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焦點訪談:吉利汽車的三個驚嘆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21:51 cctv《焦點訪談》

  主持人 敬一丹:

  如果問現在汽車離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近,有這樣兩個數字,現在我國私人汽車的飽有量已經突破了一千萬輛,平均每120多人就擁有一輛私人汽車。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汽車制造商的爭奪之地。近幾年來,在激烈的競爭中,吉利這個中國民族品牌汽車也在市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吉利的舉動一次次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汽車出口、參加法蘭克福
車展,吉利人書寫著一個個驚嘆號。

  解說:

  今年9月,有“汽車奧運會”之稱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它就是吉利。它的到來,引來世界各國的關注。“中國來了”,這是外電媒體出現最多的一句話。透過這無限風光,我們可以想象吉利這樣一個剛剛進入汽車行業不到八年,從整車設計到關鍵部件的開發,不斷取得新成績的民營企業,自主創新之路走得是何等堅定。

  國內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變速器,這是吉利帶給記者的一個驚嘆號。

  自動變速器是汽車的重要部件,它起到傳遞動力的作用。在吉利成功研發自動變速器之前,這一領域一直被國外占領著,國內的自動變速器只能依賴進口。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為了不受制于人,2002年,吉利決定上馬自動變速器項目。徐濱寬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變速器是他最大的夢想。

  徐濱寬 浙江吉利汽車變速器公司總經理:

  我們其實是從2002年10月份開始設計,到2003年的6月份基本完成了全部圖紙,298張。當時就挺高興,完整一套,在中國也是自主設計的完整圖紙,也是我們唯一一套,但是只是圖面上的,能不能做出來?那么經過千辛萬苦,把它做出來了,等裝上車了,真正著車了,能不能開動?當時我們卻是開不動的。

發動機也著了,車也在振動,就是不往前走。

  記者:

  著急嗎?

  徐濱寬:

  著急,特別特別著急,我們都想推它一把。

  解說:

  而徐濱寬很清楚,能將自動變速器推動的,只有自主創新的勇氣和毅力。

  雖然變速器成了不動器,雖然沒有來自外界的技術支持,雖然沒有強大的經濟保障,但徐濱寬他們研發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變速器的夢想卻從未放棄過。

  徐濱寬:

  拆裝一次很麻煩,自動變速器拆裝一次很麻煩,我們大概每天就得拆裝十幾次,不斷地拆不斷地裝,不斷地拆不斷地裝,那個時候會很煩,心里很煩,有時候甚至很絕望,七八次了還那樣。找著一點問題,大家會很高興,那時候真的是,會不會就是這個問題,改進完了以后,立刻再上車試試。那時候沒開車的時候,那個心充滿了太多的希望。

  解說:

  帶著這樣的希望,研發人員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徐濱寬告訴記者,他記不得到底試過多少次車,但從第一張圖紙到自動變速器的產業化生產,近三年的時間里,他們110輛試驗車中跑過20萬公里的就有50輛之多,壞掉的變速器有300余個。

  徐濱寬:

  怕失敗就別談創新,所謂創新、快速發展,肯定是你在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這里一定孕育著失敗,一定會包含著失敗。

  解說:

  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后,今年5月,吉利自主研發的自動變速器實現了產業化生產,這是國內目前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變速器,每一臺價格在五千元左右,與購買進口產品相比,價格降低了一半。

  徐濱寬:

  那么自動變速器,我們在國內,像我們這個廠,我們掌握這個開發技術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國內目前的一些廠,別的人做不了。

  李書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只有創新,才有核心競爭力,產生一種新的價值。也就是說,通過我們的努力,就把汽車變得價錢更便宜,讓老百姓更能接受。

  消費者甲:

  吉利車用上去,主要是我們老百姓圖的就是一個方便、便宜、實用。

  消費者乙:

  我們老百姓希望花越少的錢,能夠買到更好的車,而且也希望像這樣的車越來越多,像這樣便宜的車越來越多。

  解說:

  采訪時,記者感受到的第二個驚嘆號來自一線的普通員工。

  在吉利,人人都是創新者,只有創新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在吉利,這種創新的精神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車間,每一條流水線,每一位員工中。在這樣的勇于創新的氛圍中,參與創新的就不僅僅是研發人員,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創新者。

  記者:

  這里是吉利汽車動力分公司的一個生產車間,在這個車間的公告欄上,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個通報,它公布的是2005年8、9月份干部員工創新改善成果。僅這兩個月,公司就收到了員工關于創新的建議有166條之多。根據不同的情況,公司分別對員工給予了物質和精神獎勵。

