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來洋鳳凰壓彎了梧桐樹 樂凱柯達聯姻誰拿下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5日 17:28 《數字商業時代》 | |||||||||
四年的利潤下滑加上轉型之困已將樂凱逼上代工之路,引來“洋鳳凰”卻壓彎了梧桐樹 采訪/撰文 方小雷 為什么合資雙方條約都這么好,現在看還是失敗的?”長江商學院案例中心一位資深研究員在評價樂凱膠片(資訊 行情 論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凱膠片,600135)與美國
對于這家合資已近兩年、國內僅存的民族感光企業,業內普遍有此疑問。因為,樂凱膠片連續4年凈利潤下跌。2000年,樂凱的凈利潤一度達到兩億多元;到了2004年,凈利潤已經萎縮到7800萬元。也就是說在4年時間里,樂凱的盈利能力下降了60%以上。而2003年10月與柯達的合資,并沒有改變這一趨勢。 那么,讓柯達成為第二大股東到底為樂凱帶來了什么?事實上,由于柯達對技術的保守和普遍存在的中外摩擦,更成為對樂凱膠片不良業績的一個不利的批注;更有傳言四起,說聯姻樂凱,柯達真正的目的是打擊對手、“蠶食”樂凱、脫身轉型具一石三鳥之功效…… 自樂凱柯達合資達成之日起,圍繞在其周圍的便是無休無止的質疑;被視為感光行業碩果僅存的民族品牌,樂凱柯達合資成功與否,似乎已經超出了純粹商業的意義。 合資真相 時光回溯到20個月以前,2003年10月29日,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原董事長杜昌燾同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主席兼CEO鄧凱達(Daniel Carp)正式簽署了為期20年的合作協議。 這在當時看來的確是一紙看上去“雙贏”的協議:柯達以總額約為1億美元的現金和其他資產換取樂凱集團手中持有的上市公司樂凱膠片(600135)20%的股份,從而可以更便捷地深入中國市場;同時由于柯達承諾不吸納市場流通股,樂凱成功地堅持了“控股、保留品牌、擁有經營管理權”三項原則,從而保持了獨立性。 而同現場喜慶氣氛并不和諧、也是杜昌燾和鄧凱達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卻是這次交易所涉及的樂凱膠片第二日的股價走勢。合資當天,樂凱膠片股價下挫6%。在隨后的日子里樂凱膠片的股價一直處于下滑通道中。 樂凱膠片的股價走勢證明,投資者是拿懷疑的眼光看待這場“越洋婚姻”的。也就在此前不久,樂凱和柯達這兩家公司分別向外界披露,開始醞釀加大對數碼技術的投入,在傳統膠片市場增長緩慢的大環境下,雙方在傳統膠片市場的合作給彼此帶來什么樣的發展機遇,當時似乎很難看到清晰的前景。 2005年6月14日下午,樂凱集團辦公大樓一樓一間標有“Kodak Office”的房間里,凌亂地堆放著英文圖紙和資料,三五個外國人正在悠閑地喝著咖啡聊天。在這間辦公室工作的外籍員工,正是柯達于2004年底派駐樂凱的特別工作小組,他們的任務就是履行柯達與樂凱的合約,就樂凱的TAC、AEC和東方線三期3個合資項目提供技術支援。 按照協議,柯達公司無償向樂凱公司提供其在汕頭的一條完整乳劑、涂布生產線,并無償出資6000萬美元用于汕頭生產線、樂凱公司TAC生產線以及涂布生產線的設備提升,使其產品質量達到柯達公司同類產品的水平。此外,柯達公司還需向樂凱公司轉讓其具有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彩卷、彩色相紙配方技術以及后續改進技術。 毫無疑問,這對強化樂凱的膠片業務有相當大的幫助。因此在技術滯后的樂凱膠片數個生產線內部,從柯達特別工作小組進駐時起,快速消化、吸收柯達技術就宣傳成為異常令人振奮的頭等大事。 