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傅樺葉加
當我們走下舷梯的那一瞬間,一種強烈的感覺撲面而來。長春市太需要一個國際化的大機場。尤其在重新開發東北,在沉寂了幾十年之后,東北的騰飛,需要一雙健壯的翅膀。
出租車司機說,新機場建成了,我們也能夠拉到更多的活。這是長春人最質樸的感情
。那么,經過5年建設的新機場怎么樣了呢?當我們在瓢潑大雨中到達新機場的時候,正在建設中的新機場給我們帶來兩大震撼:
第一:如果做好了,這是東北最好的機場之一。
第二:這個機場的建設和管理需要改變,需要按照國際慣例和機場建設標準來執行。
龍家堡機場從2000年走到現在,邁出了艱難的一步。一個項目建設5年,其中的風風雨雨,確實太多。我們希望它更健康地發展,但發展的瓶頸在于觀念和管理,在于如何不折不扣地執行。
比如機場建設過程中的大理石,最后價格高出這么多;比如候機樓的支柱,達不到安全要求,檢查出來后再不斷地補救;比如規劃和設計改動的隨意性;比如那個煙囪,居然可以視而不見。如果不從觀念、行為方式、心態到思維習慣進行一場變革,所謂騰飛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
勉力而為,但不能勉強為之。雖然龍家堡機場建設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不引起重視,這家機場,將會成為中國機場建設史上的另一種標本。
機場建設,安全、質量、符合機場的標準和規范,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如果我們在安全方面總是能夠找到理由打折扣,我們終將為之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