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大限馬上放開 TNT分分合合背后暗藏玄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14:46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柴瑩輝 來源:中國經營報 國際四大快遞巨頭之一的荷蘭TNT公司,近日玩了一次“劍走偏鋒”。在UPS(美國聯合包裹)和FEDEX(美國聯邦快遞)在中國行將獨資之際,TNT卻反其道行之,與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準備組建合資家電物流公司。
在政策大限馬上放開誘惑期,TNT的分分合合背后暗藏玄機。 在獨資的基礎上合資 四大快遞在中國的發展史有著驚人的一致:因為政策限制,最初都與中外運公司以合資的形式開展國際快遞業務;隨后FEDEX和TNT先后與中外運“分家”。目前UPS和FEDEX均在操持獨資事宜。除了DHL按兵不動,其他三大快遞的獨資決心昭然若揭。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TNT在這個時候卻宣布即將組建合資公司。這是繼與上海大眾合資安吉汽車物流公司后,TNT的又一重大合資舉措。 TNT的考量其實很簡單,它需要在保證整體業務獨立的基礎上,將部分業務進行合資,以換取市場資源。 早在TNT與中外運分手,選擇了名不見經傳的超馬赫為合作伙伴后,業內猜測其是為獨資做準備。最近某知情人士告知記者,超馬赫的某高層曾供職于TNT,超馬赫不過是TNT的“傀儡公司”。TNT基本可以保證自己運營和決策的獨立性。TNT的考量與UPS、FEDEX如出一轍。 合作背后的深意 TNT與中遠組建合資公司,或許是搶占中國物流市場的無奈之舉。 外資企業在中國搶占市場的方法通常有三種,自己開發客戶、通過收購其他企業間接“收購”客戶,以及和當地強勢企業合作。TNT在中國市場的優勢是管理和技術,短板則是網絡和客戶資源,TNT顯然深諳“揚長避短”的奧妙,于是采取了與強勢企業合作的方式,曲線介入中國物流市場。這種考量與當年TNT和上汽集團成立安吉汽車物流,如出一轍。 TNT與中遠的此次合作,表面上看是“用市場換市場”的雙贏選擇,但是由于雙方拿出的業務都并非自己的核心板塊,因此這種合作多了一種試探和姿態。誰敢保證這兩大巨頭日后沒有更深層次、更接近核心業務的合作?現在這場“聯姻”的最大作用,或許是為日后關系的開道和鋪墊。 因此,TNT聰明地選擇了物流業務的合資。但保持在中國市場上業務的整體獨立性,則是TNT從來不曾改變的法則。 整合是業務的主旋律 目前,快遞、物流、直郵是TNT的三大主營業務,其策略發展資深副總裁龐復興曾慎重地表示,這三大業務沒有短板,屬于“并駕齊驅”。如今看來,快遞方面TNT利用“特許加盟”的形式,在二三級城市鋪設自己的快遞網點;物流方面通過與上汽、中遠等強勢企業的合作來扎根行業物流市場;直郵方面則寄希望于中國郵政,圖謀借助成立合資公司來啟動巨大的市場。這三大業務確實沒有“厚此薄彼”,大有齊頭并進之勢。 有業內人士曾質疑TNT的這種“齊頭并進”策略。但TNT顯然按照自己的計劃在按部就班,近日TNT中國正在對其組織結構進行調整。據悉,此前TNT中國的快遞業務是由總部的網絡部來操作,物流業務則是上海分公司受理,有時甚至會出現一項業務多個部門插手的情況。為了改變這種混亂局面,TNT在組織架構上進行了調整,將快遞和物流的操作整合到一起。 從TNT試圖收購華宇物流的案例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整合意圖。華宇是國內零擔貨物運輸企業的翹楚,TNT既可以利用它發展自己的國內物流,也可以把它作為連接國內各個分散快遞網點的“橋梁”。可見,獨資、收購、合作這三大武器在TNT手中“一個都不能少”。無論是快遞的“隱性”獨立還是物流的“顯性”合資,TNT的分合之道始終秉承了一個不變原則,即策略隨市場而變。 小資料 四大快遞公司在中國“分分合合”的足跡 TNT: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與中外運合資成立了中外運——天地快件有限公司,2003年合資的和約到期后分手,選擇了超馬赫國際運輸代理有限公司合作。近日宣布將與中遠集團合作組建家電物流公司,主要針對中國白色家電的物流市場。 DHL:1986年與中外運合資成立了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合作至今。 UPS:1996年與中外運組建了中外運——聯合包裹國際快遞有限公司。2004年12月UPS出資1億美元“贖身”,收購合資公司50%的股權和對中國23個城市的國際快遞業務直接控制權。 FEDEX:1984年與中外運組建合資公司;1997年變更合作對象,選擇了大通國際作為新合作伙伴。1999年,FEDEX與大通再次“離婚”,看中了當時的大田集團并成立了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近日FEDEX收購了該合資公司的股份,并將大田集團的快遞業務攬入囊中,正式邁出獨資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