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權爭奪戰首捷 中國成鐵礦石談判第三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12:08 新京報 | |||||||||
中鋼協人士透露,中方將不再追隨日本價格,談判結果將在中國展開的談判中確定 □本報記者 王冰凝 高澤陽 北京報道 縱深提示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位負責人透露,不久前,鋼協主要負責人會同國內多家大型鋼企高層多次舉行內部會議,對于2006年的鐵礦石談判,達成了新的談判策略:中國將要求鐵礦石談判必須增加中國這一談判環節,中國進口鐵礦石的價格,將由中國自己說了算;2006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的最終結果將在中國展開的談判中確定。 “我們將在進口鐵礦石的價格標簽上打上‘Made InChina’的烙印。”12月14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消息時,語氣堅定。 這位人士透露,不久前,鋼協主要負責人會同國內多家大型鋼企高層多次舉行內部會議,對于2006年的鐵礦石談判,達成了新的談判策略:中國將要求鐵礦石談判必須增加中國這一談判環節,中國進口鐵礦石的價格,將由中國自己說了算;2006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的最終結果將在中國展開的談判中確定。 這意味著,中國進口鐵礦石將不再追隨日本價格,鐵礦石供方三大巨頭必須在中國與我國鋼鐵企業對話協商。 地點之變 就目前的形勢完全可以理解為,2006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在實際操作層面正在中國、日本和歐洲三地同時進行。 12月8日傳出消息,日本鋼廠已經開始與澳大利亞的哈默斯利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和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等全球主要鐵礦石生產商就2006年鐵礦石價格舉行新一輪的談判。 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鐵礦石金屬和礦產商品部主任梁若東告訴本報記者,事實上,目前正在進行的鐵礦石談判屬于務虛的談判,大家仍在接觸階段,同時各地也在不斷造勢,但尚未提出具體的定價,按照以往的慣例,真正務實的談判要到明年一月才能正式開始。 而一位接近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的人士透露,此次寶鋼確實和一些鋼鐵企業派人赴日本參加了談判,但此番去日本是因為日本是亞洲談判的另一個地點,必須對其緊密關注。 現行的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始于1981年。當時,日本每年進口鐵礦石達1.2億噸-1.3億噸,居世界第一位;德國每年進口鐵礦石近4000萬噸,居歐洲第一位。 于是,在每個財政年度,亞洲以日本鐵礦石用戶為代表,歐洲以德國用戶為代表,與世界鐵礦石三大主要供應商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集團、力拓集團以及巴西淡水河谷礦業公司進行亞洲市場和歐洲市場進口鐵礦石離岸價格的談判。需求商中的任意一方與供應商中的任意一方價格達成一致后,談判即宣告結束,國際鐵礦石供需各方都必須接受此新的年度價格。 “目前我們正在努力,逐步改變國際慣例,改變談判地點,掌握鐵礦石定價的話語權,這一事實有望在今年實現。”一位接近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高層的人士告訴記者。 這位人士透露,中鋼協、五礦商會和主要鋼鐵企業一直在醞釀在中國設立談判地點,邀請鐵礦石供應商來中國談判,實現鐵礦石價格談判在歐洲、中國和日本三地同時進行,為此曾多次和鐵礦石三大出口商進行交涉。 “此前的11月中旬,寶鋼就已經在中國的寶鋼等鋼鐵企業跟三大礦石出口商進行著預談判,目前在中國進一步的接觸談判也仍在進行中。”這位人士說。 他透露,此次必和必拓的談判全部由新加坡公司營銷高層負責,必和必拓中國區只有一位上海負責銷售的副總裁參與,此次談判每個企業只有幾個高層人士參加,極為機密。目前其他人士均沒有獲得談判的任何進展,但必和必拓中國方面一直在和中方企業保持接觸。 盡管三大鐵礦石出口商仍未認同這一事實,“但可以認為,2006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在實際操作層面正在中國、日本和歐洲三地同時進行。”接近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高層的人士認為。 “基于中國已經成為鐵礦石頭號進口國,今年的鐵礦石談判事實上已經打破了往年的國際慣例,已經在中國區域展開了。”必和必拓一位人士對上述說法表示認同。 2005年,中國的寶鋼連同國內各家鋼廠無奈吞下了日本新日鐵與淡水河谷公司談下的71.5%漲幅的苦果后,刺痛的不止是業內人士的神經。 