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純糧固態認證遭質疑 中國白酒該聽誰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8日 09:47 中國經濟周刊

  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下稱中食協)白酒專業委員會提出的《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下稱《規范》)及純糧固態認證工作的正式實施,在白酒行業內不啻又扔下了一顆不大不小的炸彈,一些地方白酒行業協會開始公開反對這種“純糧固態”認證,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下稱釀酒協會)也在沉默5個月后公開發表質疑。一個行業,兩個協會;一個認證,兩種聲音。中國白酒在經歷了多次風波之后,還次不知道該聽誰的。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宋雪蓮 /北京報道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出臺的《規范》,我們意見太大了!”,7月4日下午,當《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打電話到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說明采訪意圖時,釀酒協會白酒分會副秘書長趙建華不由得憤憤地說了這句話。但是緊接著他就告訴記者,是否發表公開意見,還需要經過協會集體討論才能決定。

  24小時后,沉默了5個月之久的釀酒協會終于開口,首次向《中國經濟周刊》表達了對《規范》的質疑。釀酒協會秘書長王琪說,協會之所以沒有急于對《規范》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是冷處理,完全是基于想在《規范》運行過程中多聽些企業的真實反應。通過近5個月來和各地方協會以及白酒生產企業的接觸,他們覺得已經到了可以為行業、企業說話的時候了。

  中食協發起“純糧固態”認證

  據了解,全部采用糧食為原料的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是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1980年代以后,我國開始推廣以食用酒精為基本原料勾兌白酒的技術,這一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滿足了低收入人群的消費需求。但是,近年來,一些新工藝白酒以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為名義,抬高價位謀取超額利潤,市場上一時魚龍混雜。

  今年2月,中食協白酒專業委員會提出了《規范》及純糧固態標志認證工作,開始按照國家名酒企業、全國知名企業和地方骨干企業的順序進行。

  5月13日,中食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劍南春酒(38度、45度和52度大曲濃香型)獲得該協會頒發的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成為第一個獲得該標志的中國名酒。

  中食協白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馬勇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目前,又有6家中國名酒進入認證審核階段,還有60余家包括沒有獲得過名酒稱號的酒廠也開始提交申請準備排號拿到認證標志。

  一時間,白酒行業掀起了一股認證熱潮,似乎貼上了“純糧固態”標志就有了產品質量好和能暢銷市場的保證。“純糧固態”還引起了部分媒體和消費者誤解,因為在更多人眼里,“固態”幾乎被忽略了,“純糧固態”簡直就成了“純糧釀造”的代名詞。這種誤解引起了一些酒廠和專家的憂慮。

  但是,《中國經濟周刊》發現,作為和中食協并行的釀酒工業協會,在《規范》實施的5個月內失語了,除了釀酒協會王延才理事長曾在3月份內部舉行的會議上表示不支持《規范》以外,查不到任何該協會對于《規范》的公開說法。

  釀酒協會首次公開質疑

  趙建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規范》的制定引起了企業和地方行業協會的強烈反響,山東、河北、江西、湖北等地的行業協會紛紛發出不同的聲音,但是,由于經歷過1999年的白酒風波(詳見附文),這一次業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此事忌諱莫深。除了更多地看到馬勇秘書長在接受媒體的采訪以外,其他人幾乎一致地都保持著沉默。

  現在,已經到了不能不說的時候了。他說,《規范》要求的認證標準,其技術保障是無法實現的。目前白酒質量鑒別主要通過對產品進行理化指標的檢測和感官指標的鑒評,如果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添加少量通過處理的優質食用酒精,比如5%的優質酒精,理化指標是無法檢測的,感官指標更無法鑒評。

  趙建華對《中國經濟周刊》說,我們不能否認傳統工藝的寶貴,但是在白酒行業內搞這樣的認證的確有悖白酒的發展方向。一些東北地區產的小燒酒就是純糧固態釀造的,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和中國名酒同等的待遇呢?我國“純糧固態發酵”法生產的高檔高質量白酒只占該方法生產的白酒產量的不足30%,因此,“純糧固態發酵”決不代表都是高質量,可見,如此認證只能引起市場的混亂,并給一些企業欺騙消費者提供合法的保護。

  對認證是否增加企業負擔他們也提出了疑問,按照《規范》的要求,中食協需要組織大量人力物力來完成此項工作,標志取得后企業還要重新印制新的標簽,這樣全國白酒企業的直接成本就達一個億,這些費用誰來負擔?

  趙建華表示,標志認證的目的是應該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但因此產生了誤導卻只能讓消費者更加糊涂。中食協此舉欠妥。

  采訪期間,山東省白酒工業協會的秘書長姜祖模打來電話,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說,作為釀酒大省的山東白酒行業組織,中食協制定《規范》前并沒有征求地方的意見,他們是不同意搞這種不符合實際又缺乏操作性的認證的。但是真的搞起來,企業也不得不參加。

  湖北稻花香酒業副總經理謝永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今年他們沒有參與認證的計劃,但是如果明年開始在非名酒企業中開展這種認證,他們也將計劃參加。

  良好愿望收獲尷尬結果?

