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一月十二日電 (記者 徐長安) 零售企業打壓超市供應商而產生的“零供矛盾”引起了中國政協委員的重視。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朱德瀛提案指出,“零供矛盾”在給供應商帶來巨大資金壓力的同時,也容易導致零售商忽視企業內部管理,造成不平衡的零供關系。
上世紀九十年代,連鎖超級市場的經營模式進入中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該模式
已成為中國城市生活中的主要商業零售模式。但隨著一些超市的規模和占市場的比重越來越大,問題隨之而來。
朱德瀛認為,目前的現狀是供應商為了贏得商品的銷售渠道不得不依附于占據了龐大市場的零售商,而中國作為一個制造大國,供應商資源豐富,之間的競爭也極為慘烈,這種競爭為零售商在“零供矛盾”中確立強勢地位提供了保證。一些零售商因此在經營上往往壓榨供應商,表現為大量占用供應商的貸款來開店,拖欠、占用供應商貸款,對供應商征收“進場費、廣告費、促銷費、堆頭費、店慶費、新品上架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而一旦供應商對這些合同外攤派稍有不從,零售商便以“清場,關閉貨號”等相威脅,造成了商業領域不公平的現象。
對此,朱德瀛提議采取積極措施:推廣規范的格式合同,約束零售商的合同行為,明確零供雙方的職責;規定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除正常毛利外的附加費用的合同上限,促使零售商加強自身管理;對超市選址進行審核,避免小范圍內大超市林立導致的資源浪費和無序惡性競爭;加強工商、物價等專門機構的執法力度,為供應商提供投訴途徑;建設行業協會,定期或不定期發布零售商誠信信息及預警通知,強化民間仲裁機制的作用,及時處理投訴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