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劉捷音:奮力趟深水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3日 15:56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姜雷

  今年56歲的劉捷音已經在民航業內摸爬滾打了27年。在兩年前,他還是海南航空的一員干將——海航旗下新華航空公司的副總經理,如今他已經成為民營資本的代言人。角色轉變之快,恐怕連他自己都無法預料。而他的這些轉變,也正是數年來民營航空發展喜憂的縮影。

  上世紀90年代,由于行業高度管制、航空公司門檻高,民營資本無法進入。民營資本多年滲透的結果也只是小比例地參股地方航空公司、中小機場或航空服務公司。

  雖然,浙江均瑤集團在1991年就首創包機壯舉,并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私人包機公司——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但那也不過是在民航業壟斷之門上撬開了一條縫而已。

  彼時的劉捷音,正在全心打造他的新華航空,時任新華航空副總經理。1985年,他還參與創建了中國聯合航空公司。而早在1978年,劉就進入民航總局,曾任國際司副司長。

  在80年代的下海潮中,劉捷音完成了從政府官員到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蛻變。

  2001年,成立了近十年的新華航空被海航控股。劉捷音被安排在酒店集團當副總,任燕京飯店董事長。遠離了民航一線,劉捷音有些失落,他在等待機會。

  隨著《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的實施,民航業的改革重組在資本結構上有了新突破。2002年8月,均瑤集團出資1.08億元,參股東航武漢公司,占有18%的股份。同年,成都銀杏餐飲集團持有了四川航空1%的股份。民營資本首次以入股方式,謀得發言權。

  2003年,新一輪民航體制改革進入實質階段,三大航空集團完成重組,民用機場歸入地方,民航總局高級官員多次表示,歡迎民營資本進入民航業,民航對內開放的大門徐徐開啟。當年,首家民營航空公司———鷹聯航空公司,獲得民航總局的原則同意。

  盡管相應的法規和措施并未出臺,但嗅覺敏銳的民營資本依然意識到這個機會,受民航發展前景的吸引,民營資本加大了對航空業的投資。

  2004年,這個被眾多民營資本戲稱為“中國民營航空元年”的年份,數家民營航空公司相繼成立。其中就有現在的奧凱航空,由新疆中京奇力投資有限公司、奧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奇力物流有限公司和自然人鄧啟華聯合投資。

  在奧凱背后的幾位股東力邀之下,蟄伏了近3年的劉捷音出山,擔任奧凱的董事長。這些民營企業家看重的,正是劉多年從事民航業的經驗和資源。劉捷音也對在中國實現低成本航空頗有抱負,雙方一拍即合。

  劉捷音的加盟,給奧凱帶來了深厚的業內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基礎,很多新華航空的老員工都追隨劉加入奧凱。

  劉捷音并沒有讓股東們失望。2004年5月,奧凱獲得民航總局的籌建許可,2005年2月獲得《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3月獲得《運營合格審定證書》,3月11日成功首 飛,正式投入運營。

  這也是民航自1994年暫停審批新建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后,10年來在準入政策上的首度松動,并且準入的主體可以由民營資本獨自籌辦,也標志著民航改革進入了深水區。

  同年,春秋航空和鷹聯航空相繼成立。2005年1月15日,民航總局出臺《公共航空運輸業經營許可規定》,對民營資本投資航空運輸企業不作限制,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運輸業的政策門檻徹底消除。隨后東部快線、東星航空、西部航空等3家民營航空的籌建申請相繼獲得民航總局的初步認可。

  奧凱航空曾計劃以貨運為主,但由于目前市場上缺乏合適的貨機,初期將以包機形式運營客運,時機成熟時將切入航空貨運。經過半年的運營,劉捷音發現,在目前的政策限制和市場制約下,民營航空公司采取低成本方式運營,很難實現。奧凱航空面臨著飛機引進受限、特業人員匱乏、市場準入不夠寬松、配套政策不夠齊全四大障礙,目前只能采用傳統航空公司的運營模式,成本難以大幅降低。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