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了半年的有關”聯邦快遞與中國合資伙伴分手”的傳言昨天終于得到證實(本報2005年9月8日A24版《開放在即跨國巨頭欲單飛》),聯邦快遞亞太區總裁簡力行、中國區總裁、地區副總裁陳嘉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已和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田集團”)簽署協議,以4億美元實現聯邦快遞在中國成為完整的獨資公司。
這標志著,中國根據加入世貿組織時的相關協議,從2005年12月11日起,允許外國快
遞企業在華設立獨資公司后,第一個大型獨資跨國快遞巨頭浮出水面。
日前,第一個大型獨資跨國快遞巨頭浮出水面。聯邦快遞和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田集團”)簽署協議,以4億美元實現聯邦快遞在中國成為完整的獨資公司。此舉引起了業內的關注。
焦點一:為何花4億美元?
由于雙方分手傳聞已久,業界更關心的是其中的分手費到底是多少?2004年年底,美國物流巨頭UPS公司就耗資1億美元,向中方合作伙伴中外運“贖回”23個主要城市的國際快遞操作業務,向獨資邁出實質的一步。業內質疑,為何聯邦快遞此次的花費是UPS的整整4倍?
聯邦快遞亞太區總裁簡力行表示,此次4億美元的收購具體內容包括:大田集團目前在從事國際快遞業務的合資企業中所占有的50%股份,從而將該合資企業轉變為聯邦快遞獨資公司;大田集團目前用于開展國際快遞業務的資產;大田集團位于國內89個地區的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的資產。
焦點二:獨資序幕就此拉開?
種種跡象表明,聯邦快遞此舉拉開了跨國物流公司在中國市場獨資運作的新序幕,快遞行業的合資時代行將終結。業內指出,上世紀80年代,DHL、UPS、聯邦快遞、TNT等四大國際快遞商相繼進入中國市場時,都按當時政策規定,齊齊“嫁”與中外運公司。然而,這些婚姻似乎并不如意。
聯邦快遞和TNT先后與大田和超馬赫等民營企業合作,盡管UPS至今也沒有宣布與中外運分手,但業內認為UPS獨資已掃清最后一個技術障礙。
睿迪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供應鏈管理顧問謝家濤分析,國際快遞進入外國市場,大都是自己新建網絡,獨資和合資的開銷差別甚微。而對外方來說,除了能夠有一個熟悉國內情況的“向導”外,中方伙伴無法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隨著中國允許快遞獨資,國際快遞巨頭紛紛選擇單飛。
焦點三:受制于專營權?
此次收購,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標志著聯邦快遞是繼中外運敦豪、UPS后,第三個進入國內快遞業務市場的跨國公司。郵政專營權修改成為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本周初,修改了19年的《郵政法》終于透露出其第7稿的一個關鍵的內容。那就是,建議信件的寄遞業務由郵政專營,單件重量在350克及以下的速遞業務也由郵政專營。
簡力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國內快遞業務每年增長10%,350克以下快遞是業內的一大塊市場,這么一個大市場需要有世界級的企業參與操作。
“《郵政法》修改過程中,有關方面也咨詢過聯邦快遞的意見,我們將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法規正式出臺后,我們也將必須遵守相關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