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斯為什么做汽車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9日 11:54 財富時報 | |||||||||
為了攝取更多的利益,為了擴張企業的實力,一個家電企業“奧克斯”進軍汽車業,然而,“奧克斯”這個“黃粱夢”還沒做多久,就被殘酷的現實一棍子給“悶”醒了。 “夢”終究只是“夢” 2003年7月,為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奧克斯”8人小組,兵分兩路,分赴各地開始
以上就是“奧克斯”進步汽車行業的歷程,然而,2005年3月23日,家電企業奧克斯集團批準了旗下沈陽奧克斯汽車有限公司全面停產的申請,至此,奧克斯終于全面退出了汽車制造行業。用奧克斯新聞發言人黃江偉的話:“奧克斯就當作了一場汽車夢。” “奧克斯”的夢完了,不至于為了賠錢而煩惱了,可是曾為“奧克斯”的追捧者——用戶們就該夜夜睡不著覺了。 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 “自己幾斤幾兩不知道嗎?” “自己的道行還不行,就想渡化別人。” “說是‘夢’?他們褻瀆了‘夢’這個詞!” 幾位汽車消費者很氣憤說道。 說實在的,“奧克斯”從一個民營小廠,升級為“家電大鱷”也并非“酒囊飯袋”,只是他把各個行業想得過于雷同了。 當年,還是民營小廠的“奧克斯”用低價策略強行攻入空調市場,畫地為營,而后又揮師進軍手機行業,一時之間風光無限好,氣勢分外猛。然而,他們也感到低價策略在“家電業”帶來的是微薄的利潤,這根本無法滿足“奧克斯”擴張“版圖”的野心。于是,“奧克斯”便瞄準了被稱為“暴利行業”的汽車業。 在空調及手機上賺得好處的“奧克斯”故伎重施,想利用“低價策略”從汽車行業分一杯羹。在暴利的汽車行業,即使是使用“低價”,其利潤也是遠遠高于“空調”“手機”的。但當“奧克斯”帶著這些“理念”和所謂的“夢想”沖進汽車市場時,才發現有點找不著北了。“空調”“手機”在某種意義上畢竟有它的共通點,其消費者群也相對穩定,可是“汽車”則不然了,這個從開發到研制到生產到銷售到售后等等各方面都需要巨資來承擔的。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讓“奧克斯”“胎死腹中”了。那就是“生不逢時”。2003年,中國汽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井噴”,讓眾多汽車廠商大賺了一筆,這可令大家眼紅不已。可是進入2004年,中國汽車又突然進入了“災害”年,這是誰也沒有料到的,一下子大的汽車廠商都面臨“斷糧”,更不要說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嬰兒了。而“奧克斯”又沒有很扎實的基礎,根本沒有能力承受這個巨變。 所以說,一個家電大企業斥資巨款,費時費力費錢的跨行經營,就是為了賺取“利潤”,而“奧克斯”退出汽車業也就是因為短時間內看不到利潤,更面臨影響其它產業。 要以“奧克斯”為戒 其實,我們不能單看“奧克斯”本身,“奧克斯”是這種跨行業經營企業又失敗的典型,所以這種行為已成為一種現象——可成之“奧克斯”現象。 面對暴利行業,各個非專業企業都想插一杠子,然而在市場低潮到來的時候卻又沒有能力面對。造成市場的混亂,消費者有受騙的感覺,對整個市場也有相當大的影響。他們把“汽車”想得太簡單了,他們把自己想得太厲害了,他們對于市場太不了解了,他們對于消費者更是太不負責任了。 自從1999年吉利汽車首開民營企業造車先河以來,“造車夢想”緊緊抓住了波導、美的、新飛、奧克斯、比亞迪、萬向這些知名民營企業的心。三年以來,進入汽車整車制造業的民營資本高達117億元人民幣,在地方政府主導的造車熱退潮之后,短時間內大筆民資的進入,一度曾使業內驚呼:民營資本將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中除國資、外資之外的“第三股勢力”。但從2004年至今,一些企業紛紛暫停或者終止了自己的汽車項目,比如夏新、波導、德隆、奧克斯,正如這些熟悉的名字進入汽車行業時帶來的轟動一樣,它們的淡出也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民營企業大量退出造車行列,100多億資金編織的造車夢遠不如想象中絢爛。 2004年開始,汽車市場景氣漸失。合資企業大量新車上市,并掀起持續不斷的降價浪潮,造車基礎本就薄弱的民營企業銷量大幅度下滑,利潤空間也受到擠壓。就比如,奧克斯汽車原本計劃2004年銷售2萬輛,實際上才售出2000多輛。由于“奧克斯”有望在4月初拿到手機生產牌照,要全力支援“手機”業。汽車和手機,權衡之下,奧克斯在手機產業成功的把握更大。“長痛不如短痛”,主動退出,不是沒有期限的等待或者到了不可收拾的時候再退出,孫健認為“奧克斯”早點抽身出來是明智之舉。 然而,他們認為是明智的,他們認為是正確的,他們還再為沒有陷得太深而沾沾自喜,可是把已成為他們客戶的消費者又至于何地呢?一輛十幾萬的車,沒有了保修,沒有了維修地點,更沒有了配件來源,他們的車子怎么辦?十幾萬,對于一個擁有上億資產的“奧克斯”來說沒有什么,可是對于一般百姓,可能就是攢了數十年的家產。永遠再說“消費者是上帝”,然而坐這個上帝的位置還要冒著隨時傾家蕩產的危險。消費者一次次被欺騙,他們還怎么去信任一個企業,一個所謂的“大品牌”。 其實,討論為什么他們要做“汽車夢”,只是一句話:為了錢。“夢想”一詞,在詞典里是多么的美妙,它是一個神圣的詞語,是一個可敬的目標,然而卻讓一些無恥之徒用來解釋自己的糊涂行為。認真總結教訓吧,100億人民幣不是個小數目,它可以用來實現很多很多夢想,不要再不負責任的用一些優美的詞語來掩蓋看似很有創意的行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