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市場份額誓做空調霸主令人關注
時報記者 王林琳 通記員 李威
“2006年,光波、變頻、定速分別占領高、中、低市場的格局已定,中國空調業三大技術流派各領風騷!”國美、蘇寧、大中、永樂等銷售人員紛紛對記者稱。據全球知名的WN
A調查:2006年的消費需求中,定速空調將占47%的銷售額,而變頻空調占到31%,光波空調要占22%,從定速到變頻,從變頻到光波,第三代空調已強勢出擊,就像中國彩電業從CRT到背投,從背投到液晶的二次飛躍一樣,中國空調業的二次技術飛躍同樣引人關注。
國美蘇寧猛推變頻和光波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市場信息處處長蔡瑩發布的《2005空調市場白皮書》稱:2005空調冷凍年度69個空調品牌死掉了27個,2006年度歷經大浪淘沙,最多剩下25個品牌。2005年,隨著油價的攀升,與空調生產密切相關的鋼鐵、電解銅等材料也集體漲價,行業平均凈利潤率已下滑至2.59%,空調業不得不進行技術突圍!據歐美家電專家分析:變頻與光波成為兩大主流,而光波空調成為全球空調發展的主方向。2005年中國空調業產能達到歷史新高,2005空調冷凍年度,國內空調市場庫存量沖破1000萬臺,但光波空調竟然是“零庫存”,國外訂單供不應求。光波家電的廠家不少,但以多次稱霸全球財富500強之首的美國GE和“光波大師”格蘭仕的強強對話最為引人關注。格蘭仕光波家電的訂單竟然在去年的三大電器會展上,獲得了10億美元的驕人業績,受到國美與蘇寧的重視,但格蘭仕光波家電的售價也只有美國GE的五分之一;國美、海信、海爾、新科等猛推變頻,也同樣引人關注。
“現在市場上已經很難買到低于1000元的合格空調了,第三代空調的技術戰已悄悄壓倒了第一代與第二代的價格戰!不少廠家在變頻與光波兩大主流技術上動作慢,可能是想運用智豬策略以降低成本!”世界名牌協會國際營銷大師科特爾對記者稱。國際知名的光波研究專家史密斯教授對記者稱:“2006年是光波空調的中國化提速的關鍵年”,其中國美與蘇寧對變頻和光波的力推也同樣引人關注,“海信變頻”與“格蘭仕光波”成為兩個代名詞。
節能技術迎來第二次飛躍
國家質監局與中國標準化協會認為:從2005年9月1日起,無能效標識的空調全面禁止上市。許多庫存空調由于能效標識制度實施而被宣布了“死刑”,廠商為盤活這些空調將增加儲存、運輸、生產改進、包裝等不容忽視的成本。中國節能空調從第一代定速到第二代變頻,是第一次飛躍,節能水平增長了15%左右,變頻與定速都是運用電熱絲技術,而第三代空調具有核心技術的光波則以光能進行換熱,實行了空調技術的第二次飛躍,使光波比變頻的節能水平又高出40%左右,大約是變頻節能水平的2倍,是定速的4倍。
近日,中國空調出口海關榜出臺,格蘭仕、格力、美的、以萊特、科龍、廣州松下依次以155.7萬臺、153.9萬臺、137萬臺、135.3萬臺、116萬臺、106萬名列中國空調出口的“五大家族”,而格蘭仕奪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趕上了歐美國家風行的第三代空調的光波普及運動。光波的節能技術已經通過了佛山市技監局的檢測,結論是格蘭仕的光波制熱不同于傳統的方式,它采用的是國際領先的光波技術進行空氣加熱的。在電能經過電熱絲轉換的過程中,轉換效率僅為20%多一點,而光波的轉換功能達到68%,節能性提高三倍以上,電輔加熱最高的發熱功率為200-300瓦,而光波可達800-1200瓦,等于提高了4倍,由于第三代空調的”光波“能夠散發強大的光能,而光能又轉換成了熱能,徹底解決了傳統空調熱效率不高的世界性難題,對海信變頻、科龍高效、TCL長高效等形成了挑戰。
相關鏈接 變頻空調掀春節搶購潮
近日,空調銷售的火爆場面也隨同越來越近的春節迅速升溫。據悉,高能效、強制熱的海信直流變頻空調76、77、99系列深受廣大市民的青睞。海信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楊迎時稱,以海信直流變頻空調直流精英76系列為例,采用了國際領先的新一代數字直流變頻技術與世界名牌高效直流變頻壓縮機的完美匹配,能效比(SEER)高達4.3;LED顯示,空調的運行一目了然,超流行、時尚的平面外觀設計、不同色彩的格調沉淀更加提升了與現代家庭裝修風格有機融合;同時±0.5℃精確控溫、智能預熱防冷風、智能化霜以及-15℃超低溫啟動保證了冬季家庭居室的暖意洋洋;空氣清新過濾網采用納米材料,當空氣通過空調時,與納米材料發生摩擦,釋放出羥基負離子,有效凈化室內空氣。
中怡康11月份調查數據顯示:海信變頻空調在穩穩占據變頻市場6成以上的份額的同時,產品銷售的優勢進一步提升,超越第二名的市場份額高達31.05個百分點。在適合現代家庭居室選用的大1P掛機、小2P以及2.5P柜機的同規格產品的銷售量在行業內遙遙領先于其他所有品牌。海信直流變頻空調大江南北市場一路走俏,在北京、濟南、大連、成都、武漢、南京等全國二十多個大中城市的銷售量占據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青島的各個家電售場更是一枝獨秀,市場份額高達95%以上。
時報記者 王林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