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歧視政策局部松動 工商業電價并軌可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5日 14:33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林凡 王延春 上海 北京報道

  這些天來,就職于南京新百商場物業部的王昊天天盼著一份物價局的紅頭文件。“政策是聽說了,但是還沒有接到調價的正式通知。”這位分管商場用電的負責人說。

  根據當地出臺的一項新規,江蘇省從本月起取消了商業照明類用電價格,改按其他照
明類用電價格執行。商業電價由此下調了三分七,政府還承諾今后將逐步與工業用電價格并軌。

  這一用電價格政策的調整被視為對服務業的極大政策支持。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對工商企業采用區別對待的價格政策,商業用電價格遠高于工業用電。

  服務業期待這種歧視電價的局面在不遠的將來得以全面松動。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組最新修正的經濟數字。從修正后的統計數字看,服務業的規模以及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均比之前認為的要大。分析人士認為,這一修正結果有可能影響中國政府的決策,最終在全國范圍取消針對商業服務行業的歧視性價格政策。

  “歧視”電價江蘇松動

  江蘇省物價局近日宣布,從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商業照明類用電價格,改按其他照明類用電價格執行。由此,商業用電將由每度0.899元下調到0.862元。而部分重點大型商業企業可享受更優惠的電價,其照明用電按普通工業用電每度0.735元的價格執行。

  據測算,相關企業一年由此可以節省電費4億-5億元。江蘇省物價局在一份通知中稱,待條件成熟時,商業用電價格再逐步按工業用電價格執行。同時,該省還取消了商業服務行業的用水、用氣價格分類,改按工業用水用氣價格執行。

  “我們非常歡迎這樣的政策。希望以后還能出臺進一步措施。”南京新百商場的王昊說。

  在中國,商業用電比工業用電貴得多。目前,商業用電價格一般是工業用電的一倍左右。前者大都在0.8-0.9元左右,后者則在0.4-0.5元左右。

  王昊說,南京新百每月用電量在170萬度到230萬度之間,每月電費支出100多萬元。該商場位列全國十大百貨商場,是當地最大的商場。

  他表示,雖然這次調整幅度很小,但是能降下來總是好事。

  對商業用電和工業用電的電價不平等問題,業界呼吁了多年。在“非典”重創商業服務行業的2003年,企業反映尤為強烈。

  

商務部有關人士透露,商務部2004年就曾收集商業行業企業的意見,與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協調,并形成文件上報國務院,關于商業與工業電價同網同價被寫進當年國務院19號文件。

  雖然政府一直表示,要努力為商業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但是由于近年來全國性電力短缺,歧視性電價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在中國,商業是受到歧視的,政策上重工業輕流通業。”百安居中國區總裁衛哲曾說,中國零售商業企業無論是外資還是內資,在中國的毛利率比世界其他地區都要低。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理事長王亞范說,現在超市純利不到兩個百分點,百貨業也就在3%左右。而商業電價高于工業電價,這加大了商業企業的運營成本。

  商務部一位不具名人士表示,如果按成本計算,中國的商業電價比國際上通行的電價高很多,影響了國家商業企業的競爭力。

  王亞范指出,電費是商業企業費用里的最大一項支出。在北京,一家三萬平米的商場一年電費高達1200萬元。高昂的電價已經使一些商場、賓館、飯店陷入了高成本的困擾。

  王亞范說,“我們認為關鍵問題在平等,價格高低不重要,但是要合理。電力也是商品,不能不同用戶實行不同的收費。”

  “重”商的理由

  百安居中國區總裁衛哲說,中國幾千年來傳統輕商的思路的影響,使商業運作成本、運作方式在中國是最復雜最高的。

  他表示,政府應當摒棄傳統重工輕商的觀念,認識到商業企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減輕對商業企業各種費用成本,使中國商業能夠成為資本角逐、能夠獲利的行業。

  這種重要性一個有力的證明來自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最新修正統計數字。修正后,服務行業在2004年全年GDP中的比重是40.7%,比原來公布的比例上調了8.8個百分點。中國服務業產值已相當于工業產值的90%。按照原來的計算方法,這個比例只有60%。國家統計局表示,服務業在這兩個年份里的增長速度接近工業生產的增速,更早前的某些年份甚至還高于工業增幅。

  業內人士表示,在

中國經濟各主要推動因素中,增長迅猛的服務業已成為不可小覷的力量。希望這個最新的修正結果可以影響政府的相關政策,比如電價差別問題。

  商務部研究院國內貿易與市場研究部研究員張育林表示,現在沒有全國統一的電價并軌政策,只是一些地方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一些調整。比如江蘇廣東等地對商貿流通企業發展重視,致力改善流通環境,擴大消費而采取了一些諸如給商業企業電價優惠,商業與工業電價并軌等辦法。他表示,在這些地方,流通業產值對當地經濟貢獻率日益提高,使得同網同價成為趨勢。

  過去的一年,中國仍然飽受缺電之苦。王亞范說,這種情況下再呼吁電價并軌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而普遍的看法是,中國電力供求將在今年達到平衡,在2007年面臨過剩,這也為降低商業電價創造了條件。

  因此,王亞范們有足夠的理由期待政策上的調整和轉變。但他們承認,這一敏感問題解決起來仍有不小的難度。

  張育林強調,電價并軌是逐漸轉變和修正的過程。“就像農村電價高于城市電價一樣,這個不合理的政策是逐步在改變的。不可能指望出臺一個政策,一夜間改革到位。”他說。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