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06年油價:石油武器升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18:39 《董事會》 | |||||||||
文/南雁 鑒于石油市場空前的能源恐慌,國家智庫早些時候提出石油戰略儲備,中航油試水石油期貨后鎩羽而歸,中海油收購優尼科被美國國會給堵住;中石油10月26日宣布,在獲得加拿大法院不帶任何“條件”的最終裁決后收購PK(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PK被中石油41.8億美元拿下,100%收購PK公司。接下來似乎沒有什么有效的高招。中國要維持90天的戰略石油儲備,
歷史上美國利用石油武器制約過很多國家,二戰期間控制石油拖垮日本和德國;20世紀40年代曾把歐洲捆住的“馬歇爾計劃”;冷戰的前蘇聯;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利用自己和沙特阿拉伯的關系增加油產量,壓低國際石油價格,讓前蘇聯減少大筆外匯收入,間接拖垮了蘇聯的經濟導致最終解體。美國用石油武器,當低油價能保護美國利益就采用低油價,當高油價能保護美國利益就采用高油價。 從2002年始,世界石油市場陷入了一場空前的能源恐慌。從國際原油價格的紀錄水平看,2005年4月1日創下的每桶57.27美元的歷史最高價位,原油期貨在6月17日收盤曾漲至每桶58.47美元,此后,原油價格盤中又一度創下每桶58.60美元的歷史新高,但這個紀錄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每桶60.40美元的新價格所打破。2005年8月,因沙特國王的突然去世,又達到64美元的最新紀錄。在紐約原油期貨價格繼8月29日創下每桶70.80美元紀錄之后,第二天又高至每桶70.85美元。 石油恐慌是多種因素促成的,這種恐慌情緒甚至傳染了較為理智的國際投行。高盛公司就曾在早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全球油市已進入一個“超級牛市”。油價已經進入了一個“極度飆漲”(superspike)時期,預測西得克薩斯原油(WTI)最高價格可能達到每桶105美元。摩根士丹利謝國忠一篇《石油恐慌》的報告中說,隨著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替代能源比重上升和金融交易商感覺油價已觸頂,原油市場可能迅速走向崩潰。像高盛、大摩竟做出了南轅北轍的判斷,大牛市還是崩盤?連IEA(國際能源署)也驚惶失措起來,忙不迭地發出警告:目前石油價位,不要說是高出50美元,就是高出每桶40美元,歐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都將有衰退之險。 有證據表明:超過8萬億美元游資注入對沖基金,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非商業多頭持倉,有專家稱:這么強大游資超過萬億美元。一年來,“石油股”預計到年底可以突破每桶80美元。沒有什么能夠阻止這一趨勢。中國財政部國際司司長朱光耀近期指出,國際市場的高油價,絕不是石油的供求關系所決定,大量的信息表明,是對沖基金在油價上推波助瀾,中國目前非常警惕這一問題。 能源恐慌是現實的,但問題還會持續多久?一分一秒,企業和消費者都在關心。普遍的預測是,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9%,略低于2004年9.5%的經濟增長率。而在2006年,有可能會回落至9%。而在印度方面,根據IMF的研究報告,印度的經濟增長在有良好表現之余,也出現了放緩的跡象。IMF預計其2005年經濟增速將為6.7%,略低于2004年的7.3%。經濟增長及其導致的經濟總量,意味著石油需求量的大小,中印兩國的經濟增長趨勢表明,支持全球石油價格繼續上漲的理由是不充分的,美國、日本和歐洲的需求量還是主力。 中國石油來源沒保障,使用效率低下,又沒有戰略儲備,能源安全脆弱。