  對于釀酒協會的質疑,馬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出臺《規范》的初衷并不是強調純糧問題,也不是否定新型白酒,而是區分白酒的釀造方法,希望消費者能通過這樣的標志,更清楚認識酒的真實成本,不受某些企業的誤導。

  馬勇介紹,“純糧固態發酵”是我國傳統手工產業,工藝復雜、配糧講究,而且周期較長,相對成本較高,如果某一個酒廠要在短時間提高產量的話,困難非同一般,如茅臺、瀘州老窖等酒,雖經過百年發展,其產量也不過年產3萬噸左右。而對于新型白酒,則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他說,新工藝白酒不是不安全,也不是不好,但它僅適用于低、中檔白酒的生產,對滿足廣大低收入群體的白酒消費需求具有積極作用。但是,一些企業通過包裝、宣傳把新工藝白酒冒充為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價格甚至比名優廠家生產的純糧固態酒還高,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欺騙消費者、擾亂市場,嚴重影響到行業的健康發展及傳統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的生存、發展。

  他說,如果我們不積極推動作為傳統國粹的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發展,都只去生產簡單省料的液態化白酒,將會是怎樣一幅景象?若干年后消費者還能喝到真正的純糧固態發酵酒嗎?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制止這種魚目混珠的行為。

  據馬勇介紹,純糧固態認證工作由曾祖訓、高景炎等中國白酒權威專家及數十位資深國家級白酒評委組成聯合審核組,委托國家食品檢驗中心對產品隨機抽樣,進行反復、多次的檢測;同時從原料、工藝過程到成品出廠對申請企業進行嚴格的現場審查。動用新型光譜儀、“色質聯用”指紋圖譜、“堿性加熱實驗”等一系列新設備、新技術,準確度相當高,加入5%的酒精是完全可以檢測出來的。當所有項目經審核小組按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工藝標準審核通過方能授予該產品標志使用權。

  但是,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負責人宋院長對《中國經濟周刊》說,他們只是受中食協的委托,按照國家標準在原酒與成品酒之間就香味成份有沒有差異、酒精是否是自然釀造產生進行檢測。至于酒精到底從哪種方法來,5%的提法基于什么樣的考慮則不清楚,他們也沒有被要求進行這樣的檢測。

  白酒發展不需太多的標簽

  認證也好,質疑也好,其實大家都只有一個目的,是要提高白酒行業的地位使白酒行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國家白酒權威專家高月明老先生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現在他不想對“純糧固態”發表過多的意見,這既是因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也是因為不想再得罪更多的人。如果企業出于炒作而去跟風認證的話,那認不認證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作為行業協會,應該促進行業的協調健康良性發展,認證引起這么大的議論實在是專業協會的悲哀。

  一位白酒企業的老總對《中國經濟周刊》說,由于兩個協會并行,不可避免會產生交叉和矛盾,作為企業來講,他們覺得哪個協會出臺的措施對自己有利就會遵從哪個規定。

  高月明強調說,白酒行業歷史是一步步走過來的,是傳統工藝發展的結果,今天貼一個標,明天貼一個標是否有利于行業的發展?現在的關鍵是白酒行業的國家標準要盡快出臺,只有這樣才能對白酒行業起到規范的作用。大家按照標準執行,就不會睜著眼睛干,閉著眼睛說了。

  國家酒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研發部主任鐘杰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根據2004年底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聯手出臺的《全國食品標準2004-2005年發展計劃》要求,從3月份開始,白酒標準已經進行了新的調整。新白酒標準將各種香型的高、低度白酒標準合而為一,成為白酒業首個全國通用的國家標準。白酒行業的發展,因此將會更加規范。

  專家指出,面對混亂的白酒行業,媒體也應該反思,一些概念模糊、斷章取義的文章在媒體發表后,給不明事實真相的消費者帶來了不必要的“恐慌”,也給文中涉及到的品牌帶來了一定傷害。白酒行業競爭環境需要凈化,呼喚誠信,但這不僅僅是酒廠要承擔的責任,媒體也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決不能因為自己理解的誤差給整個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1999年白酒風波

  1999年11月26日,在武漢舉辦的第5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沈怡方做了題為“新型白酒是21世紀白酒發展方向”的講話,列舉了沙河王、金種子等一批企業率先大膽采用固液勾兌新工藝后,得到市場認同的實例。誰知平地起風波,他的講話被媒體曲解,11月28日,南方某報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白酒協會負責人揭“老底”,七成白酒系食用酒精勾兌》的報道,并被全國30余家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先后轉載,從而引發了一場白酒業的大地震。

  “喝酒還是喝酒精”這一問題的提出,使那些生產新型白酒的企業傾刻間被認為是欺騙消費者的“罪魁禍首”,迅速成為這一事件的直接受害者。而這些企業采用固液結合法生產的新型白酒當時已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

  山東、安徽、廣東等酒業大省受到的沖擊最大,孔府家酒、孔府釀酒、沙河王酒、金種子酒等產品在各地市場相繼遭受退貨和滯銷打擊。據不完全統計,在一 個多月時間里,孔府家酒受連累已經減少銷售收入2800多萬元,利稅減少650萬元,產量減少1300噸;沙河王在12 月初銷量驟減50%,遭受市場直接損失1700多萬元;金種子銷售損失也達到 1000多萬元,利稅損失在300萬元以上。波及范圍極廣的白酒風波不僅使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心痛不已,沈怡方老先生更是覺得有口難辯。他后來對媒體說,這件事情的后果十分嚴重,它利用消費者目前存在的對食用酒精的誤解與恐懼心理,客觀上將國家一直倡導的白酒工業技術革命的發展方向、將幾十年來全行業努力創造的優質節糧重大科技進步宣判了死刑,誤導了白酒工業調整時期產品結構調整的正確方向。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白酒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