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銀行上市為何舍近求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5日 07:03 人民網-華東新聞

  隨著交行、建行相繼在香港上市,關于銀行業改革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和“影響金融安全”的爭論也日漸激烈。

  回答上述問題,先要明白銀行為何要海外上市。目的有三:引進資金、引進先進管理經驗與技術手段、促進完善國內銀行法人治理結構。

  要實現前兩點并不一定要通過海外上市。因為眼下銀行發愁的是找不到好的貸款項目,存貸之間的差額仍有擴大趨勢。引進先進的管理與技術,也可通過與國外同行成立合資公司,如共建信用卡公司等方式完成。

  關鍵是第三點———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國有

商業銀行作為機關化的企業,經營不善早已是沉疴難愈。國家曾多次投巨資為銀行虧空“埋單”,卻始終未能將銀行引上持續發展的道路。即便成立之初就實行股份制改革的交通銀行,資本結構多元化也未能在促進其內部治理上有所建樹。在香港上市前,交行的凈資產實際為負。因此,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成為
銀行改革
的基本路徑。

  問題是,為何銀行不能通過國內上市來推動內部治理?癥結在于銀行生存的外部環境并非“佳壤”。眾所周知,政企不分使銀行淪為地方政府的“腰包”,而國內漏洞百出的

證券市場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也并不得力。如何指望依靠不健康的環境催生健康的企業、行業?而銀行海外上市后,必須對投資者有所交待,按照國際規則經營。這也說明,上市并不是銀行改革的結束,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后面。

  在考量“金融安全”問題時,必須拋棄非輸即贏的“零和思維”。對國家仍占控股地位的銀行,海外上市如能實現做大做強,對銀行本身、投資者和國民經濟乃是多贏之舉。

  事實上,由銀行海外上市所引發的爭論并不新鮮。從鋼鐵、家電到汽車,每一輪國有企業引進外資都會激起類似的懷疑。實踐證明,那些最早開放的行業,也最早在國際市場上找回自主地位。銀行作為牽涉眾多利益的戰略行業,在改革中遭遇爭論并不奇怪。關鍵是,銀行上市前必須有科學的論證,以力求實現最大程度的“價格發現”。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