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一天三杯奶所引發的“白色”革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0日 15:45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本報訊記者 曾建元 報道:日前,蒙牛從國民健康出發,從一個乳品領軍企業的角度發起了“學習航天員,一天三杯奶”的倡議,旨在呼吁全體國民加強每人每天的飲奶量,從而有效改善人體營養失衡的問題,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有專家指出,如果這個倡議能夠得到全國上下的積極響應,并長期堅持不懈地深入下去,國人的體質必將發生一場革命性的變化。
據了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成為公認的集體“三高”,這主要是由于國民畜肉類及油脂消費過多,谷類食物消費偏低,牛奶及制品、豆類制品攝入更低,致使體內鈣、鐵、碘、維生素A等必備微量營養素大量缺乏所造成的。從哲學的角度講,攻防角色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雖然生活水平的提高讓國民的身體素質有了顯著的改善,但是在改善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的不盡合理所形成的新的“營養失衡”,反過來對體質的發展形成了新的障礙。 據有關資料統計,美國人年人均牛奶消費量在300公斤左右,平均每天喝奶0.83公斤。大量奶制品的攝入對改善美國人的體質影響很大;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國內百業蕭條、財政拮據、民眾生活困苦。但自1947年起即開始在全國中小學大規模供應營養午餐,提出的口號是“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由政府出資,每天為中小學生免費提供一杯牛奶,結果,迅速增加的奶類消費,讓日本人體質改善的效果令世人矚目,戰后出生的一代比前輩身高增長17厘米。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印度,則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提出“白色革命”,鼓勵國民多喝牛奶。印度人均奶類產量迅速提高,奶類消費量直線上升,不僅改善了印度國民的身體素質,同時也使印度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12年。 然而在中國,根據中國衛生部發布的近幾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可以看出,內地民眾營養不良發生率為20%~30%,西部貧困地區高達50%,與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病已占死亡原因的70%以上,營養缺乏和營養失衡的狀況在內地居民中同時存在。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曾經分別指出,“牛奶本身就是溫飽之后小康來臨時的健康食品”。由此可見,體質革命的實質就是將喝奶運動進行到底。 (觀宇/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