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輸美紡織品配額招標 重慶企業全軍覆沒事件調查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15:11 《時代信報》

  輸美紡織品配額招標 重慶企業全軍覆沒1 事件調查

  重慶紡織企業集體流標

  記者 林華強 報道

  核心提示 盡管重慶的紡織業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在發改委稱全國的紡織行業暗藏產能過剩后的幾天,重慶本地的紡織企業在輸美配額招標中集體流標。

  這對于全國的紡織產業來說算不上大事,因為重慶的紡織產能不到全國5%。但對于重慶來說,它關系著十萬紡織工人的生活。

  但即使是這樣,在重慶紡織業核心層看來仍不值一提。其一,配額的使用風險大,因為重慶企業對國內的生產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引起的紡織品價差問題無法解決。其二,深諳繞道而行的精要。購買的配額量太小,根本不能解決大量的出口問題,而將產品給客戶,讓客戶自己找配額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流標事件所暴露的,只是重慶紡織業諸多問題中的一個,更多的隱憂,是在流標背后。

  沒有配額照樣自信

  12月15日下午,重慶金帝集團副總經理張力新在上班的路上匆忙行走,他不斷地告訴記者,“配額投標的事不要再問了,這不好說。”

  當天,商務部公布了全國紡織企業2006年度輸美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第一次公開招標結果,包括金帝集團、華誠一棉、華誠四棉等重慶紡織大廠在內的,重慶所有本地紡織企業都榜上無名。

  金帝集團是一個幾天前還在宣稱自己輸歐配額“不夠用半天”的企業。但即使沒有中標輸美配額,張力新照樣自信地說,“沒有配額,我們的貨照樣能出去。”然而她并沒有詳解貨是如何出去的。

  同是沒有購買到輸美配額的華誠一棉也表達了同樣的態度,這是一家占重慶紡織品產量近一成的大型紡織企業,其銷售處副處長陳彪12月16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雖然商務部明確告訴我們有資格去投標,但我們還不愿去,接下來的第二輪輸美配額的投標也不一定去。”

  這樣的態度在重慶的紡織行業中竟無意間達成了默契。據重慶市外經貿委對外貿易處主管紡織配額的蔣某介紹,重慶在本次輸美配額競標過程中有資格參與的企業有五十多家,但真正參與投標的企業只有十多家。

  政府部門用心良苦

  實際上,重慶很早之前就在開展動員紡織企業投標輸美配額的事宜。

  自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后,重慶市針對此次輸美紡織品配額招標曾經作精心準備。據商務部

電子商務中心相關人士稱,自11月13日商務部公布了《輸美紡織品管理公告》后,重慶大部分企業都知道,2006年對美紡織品出口配額將采取業績分配和公開招標兩種方式進行。

  當日,商務部除公布了2006年—2008年對美紡織品的出口總量,還把配額具體分為直配(直接分配到紡織企業)和招標。

  其中直配部分是按企業出口業績來分配,占配額總數量的70%,而剩下的30%則通過商務部組織的兩次招標來完成分配。上周公布的招標結果是第一次分配,為招標分配方式總額的3/5。

  由于重慶紡織行業去年的出口量非常小,所以通過直配獲得的配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重慶想要直接向美國出口紡織品,此次輸美配額招標是拿到“鑰匙”的最好機會。但事情并不如政府部門先前預測的那樣,12月15日商務部公布的結果讓整個重慶的紡織業者們大跌眼鏡,中標的重慶企業居然是清一色的商貿公司。

  同時,這些搶到彩頭的重慶商貿公司奪得的標的也小得可憐。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重慶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等五家商貿公司在不到十類的紡織品中獲得了不足兩萬打紡織品出口配額。

  有自己的辦法出口

  結果一經公布,立即引起了公眾“高度關注”,一時間,流言紛傳于大小紡織廠間。

  然而,這在重慶紡織業核心層看來卻不值一提,因為大部分的企業的負責人都表示能為產品找到另一條“間接出口的渠道”。

  金帝集團副總張力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雖然沒直接拿到配額,但有自己的方法出口產品,“比如將產品給客戶,一些客戶手中就有配額。”她稱去購買的配額量太小,根本不能解決大量的出口問題,讓客戶自己找配額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以前沒有配額的時候也照樣過,我們十多年都這樣過來了。”

  華誠一棉銷售處副處長陳彪更道出了這種繞道而行的精要。“江浙、廣東等地的紡織產業鏈長,它們獲得了大量的配額,我們將重慶生產的原材料、坯布銷售給它,讓它們去加工后出口,這樣可以直接繞開配額環節。”

