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由制造向創造飛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7日 16:37 財富時報 | |||||||||
本報記者 居宇慶 2005年是中國服裝業事件最多的一年,與歐美貿易摩擦不斷,商務部剛剛與美國貿易部門達成協議后,又面臨著歐盟以及其他貿易保護組織在進出口貿易政策上新的打壓。 11月3日,由中國服裝協會、報喜鳥集團共同主辦的題為“報喜鳥‘中國服裝業創造之
“西風東漸”折射服裝企業困惑 從中國與歐美的貿易摩擦可以看出,服裝工業不能依靠制造汗水積累財富,從最近幾輪的貿易談判中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制造、加工等基礎實力雄厚,已經具有整體產業優勢,但沒有形成質的飛躍,是服裝企業長期以來的困惑。 據了解,中國服裝業形成世界第一的產業規模后,近幾年開始面臨著印度、越南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的國家在加工制造業領域的崛起,使中國在加工制造領域原本的比較優勢也日漸受到威脅。歐盟和美國貿易部門頻繁對中國實施限制措施,又給服裝業帶來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外因是一方面,中國服裝業真正的軟肋還是沒練好內功,對中國本土文化精髓挖掘不足,導致國內外消費者對品牌文化了解少,我國商業零售領域不支持國內品牌樹立國際形象,使得國貨不能與同樣品質的洋貨同臺競技,甚至將質量、工藝方面處于劣勢的洋貨擺放到搶消費者眼球的位置。 本土文化是品牌的靈魂,中國長期以來在這方面缺失話語權,從而導致了長期以來的“西風東漸”局面。首先體現在設計、流行趨勢的發布等方面,西方潮流仍占主導力量。品牌方面,意大利、美國、法國等國家的一批國際大牌憑借強大的品牌優勢一直牢牢占據著世界服裝高端消費市場,獲取高額附加值。其次是中國紡織服裝每年創造的出口額非常可觀,但多數企業卻仍停留在替國際知名品牌做加工、貼牌階段,自主品牌幾乎走不出去。即使具有出口能力的面料企業或服裝品牌企業,價格也非常低廉,在消費者心目中是走低端路線的企業,使造成國內服裝企業增長速度緩慢。 “制造”汗水不能創造財富的關鍵 中國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大鵬認為,要實現中國由“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的轉變,中國服裝業需要從“制造”到“創造”的轉變,是提升國產品牌知名度的一個重要過程,其結果將使中國服裝產業整體升級、在國際服裝產業格局中獲得更大的收益和話語權,中國將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獲得更大收益。 解決產品出口的另一個課題是長期的貿易摩擦因素,受此影響,本國的原料、技術加工后的服裝大部分依靠貼上歐美國家品牌出口贏利。 陳大鵬表示,開拓國際市場是所有服裝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但報喜鳥的發展要從國內市場到國外市場。采訪中得知,在我國原創一線男裝品牌報喜鳥廠房里,有針對是歐美國家服裝品牌的生產線,談到如何從給國外品牌到自主品牌打入國際市場時,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志澤認為集團在做自主研發品牌的同時做貼牌,是因為挖掘本土文化做國際品牌需要一個漫長的投資過程,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贏利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貼牌使報喜鳥掌握國外品牌的銷售渠道、市場運做,在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兼顧,為進入國際市場積累資本和經驗。未來幾年里,貼牌仍然是報喜鳥的重點業務,在此基礎上便是將西服的實用性與本土文化結合的自主品牌送到各銷售網點,在價格、服務、營銷方面與品牌結合。 本土文化是競爭的最大亮點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專家介紹,消費者選購男裝時,往往是對一個民族文化感興趣,才愿意購買,尤其是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更希望讓對方從自己穿著的服裝中,了解自己的知識修養和社會地位。 二戰后,日本服裝企業僅僅靠引進國外技術,模仿國外品牌制作款式,借鑒其營銷模式,始終不能回避短暫的民族歷史這一軟肋,導致高成本的產品只能在國內、國際的低端市場銷售。而英國的服裝一部分是中國制造,主要原料、核心技術、生產工藝來自中國加工廠,但企業通過不斷挖掘本民族從18世紀到現在的文化,已經將西服、禮帽、拐杖賣到全球各地。 據此次論壇組委會透露,挖掘中國本土文化,也是我國一線品牌報喜鳥今后的戰略重點,報喜鳥負責人表示,創造民族的品牌不能模仿,中國有5000年的文化積累,值得吸取的元素非常多,比如,把敦煌、京劇等國粹文化藝術元素融入到服裝,將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一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就是民族產品的設計風格。開發中國本土文化,是與世界一線產品競爭的最大亮點。 中國名牌推薦委員會專家艾豐認為,雖然對于勞動密集型的服裝產業而言,中國服裝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具備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傳統的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以及中國已經形成的配套產業鏈的優勢還將在一段時間內存在,但是,大而不強是行業的不爭之痛。從全球來看,世界新格局已形成,市場機遇難得,國家從政策上引導、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向服裝設計、服裝文化等創造領域發展是中國服裝產業的核心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