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2006:重化工業的轉型之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8日 19:18 中國產經新聞

  目前,中國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與國際水平相差仍較遠。很顯然,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組裝加工廠,但處于價值鏈中比較低的層次上并不利于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發展

  CIEN記者魯菲 北京報道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際上的重化工業開始向中國轉移。進入新世紀的前幾年,這種重化工業向中國轉移的步伐在進一步加快。其中,石化、汽車、機床制造和金屬冶煉等行業增長勢頭更為迅猛。

  重化工業熱度不減

  在這場產業轉移中,尤以石化工業進軍中國的速度為最。其次是重工業如汽車、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等,它們也成為外資進軍的主要領域。“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工業利潤正逐漸向重化工業傾斜。而且這一趨勢在2003年表現得十分明顯。”國資委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盧奇駿對CIEN記者分析說。

  下面的一組數據可以證實他的分析。2003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居工業行業之首;以汽車為代表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總額首次位居工業行業第二位;鋼鐵行業利潤創紀錄,鋼產量也首次突破2億噸,從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年產鋼超過2億噸的國家。

  “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把城市建設規模搞得太大了。現在很多省會城市、地級市、縣區都在大搞城市建設,超常規發展。由于這類基礎設施搞得太多,對重化工業產品需求量很大,所以帶動了重化工業的高速增長。有的地方的民營企業也在貸款盲目上項目,而這些項目并沒有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批準。”一位研究人員對CIEN記者說。

  2004年,重化工業的數字在進一步增長:全國鋼產量將達到2.6億-2.65億噸,比2003年增加約4000萬噸;全國煤產量預計達到19億噸,比2003年增加2.3億噸,無論總產量還是增加的數量都是世界第一;水泥產量進一步增長,而2003年產量為8.63億噸,占全世界總產量44%以上;電力新增能力5100萬千瓦,比2003年增長約15%,從而使中國的發電能力躍居世界首位。

  隨著鋼鐵、有色金屬等高耗能行業以及汽車、裝備工業的高速增長,中國出現了近十年來罕見的缺電現象,電力需求增長超過了15%,有24個省市自治區不同程度拉閘限電。

  重化工業的高速增長,還產生了能源、礦產資源的消耗過大,也帶來對環境的污染。重化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導致了高強度投資的核心力量,而且消耗我國十分稀缺的耕地資源。

  重化工業的發展之憂

  在西方被稱之為“夕陽工業”的重化工,在我國卻蒸蒸日上,而且規?涨,速度空前。這種現象是喜是憂?

  不少專家認為,中國的這種重化工業的發展是在以窮盡資源、惡化環境為代價,重化工業越發展,所造成的后果越不堪設想。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人力資源豐富、自然資源短缺、資本資源緊俏、生態環境脆弱,在這樣的條件下集中力量發展重化工業,顯然是揚短避長,妨礙效率提高。

  在吳敬璉看來,走傳統工業化道路,引發了七個方面的問題:不能揚長避短,有效率地配置資源;放松技術創新和提高效率的努力;擠占用于發展服務業的資源;造成水、土、煤、電、油及其他資源的高度緊張;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增加解決就業問題的難度;隱含著銀行壞賬增加的金融風險。

  全國人大財經委研究室主任朱明春認為,我國人均用鋼以及人均能源消費量仍大大低于發達國家,我國至少仍會經歷一二十年的工業化進程,重化工業的發展不會就此結束,但投資主導和消費升級帶動的重化工業,在“投資帶動投資”的模式下,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制造需求假象。我國目前的重化工業增長的節奏和步伐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在經濟減速的情況下,很快將出現新的一輪過剩。

  加大高新技術投資是治本之策

  國資委研究中心趙曉卻認為:“中國不能跨越重化工業時代!

  但是,“鋼鐵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應以國家能源環保的容量極限為前提,我國水資源、鐵礦資源、運輸能力、環保壓力都是國民經濟的長期“瓶頸”,而鋼鐵業恰恰又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因而資源瓶頸很難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產量和投資的快速增長使得鋼鐵工業的制約因素日益突出。”中鋼協的那份報告強調。

  “目前,中國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與國際水平相差仍較遠。很顯然,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組裝加工廠,但處于價值鏈中比較低的層次上并不利于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鄙缈圃汗I經濟研究所呂正對CIEN記者說。

  “于是我們就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這個很長的價值鏈里面,我們主要從事的就是附加價值最低、利潤率最低的加工部分!眳蔷喘I說,所以就有一句話,說我們耗費資源、破壞環境,還背負著一個“傾銷”的惡名,利潤的大頭也沒有留給自己。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林毅夫說:目前這一輪重工業熱確實不符合
中國經濟
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國勞動力過剩,應當更關注勞動密集型而不是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現在的情況卻是,沒有比較優勢的重化工業得到政府銀行支持,許多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卻無法取得銀行貸款。

  因此,吳敬璉主張:著重用現代信息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以提高整個經濟的效益。中國還應該更多地吸引跨國公司的研發機構進駐,加強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積極引導外商對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相應減少對一般加工工業的投資。

  石油體制產業亟須改革

  中國石油化工體制的高度壟斷所帶來的社會經濟矛盾已日趨尖銳。最具代表性的是,近年來石油化工行業中民企與中石油及中石化兩大巨頭間接連不斷的糾紛相繼浮出水面。

  中國石油產業體制改革如此受關注絕非偶然。近兩年,已有包括東北民營油企油源被卡等一系列事件發生。特別是在目前仍未解決的茂化實華停料停產糾紛中,非公經濟受到明顯的不公平待遇而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些事件作為典型案例,已為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和法學家作了相關研討并在業內引起了巨大反響。

  政協常委保育鈞指出,盡管在形成過程中有其歷史合理性,我國石油產業體制在今天呈現出一種缺乏管制的行政性壟斷狀態。在

石油價格居高不下,國內需求迅猛增長,我國社會越來越依賴于境外石油資源的背景下,這種體制無法適應新的戰略性轉折,不能承擔開掘新的石油資源、有效配置石油產品和防止出現重大能源危機的重任;反而可能因石油稀缺性的增加而加強企業的壟斷地位,使社會和政府處于弱勢境地。因此,要采取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對我國現有石油體制進行改革。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79,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