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鵬
已在破產清算邊緣生死掙扎一年之久的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航油)終于獲得了新生。
12月5日,中航油的母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下稱中航油集團)在全球范圍內
為中航油“選秀”的活動宣告結束:BP亞洲投資有限公司和ARANDA投資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非直接全資子公司)成了中航油的戰略投資者。在國內的航油市場尚未開放之際,BP已提前加速進入這個壟斷的高利潤領域。
中航油期望實質性變革
在參與中航油股權角逐的5家投資實體中,BP是世界第二大石油企業,業務涉及石化產業的整個產業鏈條,而ARANDA的背后則是管理著全球630億美元龐大資產、業務領域眾多的投資巨鱷淡馬錫。
據悉,當初BP則為其入股中航油設定了一項前提條件——需要新加坡政府的投資控股公司淡馬錫也入股中航油。而在業內看來,BP之所以設置這個“額外”條件,則是由于中航油在新加坡上市,而有新加坡政府背景的淡馬錫入股之后顯然更有利于中航油的發展和政府的監管。在入股中航油的問題上,于是BP把自己同淡馬錫捆綁在了一起。
“BP入股的最直接好處便是有助于中航油獲得相關的石油交易的專業技巧,從而避免因對市場的錯誤估計和管理不善而重蹈去年巨虧的覆轍。”南航集團高級經濟師曾子祥表示,在中航油陷入困境后,中國也需要外資合作伙伴帶來國際管理經驗,并希望合作方擅長風險管理,未來能為中航油帶來公司治理制度上的實質性變革。
此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BP也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債權人,其3家子公司擁有中航油合計3200萬美元債權。對中航油集團而言,如果能夠引入債權人之一的BP來重組中航油,顯然有助于中航油的盡快脫困。
BP和ARANDA能夠最終勝出,成為中航油的戰略投資者,資本實力顯然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
BP加速介入中國航油市場
對BP而言,作為中航油的債權人之一,入股重組中航油,助其早日“脫貧”顯然有助于其3200萬美元債權問題的早日解決。但最重要的是,成為中航油的戰略投資者后,BP有望提前加速介入目前尚屬壟斷的中國航油市場,在市場尚未開放之時已占得先機。
由于政策性的限制,在目前中國國內航油市場上,中航油集團是主要壟斷者,掌握著國內75%的航油供應,其旗下的中航油則壟斷著100%的航油進口,而中國市場三分之一的航油通過中航油從海外進口。這個尚未放開的、有著巨大商業空間的中國航油市場也一直為外資巨頭所覬覦,但由于政策限制,外資并不能直接經營國內的航油供應。
BP也是目前唯一參與中國航空油料供應業務的大型跨國石油公司。作為世界第二大航油供應商,目前BP在中國擁有兩個合資航油企業,分別是與中航油集團及深圳機場集團公司合資的深圳承遠航空油料有限公司,以及與中航油集團、中航油合資的華南藍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前者為深圳機場供油,而后者則為中南五省的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的15個機場提供航油供應業務。
“作為一家貿易型公司,中航油并沒有多少固定資產,但其不僅在出事之前在新加坡證券市場大受追捧,而且在出事之后尋求股權重組之時仍能吸引眾多潛在投資者爭相角逐,這其中最主要因素便是中航油是個行業壟斷公司,壟斷顯然能帶來可觀的利潤回報,而且這個尚未放開的壟斷市場的發展潛力更是巨大的。”華夏證券分析師李磊分析說。
但在一直為中航油所壟斷的航油進口市場方面,這次若不是由于中航油巨虧而不得不進行的債務和股權重組,BP也不會有類似涉足國內航油市場的機會。而此次BP成功入股中航油后,BP又占據了一塊進軍中國航油市場的重要前沿陣地。用4400萬美元的資金,換取中國又一個壟斷油品領域內石油資產的股權,BP顯然做了一筆非常劃算的投資。
“BP是以拯救中航油的‘白武士’身份出現,中航油需要借助BP的經驗和信用助其東山再起,樹立市場信心,由此BP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在中國進行航油業務拓展。”安邦高級分析師賀軍表示,BP此次以4400萬美元的代價獲得中航油20%的股權,可以看做BP在為未來中國的航油市場放開提前“卡位”,甚至可以說,在國內的航油市場尚未開放之際,BP已經提前進入了這個壟斷的高利潤領域。
在市場尚未放開之前,BP已先后落下三子:之前已在國內航油供應市場布好了深圳承遠和華南藍天兩個棋子,而這次通過入股中航油,又在國外航油進口方面下了一個棋子,無論是國內的航油供應還是國外的航油進口,BP都已捷足先登,搶先安插了自己的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