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牛初乳行業規范出爐 行業混亂局面有望改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9日 03:11 信息時報 | |||||||||
時報記者 李星慧 實習生 黃麗嫦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日前在京發布了《生鮮牛初乳》和《牛初乳粉》行業規范,這是我國首次針對牛初乳產品制定技術規范。 據了解,從起步時消費者的辨識不清,到2003年非典時期的“牛”氣沖天,再到2004
標準缺失加劇市場混亂 記者走訪市場時發現,目前國內的牛初乳品牌,從膠囊、粉劑、片劑到液態的乳酸菌飲料應有盡有,進口的,國產的,讓人真假難辨。而且,眾多牛初乳的外包裝上都能看到類似的字眼,“能增強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調節腸道菌群生態平衡,調節膽固醇、血糖的代謝,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這個新生代乳制品,其功效之廣泛,實在令人稱奇。 廣州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認為,廠家、經銷商過度的宣傳吹噓,將牛初乳行業推到了信任危機的邊緣。另外,標準的缺失亦加劇了市場的混亂。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僅有《澳洲TGA標準》、新西蘭牛初乳生產標準,歐盟有望今年出臺相應標準,而國內目前只有新疆制定并公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標準(DB65/T2042-2003)生鮮牛初乳收購標準》。 上述各種原因導致牛初乳行業一度陷入僵局,業界呼喚制定行業標準的呼聲因此一浪接一浪。 標準讓牛初乳變成行業 據領導并參與制定該規范標準的專家組副組長、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曹勁松博士介紹,在標準中母牛產犢后72小時內分泌的乳汁首次被明確定義為牛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多少才是合格的牛初乳原料,也在該標準中有明確規定。“該標準出來后有個重要的意義,就是意味著牛初乳已經是個正式的行業。” 標準還對牛初乳的定義、感官指標、理化指標、衛生指標都有明確的要求,同時對相關指標的測定方法及檢測規則等內容也做了規定。根據72小時內牛初乳免疫球蛋白(IgG)的平均值,規范將牛初乳的IgG含量下限設定為10%。即每100克牛初乳制品中,所含IgG含量不低于10克。而且,將其脂肪含量設定了5%的上限。 對于消費者所提出的“到底有沒有那么多牛初乳”的疑問,曹勁松表示,一頭奶牛,每年產牛仔后的頭3天,有20公斤的初乳,中國奶牛的存欄量有600萬~800萬頭以上,其中有400萬~500萬頭奶牛有實際產牛初乳能力,而目前的利用率只有5%~10%,大部分都被浪費掉了。而奶粉出口大國新西蘭奶牛量是200萬~300萬頭,其中有實際產初乳能力的200萬頭。據了解,目前占據國內牛初乳市場80%份額的品牌培芝就是來自新西蘭的原裝產品。 行業成熟尚需時日 標準的出臺,對于第一個把牛初乳概念帶進中國的新西蘭培芝來說,無疑是對牛初乳產品的肯定,證明了他們當年對中國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選擇沒有錯。“我們啟動了中國的初乳市場,但也經歷了重重困難,現在終于迎來了曙光。”廣州乳白金貿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謝正說。 標準出臺后,有人士樂觀地認為,牛初乳行業步入成熟期的時間指日可待。對此,專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王丁棉認為,這次出臺的牛初乳行業標準,雖然還沒有上升到國家標準,但無疑會對目前混亂的市場起到很好的促進和規范作用。但要說進入成熟期還為時尚早。他說,牛初乳行業在我國還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整個市場的培育還需要一段時間,雖然行業標準已出臺,但要形成規范的市場秩序和流通秩序,還需時日。 同時,王丁棉對未來兩三年的牛初乳市場表示擔憂。他說,在未來的幾年中,行業應該加強管理力度,對牛初乳的加工工藝進行監控,按照標準對產品進行檢測。只有在中國的牛群集中了,生產設備機械化的程度上去了,并有專門的設備對牛初乳進行加工的前提下,我國的牛初乳市場才算是真正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