  解說:

  張慶先是獲獎員工之一,他是吉利汽車寧波動力分公司機加車間的一名普通操縱工,他的本職工作就是在流水線上每天重復同樣的內容。而在工作中,他發現絲錐每供絲兩百次后便不能用了,他總覺得絲錐就這樣報廢,有些浪費。

  張慶先 浙江吉利汽車寧波動力分公司員工:

  就進行仔細地琢磨,白天琢磨,晚上也琢磨,仔細地分析這些加工方面的各個尺寸。

  解說:

  張慶先沒有因為自己崗位平凡而放棄創新。在車間工友和領導的幫助下,他發現報廢的絲錐重新打磨后依然可以供絲,于是他設計出一臺多型號的絲錐刃磨設備。

  張慶先:

  絲錐裝在上面,通過砂輪修整一個V型的面,跟絲錐上面這個V型槽是相對應的。通過來回反復推削磨,可以磨出一個面,又重新塑造一個切削刃出來,再重新送到設備上去,就能繼續地使用。它就像一只新絲錐一樣,又可以繼續使用了。

  解說:

  就這樣,一個本已報廢的舊絲錐經過加工后,通常可以再利用三次,從供絲兩百次增加到八百次。據了解,張慶先這項技術創新已經獲得國家專利,同時每年能為公司節約成本四十萬元。

  記者:

  像你這樣喜歡動腦筋,勇于去創新的人,在你們這個企業多不多?

  張慶先:

  在我們企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他不愿意做的,有的人,我們就去帶動著他,時間長了,這個人自覺地也會跟著我們的隊伍往前跑了。你到生產線上你去走一圈的話,你可以隨處地見到改革的地方。

  解說:

  既有徐濱寬這樣的科研人員,又有張慶先這樣的普通職工,方方面面的創新建議都能匯集到公司。以張慶先所在的寧波動力分公司為例,今年1至10月份,230人給公司提出了729項創新建議,涉及到技術、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環境等等方方面面,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創新,讓吉利加快進展步伐。

  李書福:

  我們是提倡和鼓勵全員的創新,全員的創造發明,全員的提合理化建議。誰要在這個方面做得好的,我們是給他獎勵。我們這里在營造一種氛圍和文化,這種氛圍和文化要推動整個企業的創新和創造發明,不斷創新發展。

  解說:

  進入汽車行業短短八年,吉利汽車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是吉利帶給記者的第三個驚嘆號。走堅持自主創新、自行開發和自己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三自之路”,每年把銷售額的10%以上用于研發,投資3.5億元人民幣興建吉利汽車研究院。伴著這種永不停滯的自主創新,近年來,吉利汽車開始進軍海外。2004年,出口埃及、敘利亞、蘇丹、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還在馬來西亞簽署了合作協議。

  智百年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副院長:

  我們跟馬來西亞有一個正式的合同,向它出口部件在那兒裝,出口整車,并且在那邊建廠。當然這一切按照國際慣例,它必須付給我們技術轉讓費。過去從來是中國人給外國人付技術轉讓費,而今天,盡管這個吉利剛開始這個事情,今年年初跟馬來西亞簽這個合同,但是我們畢竟開了收外國人技術轉讓費的先河,畢竟開了這個先河。

  解說:

  如果說吉利開了收外國人技術轉讓費的先河,讓我們感到驕傲的話,那么今年9月,吉利帶著自主創新的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五款

新車參展法蘭克福,則讓全世界對吉利這樣一個中國民族品牌刮目相看。

  記者:

  在你帶去的五款車當中,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哪一款最受關注?

  李書福:

  就是這個中國龍。因為它的設計是按照中國

京劇的臉譜來進行設計的,所以很多外國人感到很新鮮,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一種感覺。

  記者:

  他們是怎么評價吉利汽車的?

  李書福:

  這個普遍性的評價都是比較好。第一,這里面有中國人的一種精神,有中國的一種靈魂,有中國文化,我覺得體現中國人的一種自主創新的一種精神在里面,這個是很受尊敬的。

  主持人:

  吉利汽車在法蘭克福車展的成功亮相是吉利人的驕傲,也是中國汽車制造業的驕傲。而獲得這份榮譽,靠的是吉利人不懈的自主創新。吉利已經起步,前方并非坦途,只要自主創新的步伐不停,就必定會一步步靠近理想的目標。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64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