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成化工業緊箍咒 難擋地方發展大項目決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14:5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楊磊 北京報道 2006年春節之前的一個禮拜,張全(化名)悄然來到北京。作為一個縣級市負責招商引資的副市長,他此行的任務,是為該縣引進的一個乙烯項目審批進行公關。 “我要明確地知道,審批部門對這個項目放行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通不過的話,問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國家環保總局正在啟動一項針對石化行業的風險排查計劃——2月7日,該局通報,針對分布在江河湖海附近的127家重點石化企業進行風險再評估。作為配套措施;在風險排查期間,石化項目的審批工作全面暫緩。 外界普遍確信,環保總局此舉將會成為遏制自2002年以來的石化行業投資過熱問題的一個有效的技術手段,“帶有濃厚的產業調控色彩”。 國際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曾表示,“(強化)規劃環評是宏觀調控的有效工具。目前,這一制度已經逐步進入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程序之中”。 在這種形勢下,張全的公關無功而返。 2000-2005:狂熱的石化投資 張全的壞運氣是從該市駐京辦的招待晚宴上開始的。在他抵京當天,該市駐京辦官員得到消息,一個有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參與的調查組將奔赴該市,重點調查石化行業的分布問題——該市位于渤海灣附近,擁有超過300家的中小型化工企業。 而張全公關的乙烯項目如果成功的話,將會使該市徹底擺脫“缺少投資80億元以上項目”的歷史。但他沒有想到,這個晚宴約請的某部委官員,卻因為參加了上述調查組,無法赴約。 這讓他覺得,此行將會不太順利。更讓他擔心的是,爭奪這個項目的地區還有很多,也都已來京公關。 這是因為,隨著近年來石化項目持續升溫,各地的競爭和公關也在升溫。例如,僅乙烯類項目,目前等待核準的產能總計已達900萬噸,而目前我國的乙烯年總產量才612萬噸。“這些項目無一不是由省、市政府主要領導和企業總經理親自出面游說的。” 據國家環保總局的官員回憶,這種地方大上化工項目的形勢,自2000年底就已初露端倪,至2005年勢頭已難以遏制。 這與中國經濟自2002年開始的新一輪景氣周期相吻合。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02年下半年開始的新一輪增長,主要依賴于一批新的高增長產業的帶動。其中處在“龍頭”位置上的是住宅、汽車、電子通訊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這些行業拉動了一批中間投資品性質的行業,主要是鋼鐵、有色金屬、機械、建材、化工等;以上兩個方面又拉動了電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業的增長。 其結果是,2005年重化工產業的增長令人瞠目:去年石化工業完成總產值2.425萬億元,約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5.8%。 國家環保總局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下稱經研中心)的學者說,目前,石化行業工業總產值已經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2004年同比增長32.3%,對GDP的貢獻已經達到了18.5%;2005年總產值增加的數據尚未完全得出,但至少能夠保持這個增長”。 “僅就數據而言,這個行業發展已經可以定義為‘大干快上、高速增長’。”經研中心的學者說,但同時這必然會引發“有關投資過熱的擔心”。 而事實上,在2005年,石化行業某些產品的市場風向已經悄然轉變。例如,電石、聚氯乙烯等基礎化工產品的市場都出現了嚴重滑坡。 2005年底,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指出的7大類產能過剩產品中,石化產品占到近一半。馬凱明確表示,這種過剩主要是由于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造成的。 但這并不足以遏制這個行業的投資熱度。僅就記者掌握的名單,目前沿海在建和擬建的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已達15個,百萬噸級乙烯項目達7個。 來自經研中心的統計證實,2005年前10個月,石化行業完成的投資總額約為3005億元,同比增長30.5%。 “就是污染項目,也得能搶來才行” 但對于張全來說,這種數據上的變化并不足以使他降低對于這個項目的熱度——“我們實在太需要這個項目了。如果它能如期運營,將會使我市的GDP增長速度首次進入全省前三”。 他確信,這也是很多競爭地區的一致想法,“對于石化產業能夠帶來的好處,每個地區都有一本帳”。 這使得學術界更擔心的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如果說2004年至2005年電力、鋼鐵行業的投資過熱是以企業和市場化投資為主要來源的話,那么本輪石化行業投資過熱,則具有典型的地方政府推動的影子。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這些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的項目,對GDP的拉動作用可謂“瞬間釋放,長期受益”。