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傳媒觀察 > 正文
 

周恩來和《上海公報》的誕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2日 17:21 21世紀經濟報道

  文/傅 頤

  中美兩國發表公告后,為使尼克松順利訪華,雙方進行了兩次重要的接觸。

  1971年10月20日至26日,基辛格第二次訪華。剛處理完林彪事件的周恩來,此時又投入到緊張、繁忙的會談中。在一星期內,他同基辛格進行了10次會談,歷時23小時40分。
雙方除商定尼克松訪華日期和討論其他國際問題外,主要就尼克松訪華的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進行談判。但事前美方并未告知中方要發表聯合公報,中方也沒有預先準備。基辛格抵京后,在和周恩來的單獨會談中突然提出了這個問題。他說:如果不發表公報,那就表明尼克松總統的訪華是失敗的。等總統到了后才搞,那就來不及了。基辛格同時表示,這次公報將由他全權負責,美方已準備了草案。

  1971年10月22日,基辛格向中方遞交了美方聯合公報草案。周恩來隨即指示有關人員進行研究。美方草案沿襲了一般聯合公報的寫法,掩蓋了彼此的分歧,回避實質性問題,立場也與中方相去甚遠。例如,該草案將臺灣問題放在國際形勢部分進行闡述,而中方認為這屬于內政問題。中方人員看完草案后直搖頭,表示不能接受。他們認為,既然時間很緊,就不要搞公報了。

  周恩來對美方草案也很不滿意,但他還是提議寫出一個對案。這個對案可以按過去同蔣介石達成協議的辦法來寫,各說各的,明確寫出雙方的分歧,也寫出雙方的共同點,以便共同遵循。美方草案提到:“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周恩來對此非常欣賞。他說:在臺灣問題上,美方的表述不能違背我們“一個中國”的立場,這句話聰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做文章,加上從臺灣撤軍,以及我們所共同關心的越南、印度支那、朝鮮、日本等問題,來闡明我們的立場。

  “各說各的”原則很快獲得毛澤東的同意。起初,美方感到中方對案用詞尖銳,“立場都是以最不妥協的詞句提出來的”。例如,中方在對案中明確提出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要“支持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等觀點,基辛格覺得難以接受。但經反復會談后,美方還是同意了中方關于聯合公報的起草原則,并提出美方修正方案和補充意見。至1971年10月26日晨5時30分,雙方在討價還價后,終于就聯合公報達成初步協議。這時,離基辛格回國的時間只剩幾個小時了。

  1971年10月26日晨,葉劍英及中方有關人員與基辛格一行共進早餐后,分乘汽車到首都機場。在基辛格乘坐的“空軍一號”起飛后不久,一件他沒有料想到的事情發生了。1971年10月25日晚,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基辛格在7月秘密訪華時,曾就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向周恩來表達了美國政府的態度,即美國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同時反對驅逐臺灣當局在聯合國的代表。這實質上是在聯合國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周恩來當即表示強烈反對。基辛格解釋說:他也知道中國不會同意這種做法,這只不過是過渡的辦法。在10月下旬召開的26屆聯大上,美國雖為其提案竭盡全力,但最終還是失敗。

  基辛格離去后不久,葉劍英在機場得知了中國在聯合國獲勝的消息。他對隨行的同志說:“剛才基辛格在汽車里還對我講,美國的兩個提案肯定能得到半數以上的贊成票,中國進入聯合國還得再等一年。美國總統專機配備最先進的通訊器材,基辛格這時也一定會知道這個消息,不知他作何感想?”

  葉劍英的估計是準確的。基辛格很快在飛機上接到了電傳打字機傳來的消息。返美后,基辛格向新聞界描述他的心情說:“這是一個痛苦的巧合。”

  基辛格中期訪華結束后,1972年1月3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亞歷山大·黑格準將率先遣組來到北京,為尼克松的中國之行作技術安排。黑格此行還帶來了尼克松和基辛格的重要口信。1972年1月4日凌晨0時5分到1時50分,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黑格。黑格轉達的美方口信認為:由于蘇聯企圖繼續包圍中國,美國對中國的生存能力表示懷疑,準備力圖抵消蘇聯對中國的威脅,以維護中國的獨立及其生存能力。希望通過這次訪問,加強尼克松總統的世界領袖的形象。

  隨后,周恩來囑我方人員起草《對美方口信的答復》稿。1972年1月4日晚,周恩來到毛澤東處匯報會見黑格情況,并將《答復》稿修改后送毛澤東審批。毛澤東得知黑格口信后說:“包圍中國!要他們來救我,那怎么了得!頂回去!無非尼克松不來。不來就不來嘛!22年不來了,再等22年。尼克松不來,土克松、磚克松也會來。”

  1972年1月6日中午12時10分至下午2時10分,毛澤東與周恩來等商談《答復》稿。毛澤東看了《答復》稿后說:政治局再討論。當日,《答復》稿經毛澤東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批準。

  中方的答復相當強硬,同時又留有余地。其中提到:“半年前,尼克松總統把中國稱之為世界五大力量之一,現在美方口信忽然對中國的生存能力表示懷疑,聲稱要維護中國的獨立和生存能力。這使我們感到驚訝。我們認為,任何國家決不能靠外力維護其獨立和生存,否則只能成為別人的保護國或殖民地。再小的國家,只要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就能頂住外來威脅,自立于世界之林……事實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一切妄圖孤立、包圍、遏制、顛覆中國的陰謀都只能以可恥的失敗告終。”

  中方同時表示:“中美兩國關系并未正常化,但中國方面將以應有的禮儀接待尼克松總統,并將為謀求中美高級會談取得積極成果作出自己的努力。美方口信表示,期望通過訪問,加強尼克松總統作為世界領袖的形象。對此我們難以理解。一個人的形象取決于他自己的行動,而不是任何其他國家。我們從不認為有什么自封的世界領袖。”

  1972年1月6日,周恩來再次會見黑格。當中方把答復稿念給黑格后,黑格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只得說:“我是個軍人,可能我沒有正確地轉達尼克松總統的意思。”

  除答復黑格口信外,周恩來還多次召集會議,對尼克松來華的技術安排進行研究。當時,美方提出由他們帶來通訊設備,無需中方付費。周恩來予以拒絕。他說:“這不行。我們是主權國家,我們買過來,租給你們用,你們付費。”經研究后,中方原則同意美方提出的通過衛星轉播尼克松在華活動實況,決定由中國政府出資買下供美方使用的通訊衛星,然后租給美方使用。周恩來后來談到此事時說:“這樣一方面維護了我們的主權,另外我們在跟他們使用時總能學到一點技術。”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總統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在華期間,周恩來同他進行了5次會談。由于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分歧,公報中關于臺灣問題的措辭遲遲未能確定下來。直到2月26日凌晨,雙方才基本談定公報內容。經過一番文字推敲和修改后,于27日定稿。

  2月28日,中美《聯合公報》在上海發表。在公報中,美方除確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外,重申它對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

  《上海公報》的發表,標志著在政治上長期尖銳對立的中美關系開始走上正常化的道路。但由于兩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還相距甚遠,尼克松政府還不能馬上丟棄臺灣、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沒有為從臺灣撤軍規定時間界限,因此,中美關系的和解還要歷經艱難和曲折。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