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中國新首富施正榮的德國暢想和德國10萬屋頂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4日 01:33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特約記者 柯卉 發自德國

  寒冬季節,住在柏林的斯蒂芬和妻子去了希臘海濱享受休閑假期,不過他們家中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可沒閑著,兢兢業業地以每千瓦時約52歐分的電價,為主人創收。斯蒂芬家有一個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和其他在德國風靡的產品一樣,它也是來自一家中國公司。

  “現在的發電差不多是我們家全年用電量的兩倍。”斯蒂芬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在德國,很多家庭都像斯蒂芬家一樣安裝了太陽能發電裝置。家庭用太陽能系統實際是一套全獨立的能源系統,利用太陽能生成的光伏電。這種設備不僅能夠滿足日常照明以及家用電器的使用,還可通過轉化器,將每千瓦時的電力以高價賣給電力公司。

  德國10萬屋頂計劃

  由于對能源瓶頸的擔憂,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德國政府在世界上率先推出推廣家庭

太陽能發電的“1000屋頂計劃”,1998年德國政府提出開始實施10萬屋頂計劃,爭取從這些屋頂上取得300兆瓦太陽電。

  斯蒂芬家的太陽能裝置安裝價格并不低。一般來說,一個標準的德國四口之家,每年的用電需求大約是4000千瓦時,如果要通過PV(光伏發電)裝置來滿足電力需求,大約需鋪設40立方米的屋頂,造價約為2萬到2.5萬歐元。

  不過斯蒂芬有著自己的打算。2000年通過的德國《可再生能源法》(EEG)和2003年EEG補充PV法規定,國家公用電網供電商有義務收購個人或機構利用裝置生產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德國光伏電的收購平均價格是56歐分,對于建于建筑物上的太陽能裝置,其購電價平均高出10歐分,鋪設在建筑物外墻上的PV模板,還額外增加5歐分。而2004年德國家庭使用公網電力的價格大約為35歐分/千瓦時。

  每千瓦時21歐分的差價,讓斯蒂芬對這筆投資頗有信心,“10年后這套太陽能系統不僅能讓我收回成本,還能幫助我繼續盈利。”

  在政府的鼓勵政策下,更多的德國家庭開始采用太陽能發電設施。根據德國經濟部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德國約有0.9%的家庭使用太陽能發電裝置。在德國和奧地利,目前已經有超過10萬個與電網連接的PV裝置,生產的交流電單獨造冊統計,并入地方電網。

  中國新首富的德國暢想

  斯蒂芬家的太陽能發電設施是一家名叫尚德(STP.NYSE)的中國公司制造的。這家由中國歸國學者施正榮創立的中國最大、世界第六大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盡管成立時間只有幾年,但現在已在紐約

證券交易所上市。施正榮也因為持有尚德總股本的46.89%,成為中國新“首富”。

  尚德占中國國內70%的光伏電池產量,但其產品90%銷往海外。德國正是尚德的最主要市場,在柏林,尚德建立了他們的歐洲總部。2004年尚德來自德國、歐洲其他地區及國內的銷售收入分別占72%、17%和8%。2005年1~9月,三地銷售比重分別為50%、30%和20%。

  去年德國的太陽能發電增長約為20%,2006年增幅預計將與之持平。預計到2010年,德國在太陽能領域的投資最高可達150億歐元,其主要用于建設新的太陽能發電廠以及太陽能設施工廠。但即便是德國企業不斷擴大產能,這個龐大的市場仍然供不應求。

  位于德國Bischofsheim 的Inek 太陽能機械公司主管戴勒先生告訴本報記者,由于德國國內市場的模板供應不足,他們去年一年銷售不少中國太陽能產品,市場形勢相當不錯。其中當數尚德和天威英利賣得最好。天威英利是位于中國河北省保定的另外一家大型光伏電生產企業。

  但和其他中國制造不同的是,中國太陽能電力設備在德國市場并不是以價格取勝。

  德國本土太陽能模板生產商EXTRA -SOLAR 的管理人員海恩納女士對本報記者承認,中國產品如果說與他們相比存在價格優勢,“那也是非常有限的”。

  德國拉芬斯堡Pro太陽能電力銷售有限公司的沃爾茨先生表示,他們銷售的中國太陽能設備,是針對歐洲標準、德國標準而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很高。美中不足的是“顧客從訂貨到最后收到產品,中間需要等上很長的時間,尤其是產品質量認證的過程,有時長達1月以上”。

  中國產品的優勢還體現在出色的產品性能,以及靈活充足的供應。不過沃爾茨說,他們經營的產品并非直接到中國購買,而是通過中間商,如果沒有“中間商,那我們得自己跑到中國去購貨”。

  中國企業并不是最大威脅

  在德國國內,更多的專業人士希望將太陽能產業建設成為支柱產業。新一屆的德國政府對于新能源研發也將給予進一步的支持。過去的一年里,德國燃油價格上漲了40%,剛剛過去的俄烏能源糾紛,更是令德國上下高度警惕。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81%的德國公民認為應該加強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減少該國的對外能源依賴。

  事實上,德國在太陽能產品研發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1998年,德國太陽能年總裝機僅為1.4萬千瓦,2004年裝機數是這個數字的20倍,成為世界第一大太陽能利用國家。

  不過德國的背后還有中國的追趕。2004年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制造躋身世界五強,電池產量排名第五,組件產量排名第四,已成為僅次于德、日、美的第四大光伏制造國。

國家發改委曾表示,2005年~2010年,政府將投入100億元用于太陽能項目。其中,該資金的65%將投向光電轉換領域。

  不過相比較德國經銷商的說法,德國本土廠家對待中國產品的態度相對要保守些。海恩納認為,原材料產品價格貴得離譜,是影響公司生產的重要因素,“在德國自己的電池生產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的前提下,才需要通過進口產品滿足市場”。

  “中國企業并不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威脅。”海恩納說。(本報記者王佑對此文亦有貢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33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