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高油價催逼煤變油戰略提速 能源長期問題難解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4日 10:00 南方日報

  高油價催逼煤變油戰略提速

  預計到2010年,我國用煤炭生產的油品至少達每年1000萬噸以上

  國際油價沖刺70美元

  昨日,紐約原油期貨再次出現每桶69美元的高點。21日,紐約原油期貨也曾見69.15美元。分析人士認為,伊朗核問題造成的緊張局勢升溫,以及尼日利亞國內動亂,引發兩大石油出口國的供給可能中斷的憂慮,導致最近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瑞穗實業銀行衍生品業務的副總裁甚至表示,油市很可能將再度上探70美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預計,下一階段國際油價繼續高位盤整,將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動。

  2006年一月。國際油價并沒有像人們之前所期望的那樣,回落至50美元。相反,它仍然是上躥下跳。最近幾天,由于伊朗核危機和尼日利亞石油減產等影響,國際油價甚至已經開始向70美元進逼。

  “如果不想讓高油價勒住中國的咽喉,中國應該盡快發展‘煤變油’產業。”中國石油大學的一位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正在逐步加大。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字,2005年中國進口原油1.3億噸,增長3.3%。

商務部預計,在4年之內,中國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年進口量將達到大約1.6億噸,遠遠高于2005年的進口量。按照上述預期計算,中國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將從目前的37%上升至接近50%。

  國家“煤變油”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永旺研究員認為,針對我國石油資源短缺的現狀,通過煤液化合成油是實現我國油品基本自給最可行的途徑之一,也是解決能源危機最有效的途徑。

  在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看來,我國油價與國際市場接軌后,能源行業將受國際市場影響越來越大,把“煤制油”等相關替代能源作為一種科研投入和能源戰略中的戰略儲備是合適的,也是迫切的。

  記者了解到,在中國能源中長期規劃中,“煤變油”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據相關部門透露,今后5年—10年,中國將以陜西、山西、云南和內蒙古為基地,加快推進煤炭的液化戰略,以減少對國際市場石油產品的依賴。

  “煤變油”在爭議中前行

  與政府的支持相對應的是,國內的“煤變油”也進行得如火如荼。神華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玉卓剛宣布,神華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煤直接液化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了工程量的30%左右,2007年將實現設備調試和投產。兗礦集團副總經理張鳴林也表示,兗礦百萬噸級煤煉油廠址也已選定,兩年內即可投產。

  一些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目前在建和擬建的“煤變油”項目的產量已達1600萬噸,計劃投入的資金高達150億美元。

  據了解,神華集團除在內蒙鄂爾多斯的示范項目之外,還將在陜西、寧夏再建兩個更大規模的煤變油項目基地。記者了解到,如果神華兩個煤炭液化項目投產,其每噸汽油的生產成本為人民幣1800-1900元。中國現在的汽油價格大約為每噸人民幣5000元。

  預計到2010年,我國用煤炭生產的油品至少將達到每年1000萬噸以上。但是,仍然有一些專家對煤變油的前景不看好。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國際石油問題專家牛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煤炭作為另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去代替石油,這個技術在可行性方面仍然值得研究!彼J為,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國內石油緊張問題,但不能將這種幫助放大化。

  “煤變油”的支持者們大多認為,只要煤變油的成本低于進口成本,這個產業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澳洲銀行的礦產和能源分析師杰拉德·勃格表示,歸根結底,煤變油技術的未來取決于產量以及終端產品成本是否低于石油市場售價。

  按照國際煤炭和石油的價格比,只要國際油價不低于23美元一桶,煤煉油前景將十分可觀。而目前,國際油價幾乎已經接近70美元。

  此外,支持者們還認為,中國煤炭的儲量巨大也是支持煤變油發展的另一個有力證據。理論上,中國擁有煤炭儲量約1萬億噸。

  不能解決中國能源長期問題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對此項技術是否應該推廣為產業化發展一直持否定態度。“發展這個技術是對的,但是沒有必要將其產業化!彼诮邮鼙緢笥浾卟稍L時說:中國雖然煤炭相對較為豐富,但是能夠“煤變油”的煤炭資源都是非常優質的資源,而優質煤炭的資源在中國并不豐富。即便是最優質的“神華煤”,也需要3噸煤轉換1噸油。

  據《2004中國煤炭發展報告》數據,到2002年底,中國探明可利用煤炭資源1886億噸,另有3317億噸基礎儲量和6872億噸資源量。全國平均資源回收率僅為30%,而小型礦井不足15%。

  2004年我國采煤20億噸,實際消耗資源超過60億噸,按照目前的產能和利用方式,可以直接利用的煤炭資源僅能維持30年。

  牛犁告訴記者,“煤變油”的技術只能從短期解決一些問題,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長期的問題。他認為,長期看中國的能源策略還應該是加大國內的可開采力度,“走出去”戰略以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韓曉平向本報記者表示,我們并非反對適當發展替代燃油技術,甚至是一些具有規;奶娲加凸こ桃矐摲e極發展。但是這些技術無法滿足中國現代化進程對能源密度的要求。就目前的技術現狀,我們更應該積極地“走出去”,鼓勵中國能源企業積極開發利用全球資源,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石油資源,通過增加全球石油供應來保障中國的石油安全。

  專題撰稿 本報駐京記者 呂天玲

  實習生 劉麗琴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17,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