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成品油價格體制改革 > 正文
 

數據揭示奧秘 中國因素對國際油價上漲影響有限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0日 13:40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 安蓓

  2005年,國際油價在上年高位運行基礎上進一步走高。與此同時,中國當年石油消費量和進口量都出現負增長態勢。隨著相關數據于近期相繼披露,分析顯示,中國因素對國際油價上漲影響非常有限。

  2005年,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油價格在2004年基礎上上漲36.8%,達到平均每桶56.7美元的歷史高位。從2004年以來出現的中國因素導致國際油價走高的論調繼續成為西方某些勢力打壓中國的借口,以及國際游資炒作原油期貨的題材。

  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牛犁指出,2005年國際原油市場數據充分否認了中國因素拉動

國際油價的論調。

  據統計,2005年,中國原油和

成品油的消費量呈負增長態勢,與上年相比,同比下降0.5%。同時,中國石油凈進口13617萬噸,比上年減少756萬噸,下降5.3%。其中原油凈進口11875萬噸,比上年增加143萬噸,增長1.2%;成品油凈進口1742萬噸,比上年減少899萬噸,下降34%。

  由此,2005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達到42.9%。

  牛犁說,如果近兩年的國際油價主要因中國增量推高,那么2005年中國石油消費以及進口增量大幅回落,國際油價應大幅下挫。但油價在連續兩年大漲的基礎上繼續狂飆,漲幅甚至超過前兩年。顯然,中國增量并非刺激國際油價飛漲的主要因素。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5》,即便是在中國石油消費量大增的2004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為3.1億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8%左右,而美國石油消費量為9.38億噸,占世界消費總量25%,是中國的三倍。

  同年,中國石油凈進口量不到1.49億噸,占世界石油貿易量的6%左右,而美國石油凈進口量為5.9億噸,是中國的四倍。

  從人均能源消費量看,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遠低于美日等國的水平。目前,美國人均石油消費量是中國的14倍,日本是中國的3.8倍。

  牛犁指出,無論從絕對量、人均量,還是比重關系來看,中國對國際油價的影響都非常有限。

  中國在油氣供應上始終堅持立足自身。粗略計算,2005年中國油氣總產量大約可達2.1億噸。

  中國在降低能源消費量,提高石油產量上的努力已使其能源需求得到國際輿論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美國能源部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對中國在海外的能源合作給出了較為溫和的評價。

  盡管對中國的海外能源合作仍存非議,這份報告認為,同美國一樣不愿看到石油供應減少和油價上漲,中國海外尋找資源在經濟上無損于美國,“即使中國的石油股本投資從全球市場‘奪走’資產,但這些資產不能轉賣,因此,相對于中國從公開市場購買,這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這份報告稱。

  報告指出,中國的海外能源合作,“也許事實上會擴大全球石油供應量”。(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