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接連出手李嘉誠打造貨架帝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8日 02:51 第一財經日報 | |||||||||
屈臣氏為下半年的收購預備65.83億港元 根據和記黃埔今年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屈臣氏零售及制造部門營業額為港幣418.67億元,上升22%,而去年,百聯集團全年的銷售額為676億元。按照實力對比,屈臣氏集團已然躍上中國零售業數一數二的位置
屈臣氏可為和記黃埔內部提供現金流,李嘉誠曾說過:“公司有了Profit(利潤),但沒有Cashflow(現金流)時,業務大多會撞板。” 本報記者 田愛麗 發自廣州 這一次,讓世界震驚的不是李嘉誠的港口碼頭,不是“小超人”李澤楷的電訊盈科,而是今年初以一連串收購風暴榮登全球最大保健及美容零售商的屈臣氏集團。此前,它一直沉默地潛伏在和記黃埔有限公司(0013.HK)的水面之下,沒有人測量過它的實力。 直到以5.34億歐元現金要約收購歐洲著名香水連鎖店 Marionnaud SA 股份,這個隱身李嘉誠背后的零售王國開始浮出水面,而其向中國內地及世界滲透的脈絡才日漸清晰。 萬店計劃 屈臣氏集團的歷史可追溯至1828年的廣東大藥房,那時主要在廣東提供醫療服務。1981年,屈臣氏集團正式成為和黃旗下全資附屬公司。“和黃是一家綜合性企業,1989年確定地產、港口、電訊、零售、能源為五大主營業務后,其投資分布介于傳統與高科技之間。零售及制造業剛好是傳統業務的一項,投資風險較低,有助于平衡投資高科技業務的風險。”凱基證券的一位資深分析師表示。 記者調查發現,屈臣氏集團屬下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在歐洲10個國家設有3500間分店。在亞洲,屈臣氏個人護理店則遍布9個市場超過950家分店。 作為零售及制造業的重頭戲,今年1月,屈臣氏集團以現金收購法國上市零售集團 Marionnaud,該公司在歐洲14個國家共有1200家店鋪,是歐洲最大的香水與化妝品零售店之一。 5月,該公司再次收購具盈利能力的英國上市零售集團 Merchant Retail Group,這個集團是英國、愛爾蘭與澳大利亞的著名香水零售店,經營120家“The Perfume Shop”商店。6月,繼續完成收購馬來西亞 Apex Pharmacy,這家公司擁有20家連鎖藥房。10月,總部設于俄羅斯圣彼得堡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Spektr “屈臣氏集團在今年進行了多項重大收購,鞏固了其領導業界的市場占有率。今年上半年,公司零售商店數目共增加了42%,集團目前在33個市場經營超過6800家零售店。”屈臣氏集團董事總經理韋以安透露,2008年公司的目標是將全球的零售網絡拓展至1萬家,業務遍及整個歐洲大陸,其中中國店鋪總數達到1000家。 按照韋以安的說法,屈臣氏的擴張戰略是繼續通過開新店及并購行為開拓新市場,目標是將零售網絡由34個國家拓展至40個。 根據投資銀行的預測,東歐國家經濟增長迅速,加上稅率偏低,國民消費開支持續增長。而屈臣氏有意繼續擴充東歐地區的零售版圖,預期未來3個月再有兩個新收購項目,同時開拓6個新市場,包括俄羅斯、法國、英國、印尼和芬蘭等地。為此,公司已為下半年預備了65.83億港元的資本開支。根據和黃2005年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現金及可變現投資總額有1417.14億元港元。 “現時歐洲經濟較弱,屈臣氏收購項目價位相對較低,不失為明智做法。不過由于大規模收購后,短期內公司預期可能出現虧損,其收益需要在數年以后方可顯現。”凱基證券的資深分析師認為。 多業態軍團 當屈臣氏保健與美容業務在國際與國內視野間穿梭之際,其麾下幾乎占據香港零售業半壁江山的其他業態也快速滲透內地。 19年前,當時國家有限度開放外資零售業政策,而對港資尤其是“李家王朝”卻非常眷顧,香港百佳超市借機成功搶灘深圳,開設了中國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超市,并迅速在京、滬、穗擴張。但這種“以售賣進口干貨商品”為特征的百佳“鄰居超市”,與沃爾瑪、萬客隆等中外零售商的碰撞中折戟沉沙,于1998年撤出內地,廣東、上海、北京分別剩下10多家散兵游勇。 1999 年11 月17 日,臨危受命的百佳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艾一帆帶領百佳“新鮮市場(即生鮮熟食為經營主體的購物超市)”的新形象卷土重來。“這是李嘉誠先生給我們的最后一次機會。”艾一帆仍然記得當年上任伊始的情景。 令人欣慰的是,新百佳模式以“低價旋風”一炮而紅,當時還任華潤萬佳總經理的徐剛曾以百佳為教材,領著時任華潤董事局主席的寧高寧到廣州現場參觀。而廣東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也驚奇地發現,百佳新鮮超市整體形象深入人心,幾乎可令消費者原諒它品質上的缺陷。