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分析美國產品在華處境
陳小姐是一名23歲的廣告文案編寫人,她在一個購物中心挑選李維斯牌的牛仔褲后,便到星巴克咖啡店休息了一會。事實上,除了李維斯和星巴克咖啡之外,她對其他美國品牌都不感興趣。
基于種種原因,美國產品在中國市場上處境并不好,很難與歐洲品牌甚至一些中國品牌相比。
確實,從快餐到藍色牛仔再到汽車,在中國的美國品牌產品也都是在中國生產的。通亞市場研究公司的常務董事馬太·克萊布說:“我可以想到的唯一在中國大量存在的真正美國產品是美元。”
一些經濟學家不同意將此簡單歸咎于雙邊貿易逆差。中國官員常強調美國越來越依賴于向世界借債,這超過了美國經濟的產出能力。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貿易方式的改變。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公司將簡單部件的生產放在中國,進行組裝,并出口到歐洲或美國。結果,東亞形成了一個地區制造中心。其實,美國對亞洲的整體貿易赤字近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只是這些赤字都集中到了中國的身上。
隨著許多美國品牌的產品放在中國生產,中國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國制造”。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失敗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些是美國自己造成的,如“9·11”事件后美國簽證的限制使買家很難到美國做生意。美國聯邦快遞亞太區總裁簡力行(音)說:“事實上,限制簽證就是限制貿易。商人將生意都放在了別處。”
中國人口味的改變也影響了美國公司的生意。隨著中國越來越具有世界性,人們最初對美國產品的崇拜正在消失。廣州的程先生從來沒在國外生活過,他說:“以前人們認為美國品牌比中國品牌好,或者美國產品售后服務好。現在人們不這么認為了。”
中國商務酒店住的客人大多是亞洲或歐洲的商務人士,很少見到美國客人。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梁君彥(音)說:“美國品牌并不主動進入中國市場,可能是因為懶惰。”▲(摘自11月18日美國《紐約時報》,原題:對中國人來說,美國產品不合格;作者基思·布拉德,王希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