  輸美紡織品配額招標 重慶企業全軍覆沒2 企業心思

  不屑高價哄搶商務部配額

  渝企默契:不參與投標

  記者 林華強 報道

  核心提示

  一些廠家為了拿到配額,竟然將中標價格提到了商務部提供的底價10倍以上。

  重慶本地坯布質量太低,拿到成本高漲的配額很可能是“燙手山芋”,企業賺不了錢還可能賠本。況且,國內的生產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引起的紡織品的價差問題無法解決,配額的使用風險就會增大。

  重慶企業的低出口量,注定陷入了走生產坯布的低利潤路線。

  致命硬傷

  “懂行的人都知道,出口棉坯布等產品的操作流程非常耗時,整個流程首先要確認國外買家,領取信用證確認價格,然后購進原料進行生產、運輸,走完整流程到達歐美市場大概需兩個月的時間。”華誠一棉銷售處副處長陳彪,用自己的真實案例指出了其間的好處。它以純棉坯布為例介紹時稱,從去年開始,國內棉花市場的價格十分不穩定,這導致坯布價格有很大浮動。

  陳表示這個過程中有一個致命的硬傷是,在整個出口流程中,貨物的最終價格是在兩個月前定的。現實的情況是棉坯布的價格從前年開始已經以月為單位大幅度波動。這種價格波動從去年開始越演越烈,在今年每個月的價格波動居然達到每月百分之十。

  國內的生產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引起紡織品的價差問題無法解決,配額的使用風險就會增大。在出貨“兩個月前,信用證上的價格已經確定,但我們無法保證出貨時不降價。”

  這樣的結果導致了全行業在今年的廣交會上,很多內地的企業面對國外的進口商提出的定單都不敢接。也正因為如此,華誠四棉也縮小了使用配額的比例。

  “實際上,擁有配額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如此長的操作流程,誰也無法控制價格。”

  重慶市外經貿委外貿處主管配額的一蔣姓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證實重慶紡織企業的這種心態。

  她同時認為,“重慶企業不敢投標、不中標的原因是在生產成本上不敢和江浙的企業相比,因此投標價格很底。同時由于產量、出口量都不能和江浙企業相比,決定了重慶企業獲得直接分配的配額量很小。這些因素導致重慶企業不得不走生產坯布的低利潤路線。”

  據外經貿委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重慶紡織從本地海關出口的量到10月份為止僅有5000萬美元。“這樣的出口量注定了重慶紡織行業獲得國家直配的量小得可憐。更嚴重的后果是重慶本地的公司又不愿去購買配額,明年的整個出口配額將比今年更小,這將是一個惡性循環。”

  不關心誰中標

  盡管來自政府的態度是要求重慶的紡織企業盡量去爭取配額,但紡織企業卻有自己的策略和理解。

  華誠四棉主管營銷的副廠長艾某在接受本報記采訪時稱,之所以沒有去投標,是因為其產品結構決定的。

  “我們雖然產量很大,但主要是棉坯布和棉紗,棉紗有8000噸,坯布有4000萬米。目前廠里直接出口到美國的坯布幾乎沒有,都是直接給服裝廠,通過中間商間接出口。”艾某表示,在紡織業中配額的使用一般都是調劑進行。所以對于配額的投標誰獲勝并不關心,因為并不是誰中標就誰用。

  同時,他仔細分析此次招標后發現,招標產品與該廠的產品對路的很少,并且配額量非常小。“即使中標也要協調和其它紡織品拼湊裝箱才能出口,這種杯水車薪的配額對于生產大戶來說意義不大。”他表示,由于今年輸美配額招標量本身不多,廣東、江浙的紡織廠家對配額競爭得非常厲害,價格水漲船高,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得配額成本奇高,對企業出口不利。

  隨后記者從商務部提供的中標結果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結果,統計結果顯示,在所有投標地區中,深圳有3502家企業有投標資格,占全國總數28296的12.4%,其中兩千多家企業參與了此次投標,最終有1407家企業中標,占到全國3000家中標企業總數的47%。

  高價配額

  此外,一些廠家為了拿到配額,竟然將中標價格提供到了商務部提供的底價10倍以上。

  商務部提供的最低中標價格列表中的數據顯示,棉制褲子最低標價為8元/打,競標價卻高達102.14元/打,比最低標價漲了近12倍;男式毛制褲子的開標價格為192元/打,也比最低標價12元/打翻了15番。

  “這些無形的成本將會分攤到出口企業的總成本當中。”一位不愿留名的重慶某紡織企業副總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用高價搶得配額的方法并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在歐美市場上,中國的紡織品還要面臨國際對手帶來的競爭。