但柯達是否如合約所寫的那樣,向樂凱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技術和一流的生產線技術呢?樂凱是否真的得到了柯達的感光材料配方了呢?記者從樂凱膠片研發部首席專家王小紀那里得到的消息是,雖然柯達已經承諾要幫助樂凱在保定和汕頭各建一條乳劑生產線,但這兩條生產線將由柯達設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兩條彩卷生產線改裝,而這兩條生產線屬于數年前就被柯達淘汰停產的生產線,至于柯達設在美國的生產線,將搬遷到自己設在廈門的膠片工廠。據樂凱一位不愿具名的車間主任透露,2004年底柯達派駐的工作組進駐樂凱后,雖然對幫助和改善樂凱目前生產技術和銷售管理中尚存在的一些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關于TAC、乳劑和涂布生產線等彩色膠卷核心技術,柯達還暫時沒有透露給樂凱。 在長江商學院案例中心蔣德嵩看來,樂凱與柯達的合作,現在看并沒有問題,關鍵是隨后的雙方合作進程的磨合和利益沖突。在雙方的合作中,柯達僅持有樂凱20%的股權,這可能會成為柯達向樂凱提供核心技術的障礙——在一個沒有控股的合資企業中,柯達提供一流技術的“動力”并不充分。然而,如果沒有提供核心的技術和設備,樂凱還是無藥可救。 “彩色膠卷屬于高科技產品,技術開發、調試都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如果柯達不處于控股地位,是否會把最尖端的技術拿出來?如果不掌握尖端技術,樂凱會樂意嗎?”樂凱膠片高級工程師、首席專家王小紀如此指出。 事實上,柯達在去年就已明確表示,不再向傳統膠片的研發投入資金。“這表明樂凱能夠獲得的最先進的技術,也就是柯達目前在傳統膠片上達到的水準。”一位業界人士說,“更何況柯達并沒有控股樂凱,恐怕柯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將柯達膠片幾十種原料配方完全告訴樂凱。” 樂凱的迷途 作為惟一的感光行業的民族品牌,樂凱膠片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極其誘人。在技術上,樂凱擁有當時國內最好的感光材料專家和研發隊伍,中國感光行業惟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就在樂凱。 然而,由于膠卷市場競爭激烈,加之數碼相機的普及給傳統膠片業帶來的巨大沖擊,近幾年來,樂凱集團經營狀況一直不能讓人滿意。樂凱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樂凱膠片(600135)的財報收入顯示:2000年為2.1億元,2001年1.39億元,2002年1.24億元。2003年,利潤跌破1億元,2004年為7803.58萬元,今年一季度報告表明,樂凱主營收入和利潤再次下滑。 樂凱之所以能生存到今天,靠的是什么?一是相對便宜的價格,二是一定程度上民族品牌的感召力。目前來看,樂凱的低價,加上還算過得去的質量,短期之內還無失守之虞。 繼售價10元左右的“超金系列”后,樂凱將其新品“樂凱100+”、“樂凱200+”建議零售單價定在了14元至16元。但是,樂凱的低價大旗又能扛得了多久? 一方面,在柯達及富士膠卷價格大幅走低以及水貨泛濫的情況下,樂凱膠卷的市場空間已受到重壓,不但業務增長為負值,其毛利率也由去年的40%降到現在的35%;另一方面,在柯達成功取得樂凱膠片20%股權后,雙方如何協調彩卷業務一直備受業內人士關注。 在傳統膠片市場毛利率并不高,增長緩慢的前提下,樂凱膠片數度提出轉型。2003年,樂凱修改經營范圍,將信息影像材料加工用藥液及相關化學品、彩擴設備、與銀鹽產品相關的數碼影像材料的研制、生產、銷售等業務納入了主營范圍,明確提出要進入數碼技術領域。當時,樂凱另外一個惹人矚目的舉措是,公司聘任了以前負責樂凱數碼分公司的李京源為總經理。 今年2月,集團新董事長張建恒履新后,樂凱再度提出轉型,宣布“進軍”抗菌材料領域。