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大財政投入驅逐以藥養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8日 02:18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陳小瑩 發自上海 “我們財政預算內的經費嚴重不足,政府撥款只占日常開支的30%~40%。其余的費用只能依靠有償為醫院檢測設備來獲取。”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勝年日前在上海市政協討論會上坦言。
而這樣的結論并不僅存在于疾控中心。公開的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各大非營利性醫院總支出的9%左右由政府財政撥付,缺口要依靠藥品的批零差價、診療費用和醫保費用來彌補。 “如果不增加對醫療的財政投入,醫改是改不好的。”上海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亮表示。 財政加大投入 上海流通經濟研究所的內部調查資料顯示,上海每年在衛生領域的投入約占財政總支出的0.9%。由于上海的GDP基數較大,這個數字僅占GDP的約0.3%。 盡管如此,作為上海醫改的牽頭單位,上海市發改委“三醫”改革聯動辦公室主任葉世雄仍表示,上海的財政支出在東南地區已經處于領先,前五六年的財政投入相當于前50年的總和。 在政府投入資金的流向上,市級財政在醫院的硬件建設占了較大的比重。2005年,上海市成立了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作為市級公立醫療機構國有資產投資、管理、運營和政府辦醫的責任主體。 上海市財政當年向該發展中心投入人民幣35億~40億元,用于其下屬各市級醫院的硬件建設。 而區級財政則成為三級財政蛋糕中投入最多的一塊,大多數資金用于上海各社區衛生中心的設立和運轉。 在2000年開始啟動各地段醫院改建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上海市財政曾給每家醫院撥款50萬元,共計1.6億元。當時,區財政和街道就在市財政的基礎上,分別以兩倍和三倍的比例,下撥配套資金,部分城鎮曾一次性出資達千萬元。 除去硬件的一次性投入,區財政逐年提高了居民預防保健費用的撥付,從2000年的每人每年8元,提高到2005年的每人每年20~30元。以作為試點的長寧區為例,該區常住人口為60余萬,此項支出每年需2000萬元左右。 上海市財政局的相關人士表示,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公共財政體系,切實加大投入,是“十一五”期間上海財政的重點之一。 “以藥養醫”癥結待除 在財政撥付不足的情況下,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于藥品的批發零售差價,此項占醫院總支出的65%~70%,其余兩部分是診療費和醫保費用。 “如果這個比例低于60%,這個醫院就很難開下去了。”汪亮肯定地說。 所謂批發零售差價,即藥廠出廠的生產價和醫院最后售出的價格之間的差價。1992年9月,國務院明文規定可以將藥品售價的15%作為差價補貼給醫院。 “但實際上,上海目前這個差價已經達到藥品價格的36%~37%,寧波已經達到39%。”汪亮透露。 他進一步解釋說,醫院職工的工資獎金約占醫院總支出的三分之一,一般稱之為“人頭費”。但財政撥付的9%遠達不到醫院這塊的基本支出,有些被列入硬件改造的醫院,政府就將建設費用作為當年的財政撥付。 所以從1993年開始,藥品就成為醫生為自己掙工資的主要渠道。 雖然每個醫生的收入不直接與藥品掛鉤,但醫院為完成當年收支相抵,會給每個科室下達一定的“創收”指標。醫生只有完成科室的指標,才能保證自己的工資獎金足額發放。 “所以許多醫生都會開貴的藥,開過量的藥。根子就在‘以藥養醫’上。”汪亮說。 流通經濟研究所的內部報告稱,目前藥品的主要利潤都補貼給了醫院。2000年前后,藥廠的平均利潤約為15%,2004年為7%~8%,2005年為5%。 該報告統計,約有83%的藥品是通過醫療機構流通的,僅有17%通過藥房進行商業流通。而藥房的平均利潤僅為0.5%。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相關人員承認,出于藥品安全的考慮而制定的處方藥政策,也間接地強化了醫院的壟斷。在他們的調查之中,部分藥品留給醫院的差價甚至高達200%。 汪亮表示:“如果要破除‘以藥養醫’,必須要加大財政對非營利性醫院的投入,制定合理的向基層醫療傾斜的財政制度。不然,‘三醫聯動’的醫療改革就無從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