中國在替代能源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2004年9月1日,中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華祝在北京宣布,中國政府對進一步推動核電發展已經做出了新的決策,將加快核能發展,逐步提高核能在能源供應總量中的比例。預計在2020年以前,新建27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他預計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電力總裝機容量的4%甚至更多。 中國高層沿著石油路線圖加緊了外交攻勢,不論中國與加拿大建立的戰略伙伴關系,還是中國與墨西哥的高層互訪,以及中國與伊朗、中國與委內瑞拉的外交關系都被涂上了石油色彩。能源安全已經成為了中國“關注的中心”,中國在全球尋求未來的能源供應也已經成為了中國政府當前最迫切的需要。中國正在成為波斯灣、中亞和俄羅斯地區的地緣政治勢力。中國石油戰略比過去相對成熟,反應也快了。 《華盛頓郵報》登過一篇《中國最近的“威脅”》的文章(2005年6月27日),作者塞巴斯蒂安·馬勒比這樣比喻:“中國仿佛成為了一個多才多藝的縱火犯,在本來相互獨立的火苗上又澆了一桶油,使火焰燎原成了一片熊熊的地獄之火。” 原油價格上漲無疑對亞洲經濟影響最大,但中國目前原油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在42%,印度是70%,日本是90%,日本的傳統戰略一方面重功利,一方面重權謀。日本和伊朗談判了兩年的一項20億美元的石油開發協議由于美國的阻撓沒有簽成。對于擁有60億桶原油的伊朗最大油田,日本視之為自己嚴重依賴進口石油的經濟的重要能源來源,由于美國對伊朗盯得很死,日本總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 中日面臨的危險是同樣的,日本比中國還貧油,還有同樣的石油通道問題,走一條航線運回去的。波斯灣、馬六甲海峽和臺灣海峽三個卡口。筆者當過海員8年走過11趟,波斯灣從20世紀70-80年代就屬高危戰區,馬六甲連年海盜不斷,在臺灣海峽早在50年代屬危險航道,在臺灣海峽及其周邊,當前存在著中、日之間發生沖突的潛在危險。從目前看,中國在三個地區與其他國家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比較大,一是臺灣島以東的西太平洋地區;二是南海資源問題也存在著可能性;三是印度洋地區因石油通道問題發生“軍事沖突”也不能排除。中國因海外利益拓展與其他國家發生“軍事沖突”的概率也在增加,是因為中國石油拓展已經鉆到美國后院,中國在維護這種海外能源利益的時候有可能與其他國家發生“軍事沖突”。 2004年11月,中國與伊朗簽署價值700億美元采購協議備忘錄,未來30年內從伊朗購買2.5億噸液化天然氣。這樣又犯美國大忌,美國正在對伊朗找茬,只要時候適當,美國將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石油及天然氣禁運。中國已向美國盟友沙特阿拉伯發出石油建議。近幾年,北京一直在游說利雅得允許其使用這個世界最大的能源儲量。作為回報,同時北京還把向利雅得提供武器作為“紅包”,包括美國和歐洲國家拒絕出售的彈道導彈和其他硬件。 中海油2005年11月24宣布,它與緬甸的大宇國際公司已簽訂在緬甸海岸的鉆探服務協議,價值600萬美元。今年1月,由中海油緬甸有限公司、新加坡Golden Aaron Pte有限公司以及中國寰球工程公司三家組成的聯合體,同緬甸能源部下屬的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再次簽署了開發緬甸3個區塊油氣的產品分成合同。這3個區塊的總面積為2萬平方英里。加上去年10月、12月雙方簽署開發的另外3個區塊,這6個區塊的總開采面積已經超過我國渤海油田。在中國海外能源戰略的構想中,由于緬甸的戰略位置重要,在緬甸開發和進口石油資源是熱門課題。中緬兩國有意從緬甸鋪設一條輸油管道,以防止石油“生命線”過度集中于馬六甲海峽。 國際產油地區性動蕩因素在2005年內都曾有所表現,安邦分析師陳功表示:如果用歷史上的油價表現和漲幅與當今情況作比較,那么全球未來油價的高限(紀錄價格)依然也會在每桶70-75美元的位置上波動,全球性的能源恐慌氣氛未來會被大大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