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挽救美國的紡織行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4日 01:00 中華工商時報 | |||||||||
王振華 中美兩國經過長期艱苦的談判終于在最近簽署了雙邊紡織品和服裝貿易協議。據報道,美國紡織品和服裝生產行業的不少人為此很是高興了一陣。不過,一些有識之士認為,他們似乎不應盲目樂觀,相反應該冷靜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誰能挽救美國的紡織行業?
中美紡織品貿易協議是一個互利互惠的協議,同時也是為了減少貿易摩擦和保證今后兩國貿易關系穩定發展的臨時性產物。必須指出的是,這畢竟也是一個對中國產品出口施加限制的協議。從本質上說,美國在全球紡織品和服裝配額制度消亡之后繼續設限是與世界貿易組織自由貿易原則背道而馳的,是配額制度的“死灰復燃”。 美國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繼續設限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挽救可以說是垂死的美國紡織品和服裝行業。在美國國內,將紡織品和服裝生產行業的衰落歸咎于中國乃至其他發展中國家同類產品出口增長的人不在少數。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他們只看到美國紡織品和服裝行業的就業人數持續減少,看不到當今全球化潮流的“不可抗拒”。只看到美國產品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看不到這是全球性市場競爭導致的“不可避免”。 事實早就證明,限制進口根本保護不了缺乏競爭力的美國紡織品行業。當主要是為了保護發達國家相關行業的全球紡織品和服裝配額制度從1974年開始實施以來,美國的紡織服裝行業不但沒有因為這種保護而“興旺”起來,反而不斷衰落。拿產業人數來說,30年前美國這一行業的就業人口高達百萬之 眾,而到保護了30多年后的去年年底,人數只剩下40萬左右。 目前,美國紡織品和服裝行業面臨的競爭對手并非只來自中國,而是來自全球。根據美方統計,今年以來雖然源自中國的服裝產品進口有很大增長,但其他國家同類產品對美出口也在很快增加。其中來自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產品分別增長了34%和24%,來自印尼和斯里蘭卡的進口也分別增長了17%和18%。 隨著中國產品對美出口遭遇限制,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出口必然相應加快,因為美國市場存在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物美價廉服裝產品的巨大需求。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一名紡織工業教授的話說,這是一種“氣球效應”,壓迫氣球的一個部位,必然導致氣球的其他部位鼓起。德高望重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也曾多次強調,美國一些人力圖限制全球化發展的任何努力最終只會給美國帶來不利影響。 中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協議有效期只有3年。也就是說2008年以后美國就再也無法以任何借口對外國紡織產品設限。到那時誰又能挽救美國的紡織品和服裝生產行業?可以說,一些人在中美這一協議簽署之后盲目樂觀,到頭來也只會是一場“空歡喜”。因為,依靠對進口設限和其他貿易保護措施,無法阻止美國紡織品和服裝行業的衰敗。(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