首鋼股份有限公司董秘章雁認為,去年寶鋼在談判中前期不太順利主要因為當時談判幾乎沒有話語權,今年作為鐵礦石進口第一大國,中國企業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以往的貿易談判規則。 接近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高層的人士告訴記者,早在去年談判失利后,中鋼協、五礦商會和主要鋼鐵企業就很受震動,一起反復商討多次,商討改變鐵礦石談判規則的可行性,爭取讓鐵礦石談判移師中國。 “今年的亞洲談判地點事實上早已不僅限于日本。” 上述必和必拓人士說,“應該說,早在從今年10月24日的青島鐵礦石國際會議開始,就標志著中國區域的2006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已經展開,不應該存在什么預談判的說法,當時只是談判的試探階段而已。” 求變之機 “雖然談判有技巧和經驗,但決定價格的不是談判,而是市場,關鍵還在于中國。” 中國鋼企的這一想法絕非逞一時之勇,國內鋼鐵業大環境的調整給了他們嘗試的底氣。 5月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鐵礦石進口許可證制度,借此減少鐵礦石進口無序的局面。根據新的規定,只有2004年鐵礦石進口量超過30萬噸或今年前兩個月進口量超過10萬噸的企業,才有資格獲得鐵礦石進口資格。 7月,國家發改委又出臺了《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加速了鋼鐵企業的整合,近1億噸落后裝備產能面臨淘汰。 在國外主要供礦企業近年加大產能擴建之時,以上舉措顯然意在控制需求,從另一方面最終壓低進口鐵礦石價格。 11月23日,寶鋼率先出臺了2006年一季度產品價格政策,對大部分產品出廠價格做了較大幅度的降價調整,減少利潤比,使得部分小型鋼鐵企業紛紛退場,顯然從企業方面減少需求。 12月9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力求在“十一五”期間,鋼的年生產能力控制在4億噸左右,淘汰1億噸落后的煉鐵生產能力、5500萬噸落后煉鋼能力。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鄒健分析說,今年4月,鐵礦石長期貿易合同上漲,而從全年來看,作為自由貿易主要貨源的印度礦價格反而下降,長期貿易和自由貿易加起來,實際上只上漲了5.9%.另外,人民幣匯率升值了2%,而且市場又浮動了3%左右,因此,整體進口礦石價格不升不降。國內市場的價格以印度礦為風向標,今年礦石價格實際上下降了3.8%.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梁樹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歐洲鋼鐵企業現在都在限產保價,除了中國之外,鐵礦石沒有太大的需求。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鄒健說,5年以前國內沒人投資礦山,而今年礦山投資達到250億元,是前年投資的5倍,這些投資在明年或者后年將發揮作用。 “雖然談判有技巧和經驗,但決定價格的不是談判,而是市場,關鍵還在于中國。”鄒健說。 今年1月,上海寶鋼集團公司董事長謝企華走馬上任,開始兼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這被許多業內人士視為增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與企業凝聚力的最佳手段。 作為鋼鐵業的標志性人物,謝掌舵的寶鋼股份被譽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定海神針”。她曾連續兩次入選美國權威雜志《財富》評選的全國最有權力的50位女強人,成為僅有的兩位入選的中國女性之一。 一位接近謝企華的人士透露,謝兼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后,不止一次地表示在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方面,應該“該出手時就出手”。 據悉,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度想擴充赴日參與談判的企業,把進口總量占全國80%的70家企業都“打包”進談判企業聯盟。不過最后,中方仍由寶鋼率領16家企業赴日參與談判。 之所以沒有增加,前述中鋼協負責人認為,中國是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2006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的最終結果將在中國展開的談判中確定。 章雁表示,中國鋼鐵企業與國外不同,因為中國鋼鐵企業在外國的礦山投資很少,尤其在澳大利亞等鐵礦石出口大國沒有控股礦山,不像日本一些鋼鐵企業因為控股礦山較多,即使鐵礦石價格上漲,還可以從股權中獲得收益,所以中國鋼鐵企業內部不存在矛盾,而且利益相同,目前基本達成鐵礦石價格下調或不上漲的統一看法。 求變之因 按2005年進口鐵礦石2.6億噸計算,僅進口鐵礦石一項就使我國鋼鐵企業多支出82.2億美元。 “早就應該這樣!