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廠變成老虎機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打折調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3日 10:05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7月13日電題:這邊治污設施曬太陽,那邊滾滾濁流入江河——我國城市污水處理“打折”調查 記者 姚潤豐 劉文國 武勇 花巨資建起來的污水處理廠放在一邊曬太陽,滾滾濁流依舊入河入江;還沒有處理一
記者最近在寧夏、貴州、四川、重慶、湖北等省區市采訪時發現,我國一些城市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有的完全沒有運行,有的實際處理污水量不到設計能力的十分之一,污水廠污水處理“打折”現象嚴重。 眾多污水處理廠變成“老虎機” 概算投資6700多萬元、設計日處理污水能力4萬噸的寧夏固原市污水處理廠,2004年10月建成,到現在還沒有正式運營;重慶市總投資1.13億元、設計最大日處理污水能力2.3萬噸的武隆污水處理廠,自2003年8月投入試運行以來,反應池、沉淀池等污水處理設備長期閑置,日處理污水量只有2000噸左右,不到設計處理能力的十分之一;湖北省荊州市斥資1.4億元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去年6月工程驗收以來,基本沒有啟動過,可當地政府為這個廠支付的建設貸款利息已達1200萬元。 這并不是個別現象。四川省已建成的31座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污水能力209萬噸,實際日處理量只有大約100萬噸;山東省已建成的80多座污水處理廠,總設計日處理能力470多萬噸,實際日處理污水僅為280多萬噸,不到設計處理能力的60%;湖北省現有的26座污水處理廠,也半數以上達不到規定的處理負荷。 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到2004年底,我國600多座城市已建成的709座污水處理廠,設計日污水處理能力大約4500萬噸,但據國家環保總局提供的資料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典型調查,這些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只有三分之一,低負荷運行的約有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開開停停甚至根本就不運行。 清華大學環境系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等有關專家說,污水處理行業20%以下的富余能力屬于正常范圍,我國目前污水處理能力閑置顯然過高,浪費嚴重。按照建設日處理能力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平均投資1200萬元估算,這些污水處理廠被不合理閑置的資產應在100億元以上。更可怕的是,這些污水處理廠許多是利用國外政府貸款或商業貸款建起來的,無論是否運行,利息必須照付,因此曬太陽的污水處理廠,不光是個漂亮的擺設,還成了每天都在大口吞錢的“老虎機”。 大量能力閑置為哪般?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我國部分省區市花巨資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之所以不理想,主要是受到污水運行經費緊缺、收集系統(管網)建設滯后以及設計規模偏大等“瓶頸”的制約。 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張悅說,運行經費緊缺,運行資金缺口巨大是污水處理廠普遍“打折”的首要因素。 貴州遵義市的高橋和顏村兩個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8萬噸。如果這兩個廠正常運行,加上還貸每年需要的運行經費大約是1400萬元,而當地污水處理費每噸為0.3元,全市一年實際能收到的是600多萬元,仍有800多萬元的資金缺口;寧夏固原市污水處理廠廠長何鳳珊說,企業一旦運轉起來,每年費用大約是424萬元,收取污水處理費大約是120萬元,中間還差300多萬元,如果政府不補貼,企業根本無法運轉。 目前各地生活污水費開征緩慢,起點又比較低,征收的處理費不夠支撐污水處理廠正常運營,是普遍現象。四川省已建成的31個污水處理廠,平均處理成本約為每噸0.6元,全省征收的污水費,平均每噸不到0.4元,按平均每噸缺口0.2元計,一年的運行資金總缺口達1.5億多元。截至2002年底,全國仍有50.8%的城市未開征污水處理費。 污水收集系統(管網)建設滯后,污水不能全部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有米下不了鍋”,也是污水處理廠設備閑置的一個原因。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的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因管網不配套,被閑置了兩年,直至去年當地政府設法重新籌資8000多萬元投入管網建設后,今年才得以試運行。最近四川省人大在檢查時發現,這個省已建和在建的污水處理廠,100%存在管網不配套或不完全配套問題。 原設計規模擴大致使許多污水廠建成后“無米下鍋”。重慶市奉節縣永樂鎮徐家包污水處理廠,設計能力為日處理污水1萬噸,實際當地每天產生的污水不過200多噸。這個廠去年初竣工以來,除了每天2小時的維護性運行之外,大部分時間只能處于閑置狀態。貴州銅仁市正在建設的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5萬噸,但目前整個銅仁市的生活和工業用水總量也不過3萬多噸,全市一天頂多產生2萬多噸的污水,還不能完全收集,因此污水廠建成后,至少一半以上的能力不得不閑置。 誰為污水處理廠的投資效益負責?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造成眾多污水處理廠建成后不能正常運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子”還是投資建設管理體制不合理,沒有人為這些污水處理廠的投資真正負責。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大規模建設是1998年以后開始的,據建設部統計,從2000年到2004年,我國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2400多萬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50多年的總和。 這些污水處理廠幾乎每個廠都有上千萬元的無償國債資金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則抱著國家的錢“不用白不用”的心理。從投資主體看,表面上是當地自來水公司,實際是地方政府,因為自來水公司的貸款,尤其是以設備充抵的貸款,最終仍然是財政擔保,而且自來水公司也是100%的國有公司。 在這種投資建設管理體制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爭取上項目,出政績,往往弄虛作假,騙取上級部門的審批,至于污水廠建成后,能否正常運營,則不在考慮之內。 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張悅說,目前我國80%左右的污水處理及配套系統還是事業單位或準事業單位的運營方式,大多是政府收費,給污水處理廠按事業單位撥款,致使投資匱乏、效率低下。抓緊改革我國污水處理投資、建設、監管政府完全“一肩挑”的運行方式,讓國家的錢真正“坐上市場經濟的快車”是關鍵。如果利用市場機制,引入符合行業特征、有限且有效的競爭,改變原來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體系,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和運行管理市場化,將會降低建設成本,提高國家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 傅濤認為,今后污水處理廠應實行廠網分開建設,整體運營。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對比較容易的污水廠,可以明確由社會資金來建;具有資源統籌配置特征的管網系統,則由政府根據規劃來投資。但是在具體管網系統建設上采取招標方式,讓專業公司進行管網建設,政府只需負責資金的撥付和工程質量、進度的監督,以提高建設效率。 “投資、建設、管理、運營相對分開,投資者真正為自己的投資負責,不僅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浪費,降低污水廠的最終運行成本,也可以有效防止工程腐敗的發生。”傅濤說。(完) | |||||||||
|