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下放審批權 外資會否沖擊國家商業安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01:08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義偉 2006年春節剛過,商務部下放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審批權的消息,給國內市場帶來不小的震動。有媒體稱這次審批權下放,是中國入世的又一次重大舉措,將使國內零售業面臨新的競爭態勢。那么,此次審批權下放,到底會給中國商業零售市場帶來什么呢?
是委托不是放權 首先需要澄清一個概念,此次商務部只是委托地方商務部門履行審批職能,而不是將相關審批權完全下放給地方商務部門。 商務部文件的正式名稱為“關于委托地方部門審核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通知”,根據這個通知,商務部是為了響應國務院關于簡化行政審批的要求,將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部分審批事項委托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理。 通知還規定,地方部門必須嚴格按照現行規定審批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商務部將對地方部門的審批情況進行抽查,如發現違規情況,商務部將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商務部有權收回其審批權限。 因此,這一次所謂的審批權下放,至少從商務部的角度,并不是完全的放手。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商務部一位官員更加明確地表示,下放審批權,醞釀了半年,也是為了讓地方少跑幾次部里,簡化辦事程序。 雖然只是簡化辦事程序,但是,相關信息透露,這種簡化還要繼續,今年簡化到省會城市,明年就有可能讓地市級城市得到相應的授權。 如果真的是這樣,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向下發展,向中小城市發展,真的就面臨很好的機遇。 是放小不是放大 根據商務部的通知,省級商務部門和國家級開發區得到的審批權包含三類:(1)單一店鋪面積不超過5000平方米,且店鋪數量不超過3家,其外國投資者通過設立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中國開設同類店鋪總數不超過30家;(2)單一店鋪面積不超過3000平方米,且店鋪數量不超過5家,其外國投資者通過設立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中國開設同類店鋪總數不超過50家;(3)單一店鋪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 在這之前,商務部頒發的于2004年6月1日生效的“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規定,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的審批權限有兩項:(1)單一店鋪營業面積不超過3000平方米,且店鋪數量不超過3家,其外國投資者通過設立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中國開設同類店鋪總數不超過30家;(2)單一店鋪營業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店鋪數量不超過30家,其外國投資者通過設立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中國開設同類店鋪總數不超過300家。 兩相比較就會發現,商務部此次下放審批權,其實質是放開小面積。具體來說,雖然省級商務部門的面積審批權限由3000平方米提高到5000平方米,但是,這兩者之間,實際上差別不大;真正有差別的,是300平方米以內的審批權限。在這之前,省級商務部門在本省內的審批權限僅限于30家,但是此次放權,則沒有了數量限制。 300平方米以內完全放開,意味著什么? 不開放之前,僅僅30家的數量,意味著這樣的外商零售店鋪只能出現在省會城市的繁華商業區,或者地市級城市。 開放之后則意味著:從橫的方向看,在省會城市和其他大城市,外商經營的300平方米以下的店鋪可以遍地開花,一直開到一個個的社區;從縱的 方向看,外商零售企業可以長驅直入,直奔縣城,甚至在一些發達的鄉鎮生根立足。 沖擊不大擔憂不小 商務部下放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審批權,對中國商業市場有沒有沖擊?本報記者的采訪表明,相關專家學者一方面認為沖擊不大,但也對中國的國家商業安全表達了擔憂之意。 中國商業研究所所長于淑華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商業領域的對外開放,1992年就開始了。中國的消費者,尤其是大城市的消費者,對沃爾瑪、家樂福等外商零售企業已經比較熟悉。對此次審批權下放,于淑華的解讀是積極的。她認為這樣的放權,不能算什么沖擊,商業零售企業在大城市、省會城市基本上已經飽和了。此次放權之后,外商零售企業接下來面臨往下走、往中小城市走、往不發達地區走的問題。這樣的擴張路線,對外商來說,一方面是有風險的,同時,也面臨著與當地零售企業如何合作競爭的問題。于淑華表示,現在的市場環境,比10年前要完善許多,這為中國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同臺競技、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繁榮市場,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她尤其強調,外商零售企業逐漸擴張的過程,對中國本土企業來說是一次機遇,帶來了新的學習、升級機會。 著名營銷問題專家胡遠江則從國家商業安全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他表示,商品的制造領域和流通領域由誰掌握,關乎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現在看,在制造領域,真正由中國企業掌握的支柱性產業和產品已經很少了,如果流通領域的外商企業越來越強勢、越來越占主導地位的話,對整個國家的商業安全是有隱憂的。他認為,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的趨勢不可避免,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整合中國的商業企業,讓他們更具實力,這也是有關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