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反補貼調查來勢洶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8日 11:35 法制日報 | |||||||||
本報記者 陳晶晶 盡管還有點陌生,反補貼的“大棒”已經真切地打在了中國企業的頭上。雖然我國至今共遭遇的四起反補貼案件中,舉起“大棒”的全部是加拿大,但絕不能掉以輕心的是,美國、歐盟都已摩拳擦掌
據10月26日WTO發布的各國反傾銷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共有22例反傾銷調查、18例反傾銷終裁指向中國。這其中,5月17日加拿大對我國復合木地板的反傾銷調查終裁尤其令人關注,因為這是我國在面臨反傾銷制裁時,首次同時遭遇反補貼制裁。 “原告方已經向加拿大國際貿易法院提出上訴了,目前中國17家涉案企業中只有部分準備應訴答辯。”復合木地板反補貼案件部分中國涉案企業的代理律師喬棟日前向記者透露,“10月份起,加拿大邊境服務署已經開始按照加拿大國際貿易法院的終裁稅率,對原產于中國的復合木地板征收反補貼稅。” 復合木地板案已是加拿大對我國發起的第三起反補貼調查。針對我國熱軋鋼板的第四起反補貼調查不久前也已立案。 為對中國反補貼美加緊國內修法 “加拿大的做法開了先河,也很容易被其他國家效仿,一個拳頭反傾銷,一個拳頭反補貼,兩個拳頭一起來打壓中國出口企業。”喬棟說。 今年5月17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終裁我國復合木地板存在補貼,加權平均補貼量為3%;6月16日,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終裁我國復合木地板的補貼,對加拿大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并計算出反補貼稅率;10月,加拿大邊境服務署決定對我國復合木地板開征反補貼稅。 與作為企業行為的傾銷相比,補貼通常是政府對某產業或行業的政策措施,因此反補貼調查的影響范圍比反傾銷更大。由于“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補貼很難區分界定,國際上反補貼措施一般只適用于“市場經濟”國家。 2004年以前,我國因入世議定書中承諾的15年“非市場經濟”過渡期,從未遭遇過反補貼調查。2004年4月,加拿大修改本國《特別進口措施規則》后,對我國首開反補貼調查。至今我國共遭遇了四起反補貼案件,全部來自加拿大,其中兩起反補貼措施已經執行。 對“非市場經濟”國家是否適用反補貼,WTO成員國之間一直存在爭議。加拿大只是個試探性的開始。美國和歐盟目前都已投入了“針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發起反補貼調查是否適用國內法”的研究。 今年7月,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一項《美國貿易權利執行法案》,旨在對中國商品征收反補貼稅。待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和總統簽署后,這一法案即正式生效。10月18日,美國商務部負責國際貿易事務的副部長雷文凱公開表示,如果立法受阻,美國政府將會盡力采取措施,彌補不能對中國施加反補貼稅的漏洞。 喬棟認為,雖然目前歐盟還沒有針對中國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明顯信號,但一旦加拿大、美國嘗到反補貼的甜頭,歐盟應該很快也會跟進。 據了解,自1995年至今全球共有170多起反補貼案件,美國、歐盟、加拿大發起的就占到70%,其中美國約占半數。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王琴華日前在一次公開交流中也表示,隨著發達國家對本國國內法的研討修訂,我國產品面臨反補貼調查的形勢相當嚴峻。 專項性政府補貼最易引起國外調查 復合木地板一案中,亞洲Dekor(深圳)產業有限公司、北京Kronoshenhua地板有限公司、福建永安林業(集團)公司等十幾家中國制造商被終裁認定存在0%-9.2%的補貼量,加權平均補貼量為3%。不少應訴企業對終裁結果感到有點“冤”,認為加拿大調查機關認定的補貼量超過了企業實際所得。 據了解,雖然進口國反補貼調查主要針對出口國的政府補貼行為,但從調查程序上來說,和反傾銷一樣,也是由出口國涉案企業填寫調查問卷。有關企業用地、銀行貸款、稅收優惠、原材料購買補貼等政府措施信息,都會在企業問卷上有所體現。必要時,進口國調查機關還可以向出口國政府發放補充問卷,要求出口國政府對某些問題提供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反補貼調查主要看政府給予的補貼是否會造成不公平競爭,是否對其他市場主體形成歧視性待遇。”喬棟介紹說,“一個關鍵的衡量標準,是看政府補貼是不是具有專項性。比如某項政策只針對民營企業,別的企業沒有,或者只針對外商投資企業,別的企業沒有等。” WTO《反補貼協定》(SCM協定)是目前補貼與反補貼領域最重要的國際規范。喬棟介紹,我國的政府措施里最容易引起調查的可訴性補貼主要包括:出口補貼(比如為鼓勵企業擴大出口給企業退稅)、進口替代補貼(比如對使用達到進口產品要求的本國產品給予稅收優惠)、貸款支持(比如對支持產業或企業有明顯的貸款優惠),以及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份等財務安排。 主動迎戰需防“市場經濟地位”雙刃劍 在反傾銷應訴中,我國企業通常都試圖要求承認自己的“市場經濟地位”,使用自己的實際成本,以避免被征收反傾銷稅。我國政府也在積極努力,希望WTO其他成員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然而,一旦這一點上有所突破,發達國家的反補貼措施也可以更加順理成章地適用于我國。 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王琴華表示,我國已經對進口產品發起過39起反傾銷調查和1起保障措施調查,還從未發起過反補貼調查。到今年8月,世界上已經有36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隨著承認國家數量的增多,我國產品面臨的反補貼調查案件將會越來越多。 以美國為例,雖然美國整體上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是美國的“市場導向產業”測試可以給予中國的某個具體產業“市場經濟”地位。我國從未有任何產業達到過該測試的所有標準,因此也從未有任何產業單獨取得過“市場經濟”地位。現在,美國業界要求政府盡快降低該項測試門檻的呼聲越來越高。 喬棟認為,就反補貼調查的化解之道而言,大家普遍還在摸索階段。對于企業來說,現在僅僅談得上如何應對,怎樣填寫好調查問卷,怎樣在每個調查環節尋找有利的抗辯點;至于如何避免和預防反補貼,某種意義上這需要政府做更多的工作。 他認為,應訴反傾銷只是以企業為主,應訴反補貼卻是企業和政府拴在一起,甚至要以政府為主。各級政府,尤其地方政府,對計劃經濟體制下遺留的、與WTO要求不符的政策措施盡快進行清理,非常有必要。 “應對國外反補貼調查,是我國企業和政府面臨的一大新挑戰。”王琴華說,“各級政府應深入研究反補貼調查的國際規則,加快清理和制定相關政策規定,與WTO規則一致;企業和律師也應積極探索,積累經驗,共同化解反補貼調查帶來的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