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國直銷資訊風云榜:中國直銷10大關鍵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15:39 《中國直銷》 | |||||||||
開店 突然有一天,我們發現柯達的龐大連鎖神話被直銷企業瞬間打破,我們才明白連鎖加盟原來這么簡單。 1998年禁傳后,國家出臺了關于10家轉型企業可以實行“店鋪+推銷員”的辦法繼續
直銷法規出臺后,里面并沒有關于店鋪的直接規定。但是為了轉移獎金分配和順應潮流,各大企業并沒有刻意改變自己的開店步伐,一場以店鋪為基礎的立法后圈地運動正式打響。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直銷戰爭,店鋪決定發展。 立法 立法,這兩個字一直飄蕩在2004和2005年中國直銷業的上空。但是當它真正落地成為事實時,我們卻沒有想像中的那份激動,其間的酸甜苦辣,瞬間被即將到來的苛刻條款考驗所代替。 毫無疑問,立法至少給了中國直銷業一個名份,因此對于行業來說應該是天大的好事,這個行業不再授人以柄。但是具體到直銷公司和直銷人身上來說,立法就是“圍城”,進去了必須放棄自由,進不去則必須放棄原則或商機。 人們都愿意為前者而戰,即使一塊牌照報價千萬也不必擔心沒有大批人馬過來搶。我們之所以這樣執著,是因為我們相信這個行業的未來,一個陽光下的、健康自由的未來。 轉型 既然是轉型,必然飽含著苦衷。第一次因為禁傳,這第二次則是因為立法。 第一次轉型大家都很有默契,形成了一個特別的沒有名份的中國直銷業,而且還取得了相當的發展,并以此爭取來了直銷立法。 現在直銷法規出臺了,可以說其內容遠遠超過最初的想象,同時又遠離直銷人的真正理想。立法前我們覺得只要立法了什么都可以接受,但真正立法了,我們才知道自己并沒有解決太大的問題。在博奕中我們再次轉型,沒有拿牌的要轉,拿到牌照的同樣要轉,目標都是傳統的連鎖模式。難的是轉的幅度大小,我們還能為中國直銷留下多少真正屬于直銷的影子?現在的格局是小公司看大公司的,大公司則試著轉型,不能猶豫,卻心中無底。 30% 直銷員獎金撥出比例從25%上調到了30%,政府這樣的妥協給足了直銷業的面子,但是這個面子又一文不值。 沒有人從這5%的調整中真正獲得什么,這甚至比同樣執行固定比率的韓國還要少5%。因此我們能夠理解很多人為什么根本就不管那個數字,他們下定決心不讓那個數字所左右。于是如新在一年前就開始試行員工制,安利也開始稱呼自己的直銷人為經銷商。30%的存在價值僅僅在于,一個直銷人作為“直銷員”的那一份不能超過30%。 沒有人在意這個規定是25%還是30%,30%也成為今年直銷業最無聊也最尷尬的一個數字。 試點 最近關于試點的事件有三個,一個是某非權利機構去年擅自給幾個小直銷公司發放試點牌照,另兩個都是關于雅芳的:一個直銷試點的謠言和事實。試點代表著國家的肯定和支持,同時也就意味著炒作的可能。 首先是直銷試點基地事件,這些小企業因為病急亂投醫而白背了黑鍋。這件事和直銷協會事件等放在一起,政府讓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有關直銷的游戲閑雜人等禁止玩耍。直銷掮客們因此元氣大挫,不過仍然屹立不倒,實屬怪哉。 雅芳事件則是典型的“看上去很美”:先是因為嘴碎而得罪了政府,弄了一個啞巴吃黃連;后則是被政府樹為標兵,得罪了同行不說,自己還被捆住了手腳。看來聽話的孩子未必就都有糖吃。 總之,試點并沒有試出任何名堂,倒是相關企業卻因此而備受詬病,得不償失。 直銷員 因為我國從1998年以來就全面禁止直、傳銷,因此中國直銷在好多年間竟然一直沒有一個光明正大的稱呼,真是怪事。直到《直銷管理條例》的出臺,“直銷員”三字橫空出世,雖然少了點財源廣進的霸道,但好歹沾上了“直銷”二字。 