為此,艾一帆升任屈臣氏集團零售食品部行政總裁。 為擴張內地戰果,2003年百佳重新打造中國區管理團隊。該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曾擔任家樂福華南區總經理的元老級人物馮硯祖過檔百佳掌舵中國區業務,并大范圍擴充實力。 今年上半年,百佳在多個城市搶占門店數33家。據馮硯祖透露,2005年百佳將新增10到15間門店,2008年計劃全國店鋪總數達到100家。 在零售業,資源導向重于技術導向,多元化的資源擁有比專業化的門檻更高,對于這一點屈臣氏深得要領。據馮硯祖透露,百佳今年在廣州正佳廣場的旗艦店已是更新的第四代模式,除了在供應鏈上繼續整合資源外,百佳還以店中店的形式引進集團屬下的屈臣氏專業酒窖,提高超市形象。據說這種業態計劃未來在中國內地開設10~20家新店。 如今,百佳還在繼續抬高超市門檻。2004年11月,該公司香港又一城分店變身新“TASTE”超市。據曾帶領百佳重返廣州,現任百佳、TASTE零售董事、新鮮食品貿易董事的曾金強透露,TASTE擁有的國際化新產品有1000多種,其中有機食品超過500款,冷凍產品超過100種,包括75種芝士,平均消費價格超出普通超市20%以上。“這種超市跳出了傳統超市的盈利框框,以差異化的商品供給,打造了一條高毛利經營模式。” 比TASTE更高端定位的還有GREAT,商品全部進口,位于香港太古城地下一層。零售業分析人士認為,這兩款超市與百佳相互錯位。一般城市,由百佳拓展市場;中心城市,低價位區域,百佳進駐,高端消費區,則由TASTE、GREAT 占領市場。據悉,TASTE正與香港太古集團廣州項目洽談,如果不出意外,這對老搭檔很快將在廣州合作。屆時,屈臣氏屬下的連鎖超市將移師內地抱團作戰。 制造和自有品牌 在屈臣氏的運作鏈條上,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環節,即屈臣氏零售與制造業劃歸一體。“這足以說明李嘉誠商業帝國的各個產業之間已經形成了高度的良性循環與互相支持。”一位接近屈臣氏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稱,屈臣氏在內地有兩個工廠,主要負責生產蒸餾水和新奇士果汁等多款貼牌飲品,在香港和內地經銷。2003年,屈臣氏潛心研制了適合廣東獨特潮濕悶熱氣候飲用的“涼茶”——自有品牌MJ(果汁先生“Mr.Juicy“的縮寫)甘蔗汁,并于2004年再度上市新產品MJ酸梅汁。 由于制造業的加盟,屈臣氏集團從供應鏈上游打通了工商關系,從而將觸角延伸到零售行業的又一塊王牌領域。熟悉屈臣氏個人護理店的人士都清楚,這些美容與保健連鎖店內25%的空間是留給自有品牌的。 在過去兩年,屈臣氏在個人護理產品的銷售市場中占據了21%的市場份額。自有品牌產品的價格比同類產品在其他超市的售價低20%~30%左右,這為屈臣氏大舉進行低價策略提供了武器。另外,它還避開了產品同質化競爭,成功實現了企業品牌的差異化突圍。 一項AC尼爾森的研究報告顯示:自有品牌在全球各個區域都在積極地推動零售商的業務增長。2003年全球36個市場中就有三分之二的市場自有品牌增長速度超過了生產商品牌的發展速度,在這些市場中更有半數以上的自有品牌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據屈臣氏內部人士透露,集團屬下的各零售部門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自有品牌商品,目前屈臣氏個人護理店有1000多種自有品牌,而百佳已注冊了四個自有品牌商標,它們無疑都成為屈臣氏集團克敵制勝的殺手利器。反過來,這些活動在零售業神經末梢的自有產品的不斷拓展,同時加強了屈臣氏集團整個供應鏈環節的穩定性。 零售“銀行” 根據和記黃埔今年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屈臣氏零售及制造部門營業額為港幣418.67億元,上升22%,而去年,百聯集團全年的銷售額為676億元。按照實力對比,屈臣氏集團已然躍上中國零售業數一數二的位置。 然而屈臣氏并沒有躍出前臺。對此,證券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在于屈臣氏在和記黃埔整個產業鏈條上所起的特殊作用。“屈臣氏從和黃中分拆獨立發展的機會不大。”凱基證券的資深分析師認為,首先,零售業務投資風險較低,不需要通過分拆來減低集團投資風險。其次,零售收入占和黃營業額近半成,一旦分拆將大幅減少集團的總體營業表現。再者,屈臣氏可為和記黃埔內部提供現金流,分拆后將削弱流動現金。李嘉誠曾說過:“公司有了Profit(利潤),但沒有Cashflow(現金流)時,業務大多會撞板。” 近年,和記黃埔積極擴充零售業的行動來看,一方面是集團看好屈臣氏的發展前景,欲擴大這個零售王國;另一方面也是為加強集團整體業務表現。 特別聲明:此稿件為第一財經日報授權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發布,如需轉載請致電新浪財經,新浪財經保留此稿件的網絡版權及法律追訴權,未經許可擅自轉載者一切法律后果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