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鞋業主攻品牌產品 中國鞋帶來更大競爭壓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00:00 中華工商時報 | |||||||||
據新華社柏林電 德國鞋業聯合總會業務負責人霍斯特·海德日前表示,德國2005年上半年進口的鞋類產品中,“中國制造”占了近一半。中國產的鞋因價格便宜質量好,在德國和歐盟市場很有競爭力。
德國鞋業聯合總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上半年,德國共進口2.35億雙鞋,其中1.07億雙來自中國,約占進口總量的45%,高居首位。同期,德國從越南進口了3500萬雙鞋,約占進口總量的15%。 談到亞洲生產的鞋的不足之處時,海德認為,亞洲生產商往往為了降低成本而按照較低的質量標準選擇皮革材料,這導致鞋的質量無法達到一流水準。此外,亞洲產地和歐洲市場相隔遙遠,亞洲生產商對歐洲銷售市場行情反應較慢。受到運輸不便等因素的影響,亞洲生產商有時會錯失商機。 他表示,德國和歐盟對有關鞋類的有害物含量技術標準有專門的法律法規,有害物含量不超標是進入歐盟市場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 海德說,在外國產品競爭的壓力下,德國鞋業生產商已針對市場形勢做出戰略調整。本土制造商仍在繼續進行結構轉型,保留價值含量高、能夠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的品牌產品,其他產品大都搬到生產成本較低的葡萄牙、羅馬尼亞等東南歐國家和亞洲國家生產。 資料顯示,30年前,德國制鞋工業約有700家生產商,9萬名從業人員,如今已減少至約100家生產商和1.3萬從業人員。2004年德國本土鞋業生產規模僅為9億歐元左右,不到德國鞋類進口額的1/4。 海德還強調,盡管德國市場上進口鞋占絕大多數,但其中許多是由德國生產商設計或是德國生產商的品牌。與此同時,面對外國產品的激烈競爭,歐洲生產商必須進一步發揮其創造性,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力。(劉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