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專家呼吁大力培養應用型會展人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8日 18:18 中國經營報

  作者:崔瑩

  2005年12月23日,北京聯合大學會展研究所召開周年所慶暨學術研討會,就會展教育、人才培養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地研討,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要大力加強應用型會展人才的培養。

  高校會展教育定位“塔基”

  我國會展業近幾年來發展迅猛,且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會展業的發展對會展人才的需求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會展人才培養日益為政府、為院校所重視,探討和研究會展人才培養教育的模式正成為業界的一個關注點。此次研討會旨在探討會展教學如何定位的問題。

  近一二年來,我國會展教育明顯加速,全國一下涌現出幾十所大專院校開辦會展專業或會展方向教育,在校生達數千人。面對會展業急需大量人才的客觀形勢,各院校對會展教育表現出熱情,應該是件好事。不過,會展人才培養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教育問題,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專家指出,我們在對會展教育傾注熱情的同時,也需要理性地看待這一問題,為我國培養出合格的會展人才。

  經過研討,專家一致認為,研究會展教育,首先應該對高校會展專業教育進行定位。高等教育具有層次性,其系統結構皆呈金字塔形,處于塔基的應是教育培養為數眾多的應用型人才,以職業型為價值取向,教育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會展教育從總體上來說,應該屬于“塔基層”教育。如果高等學校教育層次分類模糊、定位不準,既有可能造成自身的教育資源不能做到揚長避短,又有可能使培養的學生不能很好地符合社會需要,產生就業難的問題。

  學生更多參與會展實務活動

  據了解,北京聯合大學會展研究所利用高等院校教學優勢,把如何加快培養符合業界急需的應用型會展人才作為研究方向之一,自2004年開始招收了會展商務管理專業方向的本科生。北京聯合大學會展所李智玲所長介紹說,會展所注意在研究所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把會展經濟研究活動與會展專業教學和會展學科建設工作結合起來,促進會展專業的教學和學科建設。針對會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會展所注意加強與實業界合作,既為研究工作建立網絡,也為教學工作搭建實踐平臺,全年先后組織教師和學生200余人次參加科博會、展中展、汽配展等會展活動。李所長認為,會展經濟研究應屬于應用型研究,需要更多地走出去,參與到會展業的實務活動中,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好研究工作。一年來,會展所一共參加了比較高端的會議15個,參與了包括亞洲教育論壇“中小型高校發展戰略分論壇”等若干個比較重要的大型會議的協辦工作,受北京貿促會的委托,會展所承擔了《北京第八屆中國科技產業博覽會》數據支持和統計工作。李所長認為這種應用型研究有力地促進了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培養工作。

  與會專家學者對聯大會展所的工作方向和模式給予了肯定。聯大會展研究所名譽所長、亞洲博鰲論壇秘書處總監姚望建議要進一步搞好會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好案例教學,并要把實踐工作繼續推進下去。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沈丹陽博士表示:學校、研究所一定要做好定位,要有亮點、有特色,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要務實,不要泛泛地講宏觀理論;教師要多接觸實務,與企業聯手打造真正適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材;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其就業出路好,從而樹立學校的品牌。北京貿促會儲祥銀副會長認為,在會展教育問題上,其學科概念和定位要清晰,要重視師資培養,課程設置要有序,教材要擇精華而用。他表示,會展業對人才知識方面的要求是集中英文表達水平、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營銷等方面的知識于一體的。他還特別提出,學校教育歸根到底是素質教育,學生最重要的仍是“做人”,將來在就業崗位上能夠融入企業文化,并為企業文化增添新的活力。來自會展實務界的代表從多年來企業員工的素質角度,強調培養學生敬業精神、團隊意識、規范意識、服務意識、心理承受能力等的重要性。

  在會上,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陳澤炎副會長、中國展覽館協會王云民副秘書長、中國展覽館協會理論研究委員會薛婷婷主任、北京國際會議展覽協會張羚副秘書長、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會展經濟研究所劉宏偉所長、德中貿易有限公司陶光遠總經理、北京聯合大學馮虹副校長、貢文清教授等專家也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