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石化化肥裝置煤代油改造成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11:29 中國石油網 | |||||||||
中油網消息:10月,全運會在南京召開。而對于在金陵分公司化肥裝置“煤代油”改造工程現場奮斗了整整兩年的數千名建設者而言,這個時間對他們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在幾乎與“全運會”賽程同步的時間里,他們將國內首套實現原料路線“煤代油”的化肥裝置流程一步步打通。為開拓中國石化工業“循環經濟”新篇章書寫了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頁。 創新思維,成就金陵化肥人的十年企盼
金陵石化的化肥生產,有過自己的“驕傲”。1982年金陵石化成立后的首輪技術改造,不僅使這套上世紀70年代從法國赫爾蒂公司引進的大型化肥生產裝置達到了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的設計能力。還在1996年創造了當年生產合成氨39.5萬噸,尿素68.1萬噸的國內同類裝置最高水平。在1984~1990年7年中,該公司化肥生產累計實現稅后利潤超過3.7億元。其楓葉牌尿素成為了江蘇省內農民最喜愛的化肥品牌。 然而,隨著我國化肥銷售體制的改變、進口產品的沖擊和國際石油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以煉油副產品為原料的化肥裝置面臨嚴峻的形勢。國家取消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統包統銷”政策初期,因農村市場購買力不足和進口化肥的沖擊,化肥出現嚴重積壓,產品價格一路下滑。金陵石化的化肥生產經營首次出現“虧損”。而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升和國家農業扶持政策規定的涉農產品最高限價兩大因素影響,更使處于困境的化肥生產經營“雪上加霜”。 “不改變原料路線,調整產品結構,化肥生產經營將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他們把目光再度瞄向1994年曾經醞釀過的化肥原料“煤代油”方案,當時,因其方案需要投資30億元、工藝技術尚不成熟而擱淺。 1999年10月,金陵石化向集團公司提出了化肥裝置進行“煤代油”技術改造的意向。幾乎同時,中國石化幾大化肥生產企業也在進行“煤代油”構思。2000年5月在鎮海召開的中國石化大氮肥企業經理(廠長)座談會上,集團公司五大以油為原料生產化肥企業強烈呼吁進行化肥生產原料路線的改造。但是,完成這些化肥裝置的改造,需要資金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誰的技術改造方案最經濟、最先進,誰就最具有優先試點的可能”。 “我們的化肥‘水煤漿’改造方案不僅僅是對今后公司化肥生產經營有影響,而且將對整個金陵石化的煉油加工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2001年9月,當時的金陵石化規劃部主任程祖山特別強調了這一點。經過半年多南下北上對湖北、渭河、魯南等地應用殼牌、德士古“煤代油”技術化肥生產企業的情況調查,結合金陵石化今后在煉油生產經營方面的總體規劃。金陵石化提出了煉油—化肥資源整體優化化肥原料路線改造的戰略構想。正式確定了“采用清潔生產工藝,以消化摻燒含硫原油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含硫石油焦為條件,在實現化肥原料‘煤代油’的同時,為煉油精制裝置提供低成本氫氣”方案設計目標。金陵石化的總體構想得到了總部及國家有關部委的認同和重視。2002年1月,該《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國務院的辦公會上通過。 這是一個事關金陵石化總體布局的“先手”。從此,化肥裝置原料路線“煤代油”改造工程成為了金陵石化發展“循環經濟”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寶貴的石油資源“吃干榨盡”將隨著化肥裝置原料改造工程的上馬而成為現實。 2003年10月18日,金陵分公司化肥裝置原料路線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實踐化肥十年的企盼從此拉開了帷幕。 發揮整體優勢,“循環經濟”躍上新臺階 作為中國石化系統實施原料路線“煤代油”改造的首批工程,工藝設備新,工程項目多,施工工藝復雜、科技含量高。其中空分、氣化、凈化裝置分別采用法液空、美德士古和國內工藝技術,均為國內目前最新最大裝置,凈化裝置的技術還是國內首次放大應用于45萬噸/年合成氨裝置生產。面對艱巨的工程,公司專門成立了煉油—化肥總體改造工程指揮部,下設九個專業組,組長均由金陵分公司各處室的負責人兼任。 設備訂制,是工程面臨的第一個難題。面對國內制造業市場的升溫,國內設備制造廠一下子從“吃不飽”轉化為“吃不了”。脫硫脫碳閃壓機、管帶機、交換爐、反應塔、換熱器,包括處于工程關鍵線路的氣化爐,設備的按期交付幾乎成為了“奢望”。而設備交付的推遲勢必造成施工圖設計的遲緩。 為此,金陵石化打破甲乙方之分,將所有能派出的人員均派到了各設備制造廠進行設備催交,連建設方項目經理部和施工方總承包項目部的負責人也親自上陣,分赴江西、湖南、安徽等設備按期交付問題突出的制造廠,進行設備催交。制造廠提出鋼材供應緊張,催交人員攬下了這一合同規定應該是制造廠自己解決的問題,東奔西走苦苦去尋求鋼材來源;制造廠提出待制的設備多,人力器械調配有困難,催交人員甚至主動為對方排出了工序“關鍵線路”。預計將滯后3個月以上的設備交貨,被縮短到了最多不超過兩個月。 面對仍然滯后的工期壓力,金陵分公司與總承包方聯手實施了一場壯觀的“120天會戰”。12月1日起,按照工程工期的新控制點,中化第11建設公司、第3建設公司、中國石化四建公司等施工中堅力量,施工器械從別的施工現場源源不斷地向化肥改造工程現場聚集;各單位的施工方案在工程現場指揮部的統一協調下,形成了一幅幅現場交叉作業施工圖。12月一個月里,各施工單位投入的人工達到了43萬小時,同比增加10萬小時,當月完成了全部工程量的15%。使工程按期進入了掃尾試車階段。 今年4月10日,先建的兩臺氣化爐開始烘爐;此后的一個多月里,凈化裝置“中交”,輸煤系統貫通等一個工程控制點按照目標要求如期完成。5月28日。化肥“水煤漿”工程正式全面中交。 化肥裝置的生產開工準備更加顯示了金陵分公司的整體優勢。與水煤漿工程項目經理部同時設立的生產準備組、化肥開工小組中一批年輕的技術人員在組內老同志的帶動下,逐漸成為新化肥裝置生產的技術中堅力量。 9月12日,化肥裝置采用法液空引進技術的空分系統順利開車成功,生產出合格的氮氣、氧氣。打響了裝置開車投產的“頭炮”。此后一個月內,裝置全部流程打通,其中氣化系統投料一次成功,穩定運行12天,打破了德士古技術國內應用中首次開車連續運行48小時的紀錄。至10月底,化肥裝置已生產尿素6000多噸,連續向煉油裝置供氫80噸。金陵石化人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走在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四大化肥裝置原料路線改造工程項目的最前面。 化肥裝置的成功投產徹底扭轉了金陵石化“油頭”化肥生產的被動局面。與國內的同類“煤頭”化肥生產企業比,它還具有更穩定的石油焦來源,在煤炭價格也在上漲的形勢下,這將使金陵石化的化肥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更有利地位,成為金陵石化一個新的效益增長點。 化肥裝置的成功投產更使金陵石化的“循環經濟”發展躍上一個新的“平臺”。開創了國內石油化工業引進煤化工,降低生產成本的先例。如今,金陵石化向揚子巴斯夫公司供應的輕石腦油已成為該公司乙烯生產可靠的原料保障。使寶貴的輕油資源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促進了中國石化全行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