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拉鋸戰無果而終 電煤市場化在對峙中前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2日 18:0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徐萬國 特約記者 李江 北京、濟南報道 “不簽合同就不簽唄,我們可以把合同背回去。一旦他們再找上門來,我們有貨就給,沒貨別怪我們。”神華集團6000大卡的電煤,下水價每噸只賣360元,電力企業還不能接受
“這個價比去年的重點合同價高出15元,我們無法承受。如果按這個價簽下合同,大唐1.2億噸電煤就要多支出18個億,我們承受得了嗎?”大唐電力的代表說。 標志電煤價格市場化進程重要里程碑的2006年全國重點煤炭產運需銜接會,就在這樣的對峙中于1月10日24時落下帷幕。雖然有關方面提出會議延期兩天,但這似乎對參會代表已經沒有了吸引力。 “談來談去也沒有結果,再呆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了。”如華東煤炭銷售聯合體秘書長鄭勇一樣,1月11日上午,很多參會代表正在收拾行囊準備離開濟南。 “拉鋸戰”無果而終 這是一次比過往所有煤電之爭都要激烈的價格博弈。 五大電力公司咬住合同不簽的主要理由是放開價格不等于漲價。煤炭企業則認為,電煤價格的小幅上調是計劃內的價格與計劃外價格并軌的必然,是計劃內煤炭價值的還原。 龍煤集團煤炭營銷分公司總經理鄭萬軍說:“2005年公司的電煤訂貨價平均每噸218元,而全國煤炭平均價為每噸263元,我們要力爭向全國平均價靠攏。”龍煤集團參加訂貨會前已與五大發電集團駐東北公司進行了接觸,倘若不是五大集團公司聯手強硬抵制,他們對電煤價格上揚信心十足。 同樣對煤價看好的還有西北地區的煤炭企業負責人。“我們去年大部分地區的電煤價格都在每噸100多元徘徊,今年一定要與市場接軌。”陜西煤炭運銷集團公司總經理張福來說。 煤炭運銷協會的市場分析專家梁敦士說,原來計劃內的2.88億噸電煤,其低廉的價格不是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的,而是政府利用行政干預手段形成的。 數據顯示,近10年來,“計劃煤”導致煤炭行業減少收入2700億元。 而煤炭行業付出的代價則是,作為高危險行業,煤炭從業人員長期面對低收入和低福利的待遇,而全國煤炭行業安全投入欠帳更高達500億以上。 在煤炭企業強大的漲價聲勢下,電力企業叫苦連連。“這合同我們沒法簽,也不能簽。”河南一位發電企業的負責人說。 分歧之下,十日拉鋸無果而終。 就在會議即將謝幕的前幾個小時,中能電力工業燃料公司總經理解居臣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的熒幕上:“整個電煤的大范圍是4.9億噸,到目前為止我們簽了一部分沒有爭議的合同,但是量不是很大,數量大概有幾百萬噸,大量的合同還沒有簽。” 截至1月11日中午12時,電煤合同仍然沒有最新進展。之前曾有媒體傳出電煤合同8天未簽一單、1月9日卻陡增了1.02億噸合同量的說法。但記者了解到,這部分合同基本上都是有量無價,等于空合同。因為按照要求,只有量價齊備,運輸部門才給予安排運力。 電企不能承受之重? “沒有合同,等于放棄了運力保障。”甘愿冒此風險的電力企業仍然在“成本增加、企業無法消化”的說辭下死守“不漲價”的談判底線。 上述河南發電企業的負責人說:“我們不是不想漲不想簽,關鍵是電廠再沒有消化高煤價的能力了。就是現在的價格我們都已經沒錢買煤了,電廠目前還能維持,全靠銀行貸款。” 來自電力企業方面的解釋是,2005年,國內電力企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以河南省建投為例,其所屬4個電廠,總虧損額高達2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則是電煤價格瘋漲,而電力價格不漲,成本太高。 把虧損的原因歸咎于煤炭漲價,把成本居高不下寄望于煤炭降價。十日拉鋸無果而終傳達出這樣一個信息:發電企業把提高利潤的希望寄托在電煤價格上。 “電力企業把成本居高和虧損歸咎于電煤價格上漲,理由并不充分。”