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對國際油價上漲影響有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1日 15:43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安蓓 2005年,國際油價在上年高位運行基礎上進一步走高。與此同時,中國當年石油消費量和進口量都出現負增長態勢。隨著相關數據于近期相繼披露,分析顯示,中國因素對國際油價上漲影響非常有限。
2005年,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油價格在2004年基礎上上漲36.8%,達到平均每桶56.7美元的歷史高位。與此同時,從2004年以來出現的中國因素導致國際油價走高的論調繼續成為西方某些勢力打壓中國的借口。 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牛犁指出,2005年國際原油市場數據充分否認了中國因素拉動國際油價的論調。 據統計,2005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的消費量呈負增長態勢,與上年相比,同比下降0.5%。同時,中國石油凈進口13617萬噸,比上年減少756萬噸,下降5.3%。其中原油凈進口11875萬噸,比上年增加143萬噸,增長1.2%;成品油凈進口1742萬噸,比上年減少899萬噸,下降34%。 由此,2005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達到42.9%。 牛犁說,如果近兩年的國際油價主要因中國增量推高,那么2005年中國石油消費以及進口增量大幅回落,國際油價應大幅下挫。但油價在連續兩年大漲的基礎上繼續狂飆,漲幅甚至超過前兩年。顯然,中國增量并非刺激國際油價飛漲的主要因素。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5》,即便是在中國石油消費量大增的2004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為3.1億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8%左右,而美國石油消費量為9.38億噸,占世界消費總量25%,是中國的三倍。 同年,中國石油凈進口量不到1.49億噸,占世界石油貿易量的6%左右,而美國石油凈進口量為5.9億噸,是中國的四倍。 另一方面,從人均能源消費量看,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遠低于美日等國的水平。目前,美國人均石油消費量是中國的14倍,日本是中國的3.8倍。 牛犁指出,無論從絕對量、人均量,還是比重關系來看,中國對國際油價的影響都非常有限。 盡管如此,不斷增長的能源特別是石油需求已引起中國政府的充分重視。在去年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2010年實現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被列為與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并重的量化指標。并進一步確立了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能源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