目前,擁有院士工作部的樂凱集團研究院已經研發出一系列納米銀材料:納米單質銀、納米有機載銀、納米無機載銀、納米氧化銀。這些納米材料由于顆粒小、濃度可調、穩定性和分散性能良好,因此將能大大提高膠片生產工藝水平。 但因樂凱的技術實力,傳統膠片和數碼技術同時推進,顯然頗為艱難;加上此時柯達的進入,未來的發展猶如于十字街頭,是繼續做大做強傳統膠片市場,還是主營轉投數碼,對樂凱來說越來越難于抉擇。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品牌和控制權的失去。據樂凱膠片研究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程師告訴記者,柯達目前提供給樂凱的保定生產線和汕頭生產線目前仍存在一些爭論,爭論的焦點是這兩條生產線所生產的彩卷到時采用什么商標與品牌,按目前雙方爭論的結果,極有可能一部分用樂凱品牌,另一部分則用柯達的品牌。“如果是這樣,合資后的樂凱將一步步淪為柯達的膠片代工廠。”這位工程師氣憤地說。 一位接近柯達的分析師也贊同那位工程師的觀點,認為樂凱的品牌知名度并沒有因為合資而得到提升,相反有下降的趨勢,其市場份額也有所下降。再這樣下去,樂凱完全有可能成為柯達膠卷的代工廠。 柯達有沒有下一步? 眾所周知,中國的膠卷市場一直是柯達(黃色)、富士(綠色)、樂凱(紅色)三分天下。柯達占四成,富士、樂凱各占兩成,其他品牌合占兩成。 合資前,樂凱在“黃綠紅大戰”中所處的地位非常微妙。它既是中國感光材料業碩果僅存的民族品牌,也是平衡柯達、富士之爭的重要力量。因此,柯達和富士均對其覬覦已久。合資以后,市場格局轉變成為雙雄爭霸。柯達強化了自己在中國市場龍頭老大的地位,以60%的市場份額傲視群雄,富士則處于更加被動和尷尬的境地。聯姻了樂凱,柯達此舉有打擊對手、“蠶食”樂凱、脫身轉型一石三鳥之功效。 目前,柯達公司僅以4500萬美元獲得樂凱膠片13%的股權。按照協議,柯達還要以2500萬美元現金加注樂凱膠片建設一條彩色膠卷和彩色相紙乳劑生產線。此后才能換取樂凱膠片另外7%的股權。 柯達與樂凱的合作,許多方面仍讓人充滿疑點。最主要一條就是“柯達在獲得樂凱20%的股份后,承諾不吸納市場流通股”。但QFII的開通,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可以進入國內資本市場,也就是說柯達可以通過收購二級市場股份來達到控股目的。 據了解,一般的國有股協議轉讓,都是價格略高于每股凈資產,但柯達的這次出手則硬生生將價格提高到了近4倍。柯達花這么大的價錢,只是謀求一個不控股、不參與經營的地位。即使按照樂凱今年的經營規劃,即全年5000萬元的凈利潤,柯達按20%的股份分紅,一年不過區區1000萬元人民幣,折合不足140萬美元,這顯然不是柯達所圖。 因此,看似昂貴的收購價換回了一個對柯達至關重要的條件:樂凱將不能再吸收任何外資。以1億美元之功,既享有樂凱20%的股份,又能有效防止樂凱倒向富士的懷抱,柯達此舉正所謂一箭雙雕,雖然代價是昂貴了點。 但有分析師指出,柯達進行此項重大投資的假設前提是:柯達沒考慮全流通方案的近期實施,或者斷定中國的全流通方案的施行至少在幾年以后。而這幾年,對柯達是至關重要的幾年,柯達可以憑借與樂凱的合作將富士等對手趕出中國市場。相比中國的巨大市場,1億美元又算什么? 雖然柯達承諾不會吸收樂凱膠片流通股,但在全流通之后,柯達會不會通過“設一家中間公司以更低的價錢買進”,以至于謀求控股而完全掌控樂凱? 記者通過有關資料查到,樂凱膠片總股本34200萬股,其中國有股占21600萬股(樂凱集團獨家持有),流通股占12600萬股,第2至第10大股東分別是柯達、銀豐證券、許繼電控設備公司等投資者。業內人士認為,如果QFII入市后,柯達及其他公司通過關聯方式從其他股東手中零散吸入股份,最終讓股份比例超過樂凱集團成為控股股東也完全有可能。 相關評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