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西部鞋業三都賦(一):鞋都泛濫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7日 21:03 《時代信報》

  銅梁“鞋都”悄然興起

  璧山“鞋城”進退兩難

  成都武侯區環伺諸侯

  ●鞋業稱“都”在中國西部呈泛濫趨勢:2006年,成都武侯區和重慶璧山縣將出現兩座“西部鞋都”,而另一個“西部鞋業基地”也已經在重慶銅梁悄然興起;

  ●由于行業缺乏內部凝聚力,企業分布散亂等深層原因,重慶制鞋業始終處于“游擊”狀態。而且很多企業經營者缺乏長遠目標,使全市制鞋企業的布局進一步惡化……

  記者 劉雋剛

  銅梁:

  低價位土地搶客

  1月10日,銅梁縣境內出現難得一見的冬日陽光。

  這一天,重慶金龍工業園內的開運竹鞋業舉辦了熱鬧的開業慶典,煦暖的陽光下,幾十萬響鞭炮的喧囂,奏響了重慶又一個鞋業基地的興起。

  開運竹鞋業是金龍工業園中第三家開業的公司,早在一年之前,重慶派克司鞋業就已經在這里扎根。第二家開業的是光大鞋業,在2006年1月4日,與開運竹鞋業的規模相似,慶典儀式的安排也如出一轍,都由工業園區管委會代為操辦。在慶典活動中,最忙碌的是銅梁鞋辦的張主任,她跑東跑西地忙個不停,但臉上卻始終掛著春天般的笑臉,因為從2006年開始,工業園一期已經基本完成了建設,眾多入園企業都將在今年內開業。

  事實上,早在2002年5月重慶璧山縣打出“西部鞋都”的稱號時,銅梁縣就舉出了“中國西部鞋業基地”的旗幟。截止目前,銅梁縣已落戶制鞋企業70余家,這些企業中,包括了浙江的名牌企業“紅蜻蜓”和重慶地產名牌“夢柯達”等。預計2006年,將有30家企業完成建設陸續投產。

  但在這30家企業中,有不少是從璧山遷徙過來的。“主要是銅梁鞋業工業園的低價位土地,太有吸引力了。”其中一位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聽說準備過來的還不少,璧山縣因此感到非常不平呢。”

  但銅梁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陳益國在1月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否認了這一說法,他介紹稱:“由于銅梁縣不通水路,所以主要發展輕工業,依托主城和即將通車的渝遂

高速公路,形成一個與璧山產業互補的大重慶鞋業格局。”

  而璧山方面,對此說法不置可否。

  璧山:

  企業外遷有些無奈

  金龍工業園一期占地2000畝,二期占地3000畝,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據幾個已經入園的企業主介紹,當初選擇這里的原因,是土地的價格非常實惠。一個鞋廠企業主說:“銅梁工業園的工業用地價格當初是2.5萬/畝,而同期璧山的地價則為8.5萬元/畝左右,所以即使這里沒有鞋業制造的基礎,但多數本地企業看好這里的地價和未來高速公路通車后的便利,依然選擇了銅梁。”

  在渝遂高速路通車之前,銅梁與璧山相比存在極大差異,僅以車程計算,到銅梁至少要比到璧山多花費最少半小時時間,而且到工業園的

公共交通也遠不如璧山發達,所以,一些做鞋業物流的企業主們對這里并不認可,“現在的情況,無疑是增加我們的物流成本。”

  但差異不是絕對的,從70戶企業落地金龍就不難看出,銅梁對制鞋企業的吸引力依然相當巨大。

  一位資深的專業人士在分析時認為:“銅梁縣的招商成功,除了管委會、鞋辦的高度重視之外,另一個原因就在于重慶地產鞋業的狀態,正處于一個中等待發展的臨界水平線上,他們一方面要擴大生產規模,但另一方面又無法接受較高的投資成本,因此,低價位的主題工業園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語調中有些無奈,選擇銅梁,也正是眾多制鞋企業主們心中希望與成都武侯區鞋業一拼高低的立足之本,換言之,倘若璧山的地價相似,那么也不至于另謀高就。

  1月10日午后,金龍工業園一期內規模最大的鞋廠企業主,在帶領大家參觀了尚未完全竣工的新廠房之后,帶著幾分自豪,又是無奈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從表面看,重慶的鞋業規模好像更大了,但實際上這種布局的擴散,又是重慶鞋業走向衰退的寫照。”

  成都武侯區:

  重慶鞋業的遷徙地

  除了銅梁,很多鞋業企業主最想去的地方,是成都武侯區。

  盡管有消息說“西部鞋都”的稱號最終落戶璧山,而且今年3月將在璧山舉辦正式掛牌儀式。但成都武侯區依然執著地打出了“中國西部女鞋之都”的稱號,其簡稱也是“西部鞋都”。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爭執。

  從規模和產量而言,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成都鞋業的發展水平至少比重慶早八年以上。由于考慮到稅收等方面的因素,成都武侯區對外宣稱的皮鞋產量是年產一億雙左右。同比之下,璧山的年產量在5000——6000萬左右,重慶南岸區(五院)的皮鞋年產量在3000萬雙左右,銅梁縣雖然目前尚未形成規模生產,但預計年產量可達到3000萬雙。所以,以單一區縣相比,重慶沒有一個地區的產量規模能夠趕上成都武侯區。此外,倘若以產值計算,成都的皮鞋出口年產值已經達到了200億元人民幣,而重慶鞋業的出口總量僅為50——60億元左右。”

  當然,除了上述幾方面對比,西部鞋業的“三都”在擁有企業的數量上,幾乎不具備可比性。

  1月12日,成都鞋業同業公會秘書長何虹向記者提供了一組這樣的數字:“成都武侯區目前注冊的制鞋企業總數為1500家左右,如果加上沒有注冊的企業,武侯區制鞋企業的總數應該在3000家以上。”

  而同類數字相比,璧山縣的“生產及配套經營戶1800家,其中皮鞋生產企業1300家”。

  也許在數年以前,璧山的制鞋企業還能夠從數字上與成都武侯區相比,因為現在成都武侯區內的制鞋企業,最少有三分之一是從重慶,乃至璧山過去的。資深行業研究人士楊天順告訴記者:“重慶制鞋業曾經有過輝煌,但是從上世紀80年代之后,國內制鞋業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而成都鞋業的發展由于搶占了先機,所以武侯區的鞋業企業無論從規模還是環境上,都比重慶鞋業早得多,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十年中,可以說至少有300家至500家重慶企業跑到了成都落戶。現在成都武侯區中等規模以上的企業半數都是重慶過去的。”

  截止到目前,到成都武侯區發展的趨勢依然沒有全面減退,在銅梁前往璧山的路上,幾個鞋業企業主在說到:“某某公司又到成都去了……”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