但是“直銷員”這三個字可不是那么好擔當的,不但要考試拿證,還有收入限制,你要一心一意地做個老老實實的直銷員還真不成。為了獎金分配,現在的直銷人要被砍成幾份:直銷員、經銷商、公司員工……或許還有股東。說到最后,我們還是不明白究竟該叫什么。 直銷員這三個字的意義也就在于證明我們從事的是直銷。想平時大家之間稱呼都是用“老板”、“伙伴”之類的,直銷員未免過于寒磣了一點,估計也很難在直銷人中間真正流行起來。 多層次 中國直銷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直銷立法和多層次直銷的開放,但偏偏就沒開放,單純點的人欲哭無淚,老成些的人又在琢磨新的創意。 單層次是什么?那就是面對面銷售的推銷員。如果做直銷就是做推銷員,估計我們今天也不會將直銷當成一個行業來分析了。因此要大家都去做單層次的話,就算有呼聲也是沒市場的。多層次和團隊計酬必須做,但怎么做就是藝術了,而且是一門等待政府相關部門欣賞的藝術。如果對不上路,一切白搭。 幸好還有一句話叫“逐步開放”,說明直銷多層次開放還是有盼頭的。但是時不我待,現在怎么辦?安利、如新、天獅等沒法等的已經行動起來了,其他人眼巴巴地望著:誰能活出來就跟著誰的路走,這還不行嗎? 二次選擇 《直銷管理條例》正式出臺約3個月后,直銷牌照即將發放,無論是哪些直銷企業拿牌,但可以肯定的是,多數直銷公司和直銷人將與直銷牌照無緣。我們很多人都是看準了這個行業才來加入的,我們是否能夠忍受自己及自己所在的公司有一天將不能再光明正大地在這一場直銷盛宴中占據一席之地?如果不能的話,我們只有進行二次選擇,選擇一個能夠拿牌的企業,選擇一個更能符合立法后時代直銷業發展的團隊。 我們已經失誤一次,因此“二次選擇”要相當謹慎:首先建議選擇一定能夠拿牌的企業,如果不能判斷,不如等到直銷牌照發放以后;其次建議選擇產品質量有保障的企業,這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石;再次建議選擇一個勇于承擔責任并在直銷市場上全力投入的企業,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保證你永續經營的可能。至于團隊的選擇,那就是那些更理性、更穩定、更團結的團隊。 直銷跳蚤 直銷跳蚤是一些到哪里都擺不正自己的位置的人。他們跳槽上癮,做不好也跳,別人一邀請也跳,公司換了一個領導他也跟著瞎跳,反正就是在哪里都出不了大成績,卻又認為是時機未到。 這些直銷跳蚤自以為對直銷業知根知底卻不得要領,自以為閱人無數卻用人不當。不但他們自己跳槽,還游說自己的下級跟著跳,最后大家兜里的錢越跳越少,為了短期賺錢,他們又不得不跳進制度更能突顯短期效益的公司,最終落進傳銷的圈套。 直銷跳蚤最終的結局一般都是直銷難民,他們一事無成,又認定直銷,傳統工作不想做也做不了,最后成為社會隱患。 拿牌 無論以后結果如何,至少在現在,成為首批拿牌企業是每個直銷企業的最迫切夢想,因為這關系到你有沒有機會參與到這頓饕餮大餐的分享中來。 那么拿牌的企業有多少?有說10個的,也有說30個的,無論那種說法,都證明了能夠拿牌的企業只是少數。因此,拿牌的競爭就變得異常慘烈:大企業為了繼續自己的公關優勢紛紛活動,據說甚至有某國字號的企業干脆成立專門班子并立下軍令狀,不拿直銷牌照誓不罷休;中小企業如無頭蒼蠅一般四處尋找救命稻草,甚至甘愿上當受騙。 在這一片慌亂中有兩種人最為明白,一種是直銷掮客,趕快混水摸魚,賺一把就走;還有一些明白拿不到牌照也不再奢望的企業,他們加緊圈地奪市場,以便以后聯合起來有與政府談條件的資本。我們所擔心的正是等到直銷牌照發放之后,拿牌的和沒拿牌的究竟怎樣的區別對待,還要建議相關管理部門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