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靜脈產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0日 09:54 解放日報 | |||||||||
上海每年產生廢棄物總量有多少,沒有一個部門能夠提供確切數字,這種“缺失”,很大程度源于上海廢棄物循環利用得很好—— 國際上,形象地將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的行業稱為“靜脈產業”,因其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如同將含有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臟的靜脈。與之相對,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傳統產業,就被稱之為“動脈產業”,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前不久閉幕的市委八屆八次會議提出:“十一五”期間上海將重點抓好“四個經濟”的發展,其中之一就是循環經濟。這一信息,引起了投身上海“靜脈產業”企業的廣泛關注,嗅到了這一產業在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 企業掘金“靜脈產業” 上海每年產生廢棄物總量有多少,目前沒有一個部門能夠提供確切數字。這種“缺失”,很大程度源于上海廢棄物循環利用得很好,很多廢棄物事實上已經成為一些企業的生產原料。 在上海,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投身“靜脈產業”。上海彩樂環保產品有限公司每天回收1萬只廢棄的利樂包,作為制作環保家具的原材料。據統計,上海每天產生利樂包50多萬只,如果它們全部變廢為寶,不僅可以從數量上減少垃圾總量,每年還可以節約相當于2000噸的木材。上海挪亞環境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通過研究造紙垃圾的性狀特征,找到造紙污泥廢渣回收利用的途徑,每噸可“掘”出利潤5000元。上海申行玻璃有限公司引進一條電腦自動分揀玻璃粒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15萬噸,基本能將上海廢玻璃瓶罐“吃光撿凈”。上海虹磊精細膠粉成套設備有限公司找到了將“黑色污染”變成“黑色金礦”的辦法,一條年處理廢舊輪胎5萬噸的生產線已經投產。上海銀河人造板廠把園林部門修剪行道樹留下來的枝丫拉回去當原料,生產出結實的板材,供應給幾家家具廠和裝飾公司。 市廢棄物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海廢棄物總量大,品種多,產生量還在逐年增加。隨著分類收集系統的逐步完善,上海“靜脈產業”風生水起,涉及范圍十分廣泛,舊報紙、廢玻璃、易拉罐、利樂包、水葫蘆、樹枝等都已經有再生利用的途徑。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每年約有50萬噸~60萬噸生活垃圾被循環利用,利用主體主要是民營企業。 發展壯大遭遇“攔路虎” 在上海,一條條廢棄物再利用的“靜脈”,已出現在鋼鐵、石化、造紙、電力等多條“動脈產業”周圍。“靜脈產業”在上海發展勢頭迅猛,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上海廢棄物再生利用的規模還比較小,技術水平還較低,投身其中的企業在發展壯大時面臨一系列尷尬。 尷尬一:市場競爭無序。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靜脈產業”不可避免地面臨市場競爭的無序狀態。上海每年產生的廢紙總量為130萬噸左右,但真正回收利用于滬上造紙行業的不到20萬噸,81%廢紙通過個體回收戶流向外地市場。業內人士指出,正規企業競爭不過個體回收戶,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能夠享受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正規廢紙再利用企業在回收廢紙時,需向收款方索要發票,對方則需多繳納一筆稅款。因此,即使是以同樣價格收購廢紙,正規企業也缺乏競爭力。較低的回收率和廢紙原料的外流,使上海再生紙生產企業原料短缺,不得不“守著紙山進口紙”。據統計,2002年上海造紙行業消耗廢紙44萬噸,利用本地廢紙僅14萬噸,而進口廢紙為30萬噸。 尷尬二:“吃不飽”。廢棄物是“靜脈產業”的源頭活水。由于回收網絡不健全,投身“靜脈產業”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地遭遇到生產線“吃不飽”的困境。偉翔環保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琴華告訴記者,他們擁有世界前沿的電子廢棄物再循環技術,可以從報廢電腦、手機等電子垃圾中,分離提取出有價值的貴重金屬,每年可處置電子垃圾1萬噸。然而,公司自今年9月建成投產至今,一直“缺米下鍋”。 尷尬三:缺乏法律支持。上海“3分錢效應”,在解決一次性飯盒方面的實踐證明,是有效可行的,但有關部門想將其向其他領域推廣時,就遇到了沒有法律法規支撐的問題。有關部門曾設想將其推廣到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方面,但國家并沒有法律規定對廢舊電池強行回收,也沒有法律要求電池生產企業為環境支付相應的費用,“3分錢”也就無從得來。 尷尬四:發展面臨融資困境。廢棄物再生利用企業融資難,不僅使企業無法壯大,也會進而影響整個產業發展。上海挪亞環境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為造紙污泥廢渣找到了出路,而且經濟效益可觀,市場供不應求。但企業擴大規模再生產時,遭遇資金瓶頸,最近不得不將復合填充劑生產線拆遷至外地。 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 此前,在相關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提出:“靜脈產業”是未來中國最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發達國家“靜脈產業”的蓬勃發展,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美國,垃圾回收業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最快的產業。2003年,美國城鎮產生的廢棄物為5.5億噸,回收利用率達到40%。2004年,美國“靜脈產業”創造了2360億美元的毛利潤,這相當于去年全美汽車工業產值,而且提供了幾十萬個就業機會。在歐盟、日本和澳大利亞,主要物資總消耗中的再生資源量,已經占有相當高的比例。 發展“靜脈產業”,完善的產業政策和法規十分關鍵。發達國家在廢棄物再生利用方面,都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德國于1996年通過了世界第一部全國性的《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確定了產生垃圾的企事業、工廠及消費者對最大限度避免垃圾的產生,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合理處置負有法律責任。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起,先后頒布實施了“資源回收利用法”、“省能源、資源回收利用支援法”、“容器包裝再生利用法”等,強化了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專家指出,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法規政策,提高廢棄物處理的準入門檻,建立資格認證體系,將“只淘金不治污”的作坊剔除,對治污技術到位、治污成本到位的企業,給予免稅、補貼等政策扶持。據悉,浙江已開始這方面的嘗試,實施了《浙江省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試點暫行辦法》。該辦法規定: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部隊以及中央在浙單位等淘汰或報廢的廢舊家電,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一律由試點企業或由其委托的回收企業(站、點)統一回收;凡由政府采購的,淘汰或報廢后應無償交給指定的回收企業。 此外,“動脈產業”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如何能夠順利地抵達再生利用企業,也是政府亟須解決的問題。專家指出,上海要在發展循環經濟中有所作為,迫切需要打造基于信息網絡的開放式廢品交易中心,建立現代廢品回收系統,打通“信息腸梗阻”,而不是在原有的廢品回收體系上兜圈圈。 本報記者 宋鵬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