據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司官員的說法,由于大石化項目不僅前期投資額巨大,除配備生產主裝置以外,還要建設發電、供熱、儲運設施,以及輸油管道、專用鐵路、碼頭等與其配套。而在這些大項目的背后,還會延伸很長的產業鏈,衍生許多相關產業,是多種工業生產的集成。 此外,此類項目還隱藏著更大的期望:地方政府往往并不僅僅看重一個大型石化項目,而是普遍希望以一個大項目為龍頭,帶動區域內石化工業上、中、下游的全面發展。一個大項目后面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數十、數百個中小型項目。 這也能夠解釋相關調查組在地方上經常看到的一個標語——門檻一降再降,成本一減再減,空間一讓再讓,服務一優再優——所代表的地方意識。 張全說,標語上的口號不折不扣地在地方上得到了執行。 地方上對此類項目的渴求最終使石化化工產業的布局開始從集中布局向全面輻射轉移:根據中國化工技術協會的說法,2002年開始的化工產業投資升溫造成了一個明顯的布局變化,此前企業多集中在沿海具有技術和資金優勢的發達地區;而目前,只要具備初步生產條件的地方,都開始建設或者吸引重化工企業入駐。 根據中國化工信息網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共有超過2萬家的化工企業,除了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和直轄市都有布局。 而據環保總局確認,事實上,這些企業大多都是轉移到江河湖海附近,“化工業一個基本的生產要素,是必須具備大量的水源。所以僅在長江和黃河沿岸,就集中了70%以上的化工企業。目前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化工沿江布局,甚至在環境敏感區分布的現象。” 但在學者們看來,這種趨勢造成了另外的影響:工業產值東遷而工業污染西移。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份調查報告稱:“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經濟基礎薄弱,發展經濟的愿望非常強烈,只有接受被發達地區淘汰的產品、技術工藝和設備。” 而地方上對于這些項目實際上并沒有太多的選擇空間,相反,他們還只能以創造更優條件的舉措來吸引此類項目。“說老實話,就是污染項目,也得能搶來才行。”張全說。 這最終使石化投資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了默契:地方政府需要項目入駐,因而不遺余力的為這些項目助推;而這些企業也需要選擇下一個可以生存發展的空間。 而地方政府對GDP的一味追求是否得當,正是國家歷次宏觀調控中,中央政府一直想要明確界定的內容。 環保重拳:景氣見頂之時 化工業過熱的背后,與地方政府對GDP的追求直接相關。按照這個邏輯,國家環保總局的此次風險排查具有了另外的色彩。在2月8日,一家中央級媒體更是在社論中將其此次行動再度與宏觀調控措施聯系起來。 更明確的信號是,此次排查初步結果將在2006年全國兩會前后公開。于是,此次環保風暴在某種程度上被賦予了另一層含義——學者共識是,這預示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將向更加深化和具體化轉型。而這個特殊的時間背景,也使對這些違規者的處罰具有了令人熟悉的行政色彩。 有評論認為,這種措施變化的現實基礎來源于高層對于目前國家產業結構的判斷。 “國家已經明確,要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遏制部分地區和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特別是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以及各類開發區的盲目發展,嚴格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環保總局人士說,在這個階段,“規劃環評工作將會成為一個有力的技術手段”。 而根據記者掌握的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工作目標,“嚴格依法管理,解決危害群眾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一項內容的四個分類目標,全部都和石化行業相關,其中包括配合立法機構修改有關環保法律法規,重點檢查鋼鐵、石化、水電項目的違法行為等。 潘岳說,“對于一些重污染地區,環保總局正在研究制定一系列嚴厲措施,包括禁止該地區重污染、高耗能企業上馬;嚴格限制該地區新建項目審批;充分運用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堅決取締一批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環保違法違規的重污染企業;鼓勵該地區產業結構合理、環保條件好的企業優先發展,通過新建項目‘以新帶老’加強老污染源的治理,促進重污染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減輕環境污染”。 而在這次執法檢查中,根據記者掌握到的名單,煉油和乙烯項目將會成為重中之重。換言之,這些項目的審批工作將會更加艱難。 來自國家環保總局的消息說,該局在2005年共受理了48個石化、化工項目的環境審批,其中11個是大型煉油、乙烯項目,截至記者發稿時,其中9個已經暫緩審批。 而記者掌握的多份投行報告顯示,受投資過熱之累,化工行業在2005年景氣見頂;在油價高企、成本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目前下游化工產品開工率下降;同時,化工產成品庫存增加,行業衰退在即。 但張全說,這不能動搖他們發展大項目的決心。他決定在環保總局的排查工作結束后,再來試試運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