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四大國際快遞巨頭聲明要求中國郵政政企分離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8日 07:39 第一財經日報

  四大國際快遞公司委托CAPEC發表聲明,要求中國郵政企業分業經營,限制郵政專營,建立獨立的監管部門

  本報記者 陳姍姍 發自上海

  正在郵政改革方案頻頻見諸報端有望年內落實之時,昨日,四大國際快遞公司首次通
過代言機構亞太國際速遞商協會(CAPEC)發表聲明,希望中國郵政改革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政事分開,在快遞領域引入公平競爭機制。

  CAPEC成立于1996年,代表德國敦豪(DHL)、美國聯合包裹(UPS)、美國聯邦快遞(FEDEX)、荷蘭天地快運(TNT)等世界主要的一體化快遞公司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在聲明中,CAPEC再次對《郵政法》修改最敏感的部分提出建議,要求郵政企業分業經營、限制郵政專營和建立獨立的監管部門。

  聲明指出,中國郵政應該實行分業經營:在監管框架中明確區分普遍服務義務的郵政服務和其他業務,包括快遞服務和物流業務。而非屬于普遍服務范疇的業務不得享受任何補貼或資助。

  聲明認為,為了鼓勵良性競爭,增加消費者的服務選擇,郵政專營應當盡可能地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初期應使用重量和價格相結合的方法來界定郵政專營的范圍,即郵政專營范圍應限定為重量少于350克、價格低于國內最短距離最快的標準類國內郵件3倍的信件。此前,《郵政法》修改草案第六稿規定350克以下業務就屬于郵政專營,這意味著部分快遞也被限制為普遍服務業務,納入中國郵政的專營范圍。

  另外,CAPEC還認為,應當設立獨立公正的監管機構,建立郵政行業的監管部門,使郵政監管部門、國家郵政經營部門和其他政府主管部門之間實現完全、透明的分開。郵政監管部門只對郵政普遍服務提供商提供管轄權,一般性質的運輸和快遞業務(無論國內、國際業務)均不歸屬郵政監管部門管轄。

  CAPEC指出,有關郵政改革的每一階段的所有商討工作,應當做到充分透明,讓包括國際快遞商和物流提供商在內的各利益關系方都有機會公開發表意見。

  目前,四大國際快遞在中國主要從事國際快遞業務。短短十幾年間,他們已經占據了中國國際快遞業務80%的市場份額。

  CAPEC方面稱,隨著政府郵政改革工作的推進,四大國際快遞提出的一系列建議,根本的信念是為了在中國的快遞服務領域引進公平競爭的機制,只有在中國建立充滿活力和競爭的快遞業,才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

  而業內人士認為,四大國際快遞首次發表聲明,就是希望通過郵政改革,插手信函業務,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即將開始在中國的新一輪“圈地”運動。

  據了解,關于郵政改革的方案,主要集中在政企分開的體制改革方面:郵政改革后將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并成立一個郵政監管機構——郵政管理局。國家郵政局將剝離企業經營職能,把經營管理權交給新組建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政管理局則對這個集團公司的運作進行監督。從而有利于解決原來的郵政局既開展具體業務、又對其他同行進行監管的弊端。

  而更敏感的郵政專營規定將主要由一直在修訂的《郵政法》來完成,但由于牽涉到各方利益,《郵政法》修改草案歷經18年、六易其稿,至今尚未正式公布。

  上海郵電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高仰止告訴記者,由于信件業務還屬于政府職責內的“公共服務”,因此不可以完全市場化。目前,世界上的郵政基本業務按成本核算都是虧損的,都由政府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貼補。

  而在中國,信函業務收入占郵政業務收入的比重逐年減少,現在已經不足10%,有些地區甚至已經不到5%,郵政業內在信函業務上花費的精力和投入也比較少,這與現行《郵政法》中沒有規定普遍服務的應有的權利,沒有規定資金來源、補償機制等有很大關系。

  高仰止介紹,為保障郵件安全,各國政府均投入了大量資金給郵政撥款,而我國郵政業從未得到政府在這方面的專項投入,郵政資費作為郵政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始終沒有建立合理的形成機制,價格和價值嚴重背離。

  而事實上,現在關于郵政改革的討論,大多集中在體制改革上,而對機制和法制的改革不太重視。因此,國家發改委提出建立和完善郵政的四大機制(普遍服務機制、特殊服務機制、安全保障機制以及價格形成機制)應該是當務之急。高仰止說,目前,將郵政普遍服務補償納入《郵政法》,明確補償項目、補償標準以及補償資金的來源更是重中之重。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郵政改革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