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蔡衛國發自上海
昨日,太平洋頂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太平洋頂峰”)向記者證實,公司正處于和潛在買家接觸的敏感時期,而之所以決定出手是因為其大股東美國聯合能源(Alliant)已決定退出在中國電力市場的所有投資。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電力市場的外資企業之一,聯合能源的此次退出被視為2004年以來外資退出中國電力市場的最后案例。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種進入和退出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
聯合能源抽調資產
聯合能源表示,公司董事會已批準出售其在中國的投資,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公司希望致力于發展其核心的美國國內公用事業;二是其在中國的投資資產持續萎縮,希望盡快轉手以套現。
聯合能源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能源公司,已有百年發展歷史,總資產達170億美元,年收入為80億美元,擁有火電、核電、水電、天然氣、電網、熱力等資產。1997年,聯合能源為開拓中國電力市場專門在新加坡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太平洋頂峰,專司在中國電力市場的投資。后來,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也對太平洋頂峰進行了投資。
最新數據顯示,太平洋頂峰目前在中國共擁有10家電廠,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5省,總裝機容量為60萬千瓦,資產總額達4億美元。
今年第二財季,聯合能源的中國資產估值持續縮減,截至3月31日的估價僅為1.9億美元。因此,該公司計劃將其中國資產大部分收回國內。記者了解到,僅6月份聯合能源就從中國收回了1930萬美元現金。
煤電聯產企業虧損嚴重
太平洋頂峰此前的公開數據顯示,其在中國的總資產將近4億美元,但聯合能源目前公布的估值僅為1.9億美元,兩相對比觸目驚心。尤其是太平洋頂峰的電力投資一直保持穩健政策——通過仔細甄別,選擇具有可靠經濟效益的投資項目來化解風險,事實上其在中國也的確選擇了熱電聯產電廠作為主要投資項目,以此規避行業風險。
熱電聯產,即在生產電能的同時以熱水或蒸汽的形式對外供應熱能,在能源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方面都具有很大優勢。但太平洋頂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公共關系經理徐海虹稱,2004年底,該公司在河北、河南和山東3省的7個熱電聯供企業中“四虧三平”,之前的幾年這些企業都一直盈利。公司將虧損歸咎為政策扶持不到位和煤炭價格的大幅上漲。據悉,自2002年以來,國內煤炭價格急速上升,運輸費用大漲,使得上述企業成本劇增,僅2004年一年該公司因煤炭價格因素增加的成本就達人民幣1億元。
方正證券的電力行業分析師袁海告訴記者,對于煤炭發電企業來說,這其實是個普遍現象。目前,熱電聯產企業幾乎全在虧損。雖然該行業是國家鼓勵發展的,但地方政府并沒有對其出臺相應配套措施,在電力上網、調度、電熱價格和煤炭供應等方面也沒有具體的優惠和扶持政策;另外,迫于財力因素,很多地方的供熱費經常收不上來,即便煤電聯動政策出臺,也只是電價得到了調整,煤價仍在高位徘徊,在多數情況下,熱電廠并沒有因為供熱得到它應得的基于“以熱定電”的價格補償。正因如此,熱電聯產事實上成為了一種欠缺政策保障、背離市場規律的高風險、低回報甚至無回報的行業。
業界觀點
外資電力企業享受國民待遇
目前,我國對外國電力資本的態度基本上是,其享受國民待遇,不設限,也不會有特別優惠政策。國家電力公司動力經濟研究中心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柴高峰認為,像美國聯合能源這一波外國電力資本的退出,基本上可認為是過去招商引資時代外國電力資本的終結。一方面,我國的電力企業市場化改革還沒有塵埃落定;另一方面,電力競價上網政策實施之后,未來的電價走勢不明朗,國家正在控制電力建設。因此,在外國資本沒有找到新的盈利模式的時候,這一波招商引資拉動的外國電力投資浪潮已經結束,在外國電力資本大規模進入之前,的確會出現一個投資斷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