  “印度等國的紡織品在配額成本上已經占有優勢,中國的紡織品如果爆炒配額價格將不敵對手,內地紡織企業將會因此受到牽連。”據其介紹,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已經在近幾年來大力發展紡織行業,它們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的紡織機械建廠生產,用以成就自己的紡織行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與中國形成競爭。

  “這些國家的發展速度相當快,我了解它們僅僅在重慶市場進口的紡織機械就保持連年高增長的速度。”華誠四棉艾副廠長分析。

  燙手山芋

  他表示,此前中國的紡織品在勞動力成本上占有優勢,但今年配額成為一種新增的成本讓企業負擔,將會沖抵如墨西哥等非配額國家在人力成本上的優勢。同時,不斷高漲的配額成本,

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也使中國紡織品的成本優勢消失。

  艾認為中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失利將最終波及到廣東、江浙地區的紡織品出品企業,而重慶等內地城市的紡織品原材料產業將受到沖擊。“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和這條產業鏈中江浙一帶的企業盲目競爭那些天價配額,與其付出這些成本,還不如花錢去購買一些更好的設備,提高坯布質量。”

  陳彪認為,重慶本地坯布質量太低,盲目購買配額出口仍不會產生更多的利潤,這樣的水平拿到配額很可能是“燙手山芋”,高漲的配額成本可能讓企業賺不了錢還可能賠本。

  “所以廠里沒有參加投標,并對下一輪的投標也不感興趣。”

  輸美紡織品配額招標 重慶企業全軍覆沒3 破冰之舉

  產能過剩 非配額路線受阻

  重慶紡織業尋求自救之路

  記者 林華強 報道

  核心提示

  盡管重慶的大部分紡織企業對于用高價購買配額直接出口方式表示拒絕,但紡織行業越來越低的利潤,讓業者不斷回想起曾經的直配時代,那時紡織行業的毛利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作為企業,沒有生存的威脅,作為員工,也沒有下崗的憂慮。

  作為重慶紡織企業的改革樣本,華誠四棉開始嘗試的跳出紡織低利潤區,尋找利潤更為豐厚的產業鏈條地位。具體的做法是,與查氏集團在合川合作搞印染廠。

  迷茫的非配額路線

  由于受配額的限制,重慶的紡織企業開始依賴于廣東、江浙等地的企業間接出口,這種現狀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作為主管部門之一的重慶市外經委認為,重慶本地的紡織行業應當向非配額國家發展業務,“不要老盯著美國、歐盟不放。”

  重慶幾乎所有的大型紡織企業的負責人都知道這樣的方向。在外經貿委曾經召開的幾次會議上,這樣的指示被傳達到了企業的實際操作者手中。華誠四棉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多次朝東南亞等非配額國家發展,但其間遇到了不曾預料的困難。

  最開始是市場,非配額國家紡織品需求普遍偏低導致其利潤明顯不及歐美。“比如中東等國家百姓使用的袍子,一般屬于低檔貨,一兩元錢一米,基本上賺不了錢,量再大也沒有用。”

  除了利潤稀薄,還必須承擔血本無歸的風險。

  曾與華誠四棉一道出口到土耳其的一批山東貨,在去年就遭遇了這樣的不幸。當時這批貨運到土耳其,對方突然稱不要貨了,白白損失了200萬美元,最受不了的是受了委屈卻申訴無門,只有咬著牙忍了。

  在重慶,華誠一棉也曾經遇到過相似的情況,去年出口的一批貨物到對方海關后,買家突然決定不要貨了,華誠一棉無奈只好將貨賤賣給當地另外的買家。

  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最糟糕的是有的小國家如果發現出口產品或是信用證的一些小問題,它們最嚴重的處罰是將所有的產品沒收。

  “這些交易風險在和配額國家打交道時是不用擔心的,由于有兩國商務部門的干預,加上大企業交易都遵守誠信原則,幾乎很少發生這樣的欺騙性交易。這也是大部分企業愿意做配額國家生意的原因。”

  或許是國家感受到了來自民間的意愿,或許是基于國內紡織業產能的積壓,為了獲得更多的配額,中國正在和俄羅斯協商,準備利用其作為中國紡織品的出口渠道。據重慶業內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稱,俄羅斯出口歐美的紡織品配額從來沒有用完過,如果可以與其合作,國內的配額壓力將會減小。

  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變通方法,也是減壓的渠道之一,但作為尋找非配額國家作生意的之外點子,被紡織廠認為是最佳的。

  潛在的產能過剩

  實際上,采取任何方法搞到配額都難以消減整個紡織產業過剩的產能。雖然壓錠的作法在朱镕基退休之前就開始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執行。

