代理進口,并通過代理公司分銷的。

  長期以來,大量外商獨資的國際貿易公司按規定只能注冊在全國各保稅區,必須與有進出口權的企業才能進行貿易。如果外資企業獲得商業分銷權,可以從事進出口和分銷業務,從而繞開原先必須經過的保稅區區內有進出口資質的公司(俗稱“交易市場”)。

  “3月1日審批權下放到地方之后,地方商務部門的審批是否會嚴格把關?”外資企業的老總們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從商務部2005年第94號文件看,商務部只是委托地方商務部門,雖然手續、程序有所簡化,但實質的審批標準并沒有改變。而且商務部明確表示,“擅自放松標準的將收回授權”。

  在2004年6月1日至2005年6月的一年里,審批下來的企業不過386家。

  桑山信雄表示,“中國需要進口很多原料,加工完的產品又要大量出口,同時中國還有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獲得分銷權就意味著這3個市場直接向我們開放。”

  巨大的市場使外資企業躁動不安,但開放分銷權可能導致的風險也使得審批程序分外謹慎。

  在8號令頒布的最初大半年里,批下來的企業非常少,而且獲得審批的企業里,多數是諸如“兄弟縫紉機”等在中國銷量很少的企業,大的商業流通企業一個也沒有。

  “這一輪商業開放不得不慎重,和此前的制造業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完全不同。”上海市社科院李小剛教授說。制造業1元的投資產生1元的營業額,而商業根據流動資金和周轉量,1元的投資一年可產生8-10元的效益。而且,商業的流通數量和建立系統的能力很強大,所有企業圍繞核心大企業的商業流通系統運轉,然后向下游推到制造業和配套產業,涉及的領域相當多。

  由于歷史原因,全國性、區域性的綜合商業企業在我國都很難建立起來,外資進來后,帶來資金技術和管理,可能使國內的商業系統到很大沖擊。

  政策落差拉平

  8號令出臺后,最先受到沖擊的是全國各地的保稅區。“原先區內區外存在的巨大政策鴻溝被8號令填平了。”上述投資公司老總解釋說。

  8號令出臺之前,商業貿易和分銷權沒有向外資開放。保稅區內注冊的公司和區外公司一樣,不能進行國內貿易,但保稅區通過區內有進出口資質的企業中轉,使區內注冊的公司可以進行區外貿易,從而變相獲得部分分銷權。

  然而,“8號令使外資企業獲得了國民待遇。”前述咨詢公司老總說。

  目前,注冊在外高橋保稅區的公司有大約7000家,占整個上海的20%左右,代理進出口貿易的數量占上海的20%-30%。

  8號令出臺之后,原先保稅區內的優勢不再明顯。據接近商務部的人士透露,占全國保稅區貿易量1/4強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還專門上書商務部,要求明確區內公司是否可以依據8號令申請分銷權。

  因此,去年7月,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下發《關于保稅區及保稅物流園區貿易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俗稱76號文),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內的企業和個人可依照有關規定,依法取得貿易權、申請分銷權。去年7月份,陶氏化學成為首家區內獲得分銷權的外商企業,此后,區內外商企業紛紛申請分銷權,據曾代理多起申請的伊萊世紀企業顧問公司負責人彭浩江先生透露,他們今年1月份以來正在代理的保稅區內申請擴大經營范圍(分銷權)的企業就有近10多個。春節后,申請的企業數量還在遞增。

  貿易形態變革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我國貿易形式的一次重要變革。以前,我國外貿采用的是代理制,進出口必須通過有進出口權的公司代理。“每個行業都有專門的進出口公司從事外貿,后來權限逐步放到地方,之后又擴展到中國內資企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和中國開展貿易的伊藤忠親歷過整個過程。

  原先從事貿易代理內資進出口公司將難以逃脫激烈的市場爭奪,而國內的分銷和零售企業將面臨外資的強大競爭壓力。生產性企業分銷自己的產品會對銷售代理公司構成威脅,而受到更大影響的則是國內的商業零售企業,將面臨諸跨國公司等擁有技術經驗的在華子公司的競爭。

  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分銷權開放的影響不會在瞬間釋放。有一些公司雖然已經拿到分銷權,但迄今尚未正式開展業務。

  目前伊藤忠商事現在已成功申請了三種類型的分銷權,既有保稅區內貿易公司增加分銷權,也有保稅區外的地區總部分銷權。“將來我們會以地區總部為主導開展業務。”桑山信雄表示,“目前還有一部分業務通過交易市場做,但今后會逐步減少。”

  伊藤忠商事已經開始運用分銷權開展業務,但暫時業務量并不大,占其貿易量很小的分額。“當時海關還不知道怎么會有分銷權,商檢也一樣,我們和他們解釋,具體的操作辦法也沒有。”伊藤忠商事中國法務部部長張潔敏說,到目前為止,在外匯核銷、分支機構等方面還有一些問題。

  在未來幾年內,貿易——分銷——零售的產業鏈將可能被打破,重新整合,影響全面展開。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