煤炭市場研究專家李朝林指出,除了煤價成本,電力企業本身的市場化程度低下,員工福利過高,主輔業沒有徹底分離,企業辦社會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些都是造成電力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 電力專家楊名舟在提供給本報的報告中也稱,各發電公司的管理成本非常高。據了解,即使是電力企業的一般普通職工,不僅工資在當地是絕對高收入,而且福利待遇也十分優厚。據鄭勇介紹,一般電力企業員工的收入是當地煤炭企業的3—6倍。 李朝林認為,近幾年來,電力企業在連續的燃料漲價中確實吃到了一些苦頭,效益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即使在效益下滑的情況下,電力企業的員工依然維持著比社會平均水平高得多的收入,這可以說是不正常的現象。 除此之外,李朝林還說,我國多數電力企業目前還是屬于高耗能低產出,不少電力企業的單位電度產品的煤炭消耗遠遠超過400克,有的甚至超過500克,超出國外同類電力企業耗能的20%以上。 “按照市場規律,爭取盡量低的原材料供應價格以降低成本無可非議,但電力企業自身也要靠挖潛提效。”李朝林說,節能降耗是電力企業最直接的效益。此外,打破行業壟斷,實現合理競爭,并向下游輸配電企業爭取利益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如果電力企業的市場化程度提高了,高耗低效的小型發電企業帶來的負效應消除了,電網的壟斷削弱了,發電企業低耗高效平等競爭了,電力行業的利潤倒可能會有所提高”。李說,電力企業都必須相信:靠國家給予的壟斷政策贏得行業及企業利潤終究是站不住腳的,只有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生存和發展。 掙扎中的電煤市場化 據此次會議會務組數據中心的統計顯示,解居臣前述所指的“已經簽訂的部分合同”,約為整體電煤總合同量4.9億噸的2%。但據媒體信息,這部分已經簽訂的合同量在會議即將閉幕之前又有一些發電企業要求毀約。上海某二期電廠的電煤合同已經簽了,但由于“上面集團說了,誰要敢簽漲價合同,電廠廠長就地免職,因此現在還得毀約”。 電力企業顯然將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政府干預。早在此次會議開幕后第二天,解居臣在電力系統內部通氣會上就強調,目前電煤供需基本平衡,煤價已在高位運行,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價格出現顯著波動,政府將采取必要干預措施。 解居臣還特別強調,各企業要及時向國家綜合部門匯報反映電煤價格協商中遇到的問題,請求政府協調,直至進行干預,以保證電煤價格的總體穩定。國家電監會有關負責人在電力系統會議上也給電力企業打氣說,如果供需雙方談不攏價格,國家仍會行政干預。 針對這種認識,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強調指出,電力企業和煤炭企業要充分理解這次煤炭產運需銜接改革的意義,抓住機會,在大礦和大電廠之間建立起長期合作的關系,努力穩定市場,穩定價格,千萬不要指望通過市場的波動,讓利益在兩個行業中轉移。 但是事與愿違,“十日拉鋸”最終落下遺憾。 然而,不管結果如何,此次會議已經是一個里程碑,因為電煤價格終于向市場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劉振秋說,放開價格為企業走向市場、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創造了條件。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一副會長濮洪九則表示,這次煤價放開,使煤炭訂貨向市場化邁進了一大步。煤炭價格過去十分混亂,有省內價,省外價,綠合同價,白合同價,白轉綠合同價,只有這些價格逐步通過市場并軌,形成統一的市場價格,才能真正反映供求關系,并在這樣的價格基礎之上建立起煤炭價格指數,這樣才能形成反映供求關系的價格發現機制。到那時,煤電頂牛的現象可能就不會如此突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