  但是,在幾年后的今天,曾經被控制在三千多萬錠的中國紡織行業的產能居然增長了一倍,達到近八千萬錠的龐大規模,它所釋放的能量和潛在的隱憂都是驚人的。最可以證明的今年年初各國按照WTO取消配額后中國紡織業所爆發出的能量。

  一位業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

  到2004年下半年的時候,所有的廠都開始不再購買配額,紡織市場上的配額幾乎沒有辦法出手,因為按照中國加入WTO時的約定,到2005年1月份,國家要取消紡織品配額,隨意出口。大家都在10月份后取消了利用配額出口的計劃,“等兩個月不用配額就大量出口”。

  時間終于來到2005年1月,擺脫了配額的約束的工廠紛紛開足馬力生產,一時間,各種產品都供大于求,做外貿的商人把大量的貨堆放在碼頭等待出貨。

  在取消配額的幾個月里,幾千種類別的紡織出口量猛增,業內人士提供的消息稱,有的類別的配額居然比2004年增長了上百倍。涌到美國的紡織品最高達到了平時的15倍,到歐盟也有七八倍之多。

  一些國家由于中國出口的紡織品量突然增大,受不了沖擊開始封關。當時中國準備銷售到美國等國家的貨物很多都滯留在港口,一些紡織品出口商因此虧損嚴重。之后,中國的紡織品再次回到了配額時代,開始了漫長的貿易談判。

  但這似乎并沒有冷卻紡織業者的創業熱情,有不計其數的夫妻店出現在重慶回龍壩地區:幾臺二手織機,像到超市購買零食一樣的采購織布所需的原材料,然后織成成品賣掉。

  在這段時間里,重慶出現了相當于之前幾倍的紡織生產能力的產能,中國的紡織行業產能也突飛猛進。這樣的情形終于在最近得到了國家發改委馬凱的高度重視,表示,中國的紡織行業存在潛在產能過剩。

  尋找豐厚的鏈條

  更為嚴重的是,對于重慶的紡織行業來說,產能過剩只是最輕微的病癥,最讓人擔憂的背后設備老化、體制陳舊、產品低檔等解決不完的問題。

  有業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尖銳地提出是否應該讓重慶的紡織產業出局,但他沉思之后立即轉變口風:“有的廠是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做,幾千上萬號員工是個大問題,想辦法活下來才是關鍵。”

  華誠四棉的副廠長艾某認為要活下來必須挺過了2013年。

  “2008年取消配額并不能解決問題,其它國家仍能使用反傾銷手段限制貿易,只有到完全實現自由貿易的時候,紡織業才能自由發展,向全世界釋放產能。這個時間是2013年。”

  配額、反傾銷帶來的注定是大浪淘沙,能夠存活的產能必需借助于機制的更新和追求紡織產業鏈條中最有利潤的環節。整個紡織行業利潤最高的環節應當產生在品牌上,“一段坯布的價格可能是四五元,經過印染后達到十元,出口到國外有十多元,一旦經過品牌服裝廠加工后,在商場中可以賣到上百美元。”艾某舉例,比如

意大利等國家的品牌服裝,在世界各地都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從原料到服裝的利潤被發揮到了最大。中國雖然擁有大量的紡織品原材料生產能力,但真正可以讓世界都知道的服裝品牌幾乎沒有,并且就連紡織產業坯布階段也是惡性競爭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重慶最有潛力和可開發的環節是在印染行業,重慶在錯過了技術改革和技術升級后應該開始嘗試。

  于是,處于各種矛盾當中的企業開始尋找拯救重慶紡織行業和數萬職工的道路。

  作為整個行業的試驗田之一的華誠四棉,它在今年開始接觸印染業。在這之前,重慶的印染行業與其它城市根本不在一個層次,就連一些中小的印染廠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陸續破產。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誠四棉與查氏集團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在合川搞印染廠,這個企業由輕紡集團20%的股份,查氏80%的股份。

  據稱查氏的產品可能面向國際市場,因為其國際背景,擁有一些自己的銷售網絡,同時也可能面向內銷市場。但要與查氏的對接還需要跨過體制難關,查氏要求高效的企業團隊,但減員在任何企業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尤其是在國有企業當中。

  作為重慶紡織企業的改革樣本,華誠四棉開始嘗試著跳出紡織低利潤區,尋找利潤更為豐厚的產業鏈條地位。為達到這樣的目標,其自身的裂變也悄然進行,其副廠長艾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全廠正在進行體制上的調整。”

  事實上,從源頭上打破國際貿易關卡作法,正在對整個重慶本地紡織行業的觀念進行憾動。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