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FAO駐華總代表莫納博士
本報記者 王晴 實習記者 陳能端 發自北京
在對抗禽流感全球性蔓延的戰役中,作為管轄全球農業經濟安全的國際組織,FAO(聯合國糧農組織)無疑肩負重任。FAO駐中國、朝鮮、蒙古區域總代表莫納(N o ureddin Mona)
博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FAO將采取系列措施,幫助恢復因禽流感而“傷痕累累”的農業經濟。
《第一財經日報》:禽流感暴發后,一些國家禁止了進口禽類。對此,FAO有什么看法?
莫納:這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這種“一刀切”禁止禽類進口的做法不符合WTO原則,而且會使國際禽類產品市場陷于混亂,導致一些地區禽類產品價格上揚,FAO不贊成這種做法。
我們建議各國應根據出口國的真實情況決定是否實施禽類產品進口限制:對于沒有出現疫情的國家,不應限制其產品的進口;而對于曾有疫情、但現已消除疫情的國家,也應該及時取消針對其產品所制定的限制措施。其實,只要確保雞肉是以70度以上的溫度煮熟,H5N1的病菌就不能傷害到人類。一個國家長期禁止進口禽類并不是有效的方案,只要能夠確保進口的禽類是通過安全檢查的,就不構成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禽流感對農業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發生疫情的亞洲發展中國家。FAO對禽流感過后,農業經濟的恢復有什么相關的計劃?
莫納:FAO一直都非常關注發展中國家禽流感疫情,而且只要國家政府提出要求,我們都會盡量提供技術上的支持。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上個月就為5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尼、柬埔寨、老撾和越南提供資金援助。荷蘭也答應為FAO的駐華處提供相關的技術援助。要有效地對抗疫情,需要資源和信息的及時共享,這些計劃都會促進這方面的交流。
禽流感對世界經濟會帶來多大規模的影響,其實很難估計。我們較關注的是,如何幫助那些窮苦農民。由于大量養殖的禽類必須被撲殺,有些農戶的生計因此受到影響。如果相關政府有需要,FAO會協助提供技術上的幫忙,或者通過“Telefood計劃”,為有需要的農民提供基本的農業設備、訓練課程、監督家禽健康的系統等,讓他們重新建立生計。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目前中國在控制禽流感方面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莫納:中國擁有全世界20%的家禽,其中60%是散養的。這說明中國的家禽數量龐大,監督這些家禽的健康就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另外,散養的家禽接觸候鳥、野鳥的機會很多,也加大了人類受感染的風險。
《第一財經日報》:FAO官員曾呼吁國際社會加大對防治禽流感的資金投入,并預測全球用于防治禽流感的資金將高于此前預測的1.75億美元。在應對禽流感的資金問題上,你們現在持什么觀點?
莫納:FAO估計短期內(6個月)防控禽流感需要約6000萬美元,但是FAO、OIE(國際動物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預測,防控禽流感的3年,全球需要約5億美元。為此聯合國相關機構正在制訂一項預計金額為5億美元、旨在防控禽流感的三年全球計劃。
要籌集5億美元的數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年1月17、18日,我們將在中國舉行一個相關會議,希望到時出席的國家代表能夠為全球抗禽流感的議題提供更多金錢上的資助。插圖/蘇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