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終于不用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了。”12月13日,一位鐵礦石企業老總聽說此消息,不住叫好。 事實上,自1996年起,世界鐵礦石市場情況就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鋼產量從1996年突破1億噸以來,鋼產量已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一,每年鐵礦石進口量持續增長。2003年我國進口鐵礦石1.48億噸,2004年進口2.08億噸,2005年將進口2.6億噸,均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我國進口鐵礦石海運貿易量約占世界鐵礦石海運貿易量的40%。 “作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市場,我國鐵礦石用戶必須主導世界鐵礦石價格談判,并要主動爭取獲得礦價談判話語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 “我們有資格主導鐵礦石價格談判,而不應僅是參與者。”李新創表示。 多年來,中國一直對“傳統習慣”保持沉默,接受日本的談定價格。 而作為主要談判方的日本新日鐵公司,在三大礦業集團的很多礦山中都占有股份,因此其實際承擔的壓力要小得多。據一份未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鋼鐵企業今年鐵礦石的實際進口價格比國際價格低25%.由李新創提供的數據顯示,隨著我國進口鐵礦石數量的快速增加以及鐵礦石價格的不合理增長,已造成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與日本平均到岸價每噸相差16-45美元,比日本平均每噸高出31.61美元。 這意味著,按2005年進口鐵礦石2.6億噸計算,僅進口鐵礦石一項就使我國鋼鐵企業多支出82.2億美元。 “進口鐵礦石價格高造成我國鋼鐵企業成本遠高于國外競爭對手,相當數量的鋼鐵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李新創說。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日前指出,目前中國國內鋼材市場價格大幅下降,企業庫存大量增加,鋼鐵企業已無法承受高額的礦石原料成本。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梁樹此前表示,歐洲鋼鐵企業現在都在限產保價,除了中國之外,鐵礦石沒有太大的需求。而中國國內鋼材價格持續下降。由于宏觀調控、產業結構調整和庫存增加,使得鋼鐵企業根本沒有辦法承擔漲價的要求。 進退之計 “我們希望這不是曇花一現,未來的鐵礦石談判規則將由此徹底更改。” “修改鐵礦石談判規則是中國的正當需求,但具體實施不宜冒進。”“世界鋼鐵動態”中國研究部分析師許中波指出。 他認為,鐵礦石供應商預言明年鐵礦石需求仍將上升,是由于看到了中國前11個月就已經進口了2.4億噸鐵礦石,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但他們忽視了另一個趨勢是中國鋼鐵政策的效應從12月起已經開始顯現出巨大效應,中國80%的鋼廠已經出現虧損。中國應該就此做兩方面工作:一是自爆家丑,邀請三大鐵礦石巨頭來中國考察,讓其親眼見到和預感到中國鋼鐵業并不景氣的局面;二是可以延期到春節后談判,那是中國鋼鐵業的需求下滑局面將更為明顯,有利于與西歐鋼鐵減產一起形成鐵礦石供大于求的形勢,便于在談判中降低價格。 “此外,中國應該打自己的王牌。”許中波說。 他認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煤和焦炭供應國,完全可以在煤炭出口方面花些心思。可以通過征收環境補償費、資源補償費能抑制鐵礦石出口,這也會使得其他國家的鋼鐵業不得不壓縮產量,最終縮小全球鐵礦石需求。 “他們給我們無米之炊,我們就給他們無炊之米。”許中華笑著說。 一位在鋼鐵業浸淫多年的人士稱兩條“退路”不妨一試。一是,如果礦石漲價,中國政府只需要將鋼材的出口退稅取消,合金等出口加征關稅,進一步阻止鋼材、合金出口,使中國國內的鋼鐵產量被迫下降,礦石需求也明顯下降,國際鐵礦石市場將會供大于求,現貨價格將低于長期協議礦價格。 其次,可以采取的另一方式是,繼續收縮進口礦資格范圍,限制進口礦數量,對進口礦的價格國際與國內拉開差距,使國內部分鋼廠(沒有進口礦資格)高價購買國內到港的進口礦,如成本無法承受,使鋼廠產量自動下降,也可以達到整合鋼鐵工業的目的。 李新創認為,我國鋼鐵企業要主動出擊,在充分研究市場的前提下,主動邀請各主要礦石供應商開始商談鐵礦石價格,不能再次被動接受日本的談判價格。當然,我國鋼鐵企業最好能夠聯合韓國和日本鋼鐵企業共同參與礦價談判,以增加談判砝碼。其次,我國鋼鐵企業在礦價談判中要形成一個一致對外的聲音。如有違背我們一致對外的行為,建議國家取消其進口鐵礦石貿易權資格。 “我們希望這不是曇花一現,未來的鐵礦石談判規則將由此徹底更改。”鋼鐵工業協會一位人士對未來的博弈充滿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